立体动态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574发布日期:2019-02-10 23:5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立体动态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立体动态捕捉器。



背景技术:

生活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在每个城市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看工业区,工业的发展初期,国民环保意识不强,废水废气大量排放,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环境恶化带来了酸雨以及雾霾等环境问题,国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起来,中国注重起环保工作了,将大量的工厂迁居至城市的一些偏僻处而形成工业区,并且严格把关每个工厂的排放废气的量以及废气中所夹带的杂质颗粒的数量,现有技术存在一种将排放废气的管连接至一个箱体里,将废气通入该箱体里,在箱体上再外接一根管道,可通过该管道通入一些能吸收沉淀废气中杂质的物质使得废气中的杂质掉落至箱体底部,经净化后的气体通过箱体上开设的出气口而流到外界,这种方式成本高,需要购买能够与废气中杂质结合的物质;有的会在箱体的出气口处设置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对废气的过滤使得废气得到净化,因过滤网的过滤面积与出气口的口径有关,若要扩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则需要在箱体上开设更大的出气口,如此会降低箱体的强度,且过滤网边缘与箱体连接,随着过滤网面积增大,过滤网所受到的风力也越大,容易破损,且过滤网因使用久了会沾染大量颗粒,造成过滤网堵塞,需要定时清理和维护,清理和维护的难度大,操作复杂,需要设计一种成本低廉,维护简单且过滤面积大的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过滤工业废气、维护简单且过滤面积可变性大的立体动态捕捉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动态捕捉器,包括有轴盘,所述轴盘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若干个所述连接件远离轴盘的一端均连接至一个骨环上,所述轴盘、相邻的连接件和骨环所围成的空间里设置有用于过滤废气中杂质的过滤介质,所述过滤介质与连接件围成一个封闭的面,当轴盘转动时,过滤介质上的杂质均受到离心力而脱离过滤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介质包括有弹性丝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若干个丝孔,若干个所述丝孔沿定位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丝分成若干组并一一对应穿插于若干个丝孔中,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与轴盘和骨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由可形变的金属丝制成,金属丝缠绕成近似麻花的形状且在缠绕的同时形成丝孔,该金属丝的两端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旋向与金属丝缠绕的方向一致,所述螺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金属丝的端部穿过穿孔后并相对穿孔弯折使得金属丝与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定位件两端的螺栓分别定位于轴盘和骨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朝向骨环的端面高于轴盘朝向骨环的端面,所述弹性丝与密封层的内壁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上开设有轴孔,若干个所述连接件以轴孔为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所述过滤介质和若干个连接件形成圆柱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上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与轴孔同轴设置且相对轴盘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设置于轴盘朝向骨环的端面上,所述轴盘背向骨环凸起形成凸台,所述凸台朝向骨环的一侧形成一个可供轴套卡入的轴套槽,所述轴孔位于轴套槽的槽底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朝向骨环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若干根所述加强筋被若干个连接件和过滤介质所包围,若干根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均定位于轴盘上,若干根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均与骨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根所述加强筋靠近轴盘的一端上纹有外螺纹,且该端上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有筋片、片身和栓片,所述筋片和栓片分别位于片身的两端,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筋片连接,所述栓片与轴盘的端面相贴合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朝向骨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轴盘和骨环之间交替设置连接件和过滤介质,骨环与出气管连接,连接件和过滤介质共同围成一个空腔,即本实用新型呈一个桶型,相比现有的过滤网,本实用新型呈立体的,将本实用新型取代过滤网安装于箱体内,在骨环外套设出气管并连接至箱体的出气口,即本实用新型与出气管将箱体内的空间划分成两部分,即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箱体内并环绕于本实用新型的四周,气体仅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四周流经过滤介质进入出气管中,因过滤气体的过滤介质围成一个封闭的面,则该面围成的空腔呈立体的柱形,该柱形的高度与底面的大小均是影响本实用新型过滤面积的因素,相比现有中的过滤网调整灵活,可变性大,若将本实用新型相对箱体可旋转连接,则可以开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相对箱体转动,使得过滤介质上的杂质收到离心力而掉落至箱体底部,如此能够对过滤介质起到净化作用,以便过滤介质的循环使用,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定时更换并清洗过滤网更容易进行维护,操作简单,无需拆装,可在本实用新型过滤介质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处于转动的状态,则本实用新型可边过滤气体,边得到净化,过滤介质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堵塞,过滤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介质与螺栓连接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放入箱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入加强筋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立体动态捕捉器,包括有轴盘1,轴盘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3,若干个连接件3远离轴盘1的一端均连接至一个骨环4上,轴盘1、相邻的连接件3和骨环4所围成的空间里设置有用于过滤废气中杂质的过滤介质5,过滤介质5与连接件3围成一个封闭的面,当轴盘1转动时,过滤介质5上的杂质均受到离心力而脱离过滤介质5;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体成型,即铸造一个毛坯出来,从毛坯的一端面朝内挖槽,该槽的槽底为轴盘1,在该槽的槽壁上挖出若干个供过滤介质5容纳的孔洞,该孔洞与毛坯内腔连通,该毛坯远离轴盘1的一端即为骨环4,该骨环4的轮廓为一个封闭的图形,相邻孔洞未被挖去的部分即为连接件3;另一种是分成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即单独生产出轴盘1,并在轴盘1上开设轴孔2,单独生产出骨环4,单独生产出连接件3,可通过在若干个连接件3的两端上均设置直径比连接件3端面尺寸小的螺杆,并在轴盘1和骨环4上开设供螺杆穿过的孔,将连接件3两端上的螺杆分别穿过轴盘1和骨环4上的孔并在螺杆上旋上螺母使得轴盘1和骨环4均相对连接件3固定;前述两种方式,第一种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加工繁琐,运输效率低,而第二种分成多个零部件进行拼装而成,各个零部件分别在各自的工序上加工成型,加工时间短,组装方便,运输效率高,加工方便,且在某个零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及时进行拆装更换,使得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化,即优选第二种的制造方式;在组装完成后,在骨环4、相邻的连接件3和轴盘1所围成的空间里填装入过滤介质5,过滤介质5用于过滤废气中夹杂的杂质;轴盘1的端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和多边形等,若干个连接件3和过滤介质5围成的封闭图形可为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等,骨环4的形状可为圆环、椭圆环或多边形环等,具体由实际生产制造的情况而定,且连接件3的数量以及宽度将决定过滤介质5的有效面积,在保证本实用新型强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保证过滤介质5的过滤面积最大化,以提高废气的过滤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成桶状,且本实用新型过滤废气的部分位于桶状的周面上,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面积受到该桶状的高度大小与底面大小两个因素的影响,且高度越大,过滤面积越大;底面大小越大,过滤面积越大;相比现有中过滤网只能通过出气口的大小来改变过滤面积灵活性更高,调节性多样化,即可在出气口大小适宜的情况下,增大骨环4与轴盘1之间的距离使得过滤面积增大;

在使用中,如图6所示,在一个密闭的箱体上开设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位于箱体内,另一端位于箱体外,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箱体内,可将骨环4的外轮廓设计成圆形使得出气管的管口可以套设于骨环4上;亦或者在骨环4远离轴盘1的端面上延伸出一个圆环体使得出气管的管口可以套设于圆环体上;亦或者在骨环4远离轴盘1的端面上开设供出气管的管口插入的圆环槽,三种方式均可使得出气管与骨环4相连且骨环4能相对出气管转动,同时防止进入箱体内的气体未经过滤介质5的过滤而泄露到外界,过滤介质5,连接件3以及轴盘1所围成的空腔与出气管的内腔连通,同时将箱体内腔与出气管的内腔被过滤介质5阻隔开来,可在轴盘1上开孔以供外接的电机轴连接,或者直接将轴盘1与电机轴焊接,亦或者在轴盘1上延伸出轴并通过带传动或联轴器与外接电机连接,三种方式依据实际需求而定,且在轴盘1上述三种情况均要满足在轴盘1转动时,连接件3与过滤介质5均围绕于轴盘1转动的中心,如此使得过滤介质5上的杂质颗粒受到的均是离心力,有利于过滤介质5上的杂质脱离,使得过滤介质5的过滤效果不会降低,过滤介质5维护间隔期变长;当电机工作时,电机带动轴盘1转动,轴盘1通过连接件3带动骨环4相对出气管转动,同时过滤介质5也随着轴盘1一起转动;无论电机工作与否,通过进气管进入箱体内的气体均需要经过过滤介质5后才能进入到出气管内,即气体中所夹带的杂质经过滤介质5的过滤后残留在过滤介质5上;在电机工作时,过滤介质5通过高速旋转使得过滤介质5上积累的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过滤介质5,如此能够对过滤介质5起到净化作用,以便过滤介质5的循环使用,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定时更换并清洗过滤网更容易进行维护,过滤介质5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堵塞,过滤效率高,且现有中对过滤网进行维护时需要停止排气,拆装工人需要穿戴防护衣、口罩和护目镜等,操作繁琐,本实用新型却能边进行过滤排气,边进行对过滤介质5的净化,过滤介质5使用周期长,同时也为工人的健康提供保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过滤介质5包括有弹性丝51和定位件52,定位件52上设置有若干个丝孔53,若干个丝孔53沿定位件52的长度方向设置,即若干个丝孔53由骨环4向轴盘1的方向延伸设置,弹性丝51分成若干组并一一对应穿插于若干个丝孔53中,定位件52的两端分别与轴盘1和骨环4固定连接,弹性丝51由可形变的材料制成,如塑料等;定位件52可为一块长板,在该长板上开设若干个丝孔53,如生活中常见的板刷上,板块和刷毛的连接方式一般,将弹性丝51分成若干组后并对应每个丝孔53,再通过细线缠绕固定;弹性丝51若要定位于丝孔53中,还可通过改变丝孔53的口径对弹性丝51进行夹紧的方式,例如定位件52由两个能相对滑移的板块构成,两个板块上均设置有丝孔53,先将两个板块的丝孔53对齐,待弹性丝51穿过丝孔53后,将两个板块相对移动使得两个板块上的丝孔53相连通的面积减小,从而弹性丝51定位于定位件52上;利用丝孔53与弹性丝51配合的设计相比直接在定位件52上通过粘胶的方式固定弹性丝51,可避免在本实用新型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时,弹性丝51的离心力大,且伴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胶水会老化且粘性下降,弹性丝51容易脱落的情况,提高了弹性丝51在定位件52上的稳定性,且弹性丝51穿插于丝孔53中,在被甩动时,弹性丝51的两端均受到离心力且弹性丝51可弯曲形变,如此使得弹性丝51不会折断且相对丝孔53连接稳定;采用弹性丝51来过滤废气的设计,在保证相同过滤效果的情况下,较其他过滤介质阻力损失大幅下降,大大降低运行能耗。另外弹性丝51具有较好的弹性,粘附的杂质在离心力作用下更容易脱离;弹性丝51的具体选材以实际需要过滤的废气类型而定,如废气中夹杂的油脂类的物质多,则选用尼龙等塑料材料,该类材料有良好的亲油性,能对废气中的油脂类物质进行充分的过滤。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定位件52由可形变的金属丝制成,金属丝缠绕成近似麻花的形状且在缠绕的同时形成丝孔53,该金属丝的两端连接有螺栓55,螺栓55的旋向与金属丝缠绕的方向一致,螺栓55上开设有穿孔54,金属丝的端部穿过穿孔54后并相对穿孔54弯折使得金属丝与螺栓55固定连接在一起,定位件52两端的螺栓55分别定位于轴盘1和骨环4上;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当金属丝为一根时,将金属丝对折,再将金属丝两边进行弯折形成两根螺旋线,在一平面里看则近似正弦函数的图形,将两边相向的部分进行缠绕,缠绕后,两边相背离的部分共同形成丝孔53,且整体金属丝的形状近似麻花的形状,将两边相分离的端部进行相互缠绕,端部缠绕后的形状与麻花的形状与一致;当金属丝为两根时,将两根金属丝均进行弯折形成近似正弦函数的图形,将两根金属丝相向的部分进行缠绕,缠绕后,两根金属丝相背离的部分共同形成丝孔53,且两根金属丝相互缠绕后的形状近似麻花的形状,将两根金属丝的两端对应缠绕在一起,两端缠绕后的形状与麻花的形状与一致,两种方式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且在缠绕过程中每扣合一处丝孔53,则弹性丝51就被丝孔53夹持住;可将穿孔54沿螺栓55径向设置且穿孔54的孔径与金属丝缠绕后的端部的直径相匹配,将定位件52的两端进行弯折并穿过穿孔54,再将穿出穿孔54的部分进行弯折,使得定位件52的端部呈钩子状而能勾勒在螺栓55上,即定位件52与螺栓55相对固定,螺栓55若为左旋,则金属丝所缠绕的方向为左旋;螺栓55若为右旋,则金属丝所缠绕的方向为右旋,当金属丝的一端处的螺栓55固定后并将另一端的螺栓55进行旋紧固定时,伴随着螺栓55的旋紧,同时缠绕在一起的金属丝也会转动且被拉长,即金属丝相互间缠绕的更紧凑,丝孔53的口径减小并对弹性丝51产生更大的夹紧力,因弹性丝51可弯曲形变,所以每组中的若干根弹性丝51的端部会以丝孔53为中心相互张开,每组弹性丝51的两端由原本紧靠的状态转换为相互远离的状态,即弹性丝51的两端均蓬松起来,提高了弹性丝51的过滤面积,且一个丝孔53中的弹性丝51与相邻的两个丝孔53中的弹性丝51的两端相互交叉在一起使得相邻的弹性丝51之间空隙趋近于很小,只允许空气通过,杂质均无法通过,提高废气过滤的效率;且相互缠绕的螺旋状之间的若干个丝孔53的中心线相互间存在夹角并非平行,如此使得若干组弹性丝51的端部均位于同一个圆周面上,不仅提高了过滤面积,还能弥补弹性丝51位于丝孔53处的部分存在空隙的缺陷,提高了相邻的丝孔53间的密封程度;在本实用新型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弹性丝51不会被离心力甩出,提高了弹性丝51与定位件52的连接稳定性;螺栓55定位于轴盘1和骨环4上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可在骨环4和轴盘1上设置螺纹孔与螺栓55螺纹连接,第二种在骨环4和轴盘1上设置通孔,螺栓55穿过通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三种在骨环4和轴盘1任意一个设置螺纹孔,另一个设置通孔,三种方式优选第二种,除去了对骨环4和轴盘1进行攻丝的这个步骤,节约加工时间,而螺母和螺栓55均为生活中的标准件,容易采购且组装方便,同时灵活性更好,灵活性的体现在于定位件52与弹性丝51初步加工出来时,定位件52已经对弹性丝51有夹紧力了,所以定位件52的形变能力已经受到弹性丝51的限制而只能产生较小的形变,螺栓55的转动圈数受到限制,在螺母保持静止,螺栓55转动到指定圈数后,则可保持螺栓55静止,转动螺母直至螺母与骨环4或轴盘1的端面相抵触,则完成定位件52的连接,稳固性好;定位件52选用金属丝应选用强度高、稳定性高且不容易断裂的材料,例如钢。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所示,因轴盘1和骨环4两者的端面分别与处于定位件52两端的弹性丝51存在空隙,即在轴盘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层6,密封层6朝向骨环4的端面高于轴盘1朝向骨环4的端面,弹性丝51与密封层6的内壁相抵触,密封层6为橡胶层并包裹于轴盘1的周面上,通过密封层6与弹性丝51相互抵触而形成封闭,可避免废气未经过弹性丝51的过滤而流经空隙到达外界的情况,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效率,而对于骨环4处是否需要设置密封层6,这得看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安装中,若出气管套设于骨环4外的管口处设置有密封层6,则骨环4上无需设置密封层6,若出气管套设于骨环4外的管口处没有设置密封层6,则骨环4上需要设置密封层6,在骨环4处的密封层6用于避免废气从骨环4和出气管管口之间漏出,提高密封性;进一步优化,密封层6朝远离骨环4的方向延伸并通过向轴盘1中心弯折,弯折部分与轴盘1的端面贴合并形成一个环状,该环状沿轴盘1的端面外边缘轮廓布置,密封层6与轴盘1端面贴合的部分上设置有供螺栓55穿过的孔,密封层6与轴盘1端面贴合的部分被限位于螺母与轴盘1之间,如此设计相比密封层6直接与轴盘1的圆周面通过粘胶连接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对于密封层6的直径要求小,且拆换简单,同时密封层6夹在螺母与轴盘1之间可替代垫圈,能节约垫圈的用量,降低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轴盘1上开设有轴孔2,若干个连接件3以轴孔2为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使用过程中,将一根转轴与轴孔2相配合,配合方式可通过键连接亦或者将转轴与轴孔2配合的一端设置为多边形或椭圆,轴孔2对应转轴该端设计成相应的形状,可在箱体内设置电机用于带动转轴转动,两种方式依据实际需求而定,该转轴可以是电机的转轴,亦或者该轴通过带传动或联轴器与电机的转轴相连并传动;轴孔2的设计相比没有轴孔2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地安装到驱动轴上,且定位精确使得若干个连接件3均围绕同一个中心转动,能够让所有的过滤介质5上的杂质均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落,且轴孔2的设计相比直接在轴盘1上设置连接轴并与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等方式连接,可减少轴盘1的用料、加工步骤和难度,节约成本以及轴盘1与外接的轴的安装操作;如此设计使得相邻的连接件3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若干个过滤介质5的规格也是相同的,便于过滤介质5的统一加工且容易及时更换已损坏的过滤介质5,若干个连接件3以轴孔2为圆心而圆周分布的设计相比轴孔2相对若干个连接件3偏心设置,每个过滤介质5的受力均是相等的,每个过滤介质5均在相同离心力的作用下甩落杂质,避免了若干个过滤介质5的受力不均致使有的过滤介质5相比其他过滤介质5容易损坏的情况以及存在一些过滤介质5所受离心力小而无法甩落杂质的情况;将若干个过滤介质5和若干个连接件3形成圆柱面,即过滤介质5也位于若干个连接件3所在的圆周上,如此设计相比若干个连接件3和若干个过滤介质5形成开口为多边形的柱面,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且相邻两个连接件3之间的过滤面阻力相等,进气均匀,且在本实用新型在转动时,风阻小,转动所需的功率小,降低了能耗;进一步优化,将轴盘1和骨环4的形状分别设计成圆柱体和圆环片,若干个连接件3同时内切于一个圆,轴盘1的直径与骨环4的大径均大于等于该圆直径;若干个连接件3同时外切于另一个圆,骨环4的小径小于等于该圆直径,如此设计可将轴盘1和骨环4的尺寸优化,减少用料,节约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7所示,轴盘1上连接有轴套7,轴套7与轴孔2同轴设置且相对轴盘1固定,轴套7用于与外接的转轴相连,轴套7与转轴可通过键连接,也可通过在轴套7的圆周面上开孔,在转轴上开设有与孔相通的槽,通过螺钉从轴套7的侧面旋入并卡在槽内,两种方式均能使得转轴与轴套7相互固定连接,依据实际制作情况而定,轴套7和轴盘1之间的连接可选用有凸盘的轴套7,凸盘上设置有孔,在轴盘1上也对应第一孔设置螺纹孔,将孔和螺纹孔对齐,通过将螺栓55穿过孔并旋入螺纹孔内,使得凸盘被定位于轴盘1上,即轴套7被定位于轴盘1上,如此设计相比没有轴套7可减少轴盘1的厚度需求,减少用料,同时当本实用新型外接于不同直径的转轴上时,轴孔2可设计的大一些便于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直径的转轴均能穿过,而轴套7可通过拆装来更换不同规格的轴套7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扩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轴套7设置于轴盘1朝向骨环4的端面上,即轴套7被连接件3和过滤介质5所包围,净化后的空气内没有杂质而不会对轴套7造成损害,提高了轴套7的使用寿命;轴盘1背向骨环4凸起形成凸台9,凸台9朝向骨环4的一侧形成一个可供轴套7卡入的轴套槽91,轴孔2位于轴套槽91的槽底上,凸台9可在轴盘1通过模具进行浇铸并冲压形成,轴套槽91也将随着冲压而形成,轴套槽91为轴套7提供定位基准以保证轴套7与轴盘1通过螺栓55固定时不会发生偏移,提高安装的效率;相比直接在轴盘1上开设轴套槽91,还能够减少轴盘1所需的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凸台9的设计还能提供一个安全距离,因轴盘1与凸台9同侧的面上有螺栓55穿出的部分,所以该安全距离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与轴安装在一起时螺栓55与电机端面亦或者供轴穿出的端面相抵触,且该安全距离还得满足当其中任意一根连接件3或定位件52需要更换时,能够直接将螺栓55从连接件3或定位件52上旋出,如此可无需将本实用新型从轴上拆下再进行更换,能够简化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7所示,因工业上的机器大小形状不一,所需的排气装置的规格也会相应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规格大小也会随着变化,在不改变连接件3的数量和宽度以保证过滤介质5的过滤面积最大化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随着规格变大而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会下降,为保证本实用新型在规格大的时候还能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则在轴盘1朝向骨环4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8,若干根加强筋8被若干个连接件3和过滤介质5所包围,若干根加强筋8的一端均定位于轴盘1上,若干根加强筋8的另一端均与骨环4连接,可在加强筋8的一端上开设通孔,在轴盘1上开设与通孔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栓55先后穿过通孔和螺纹孔使得加强筋8的一端定位于轴盘1上,亦或者加强筋8上的通孔与带有凸盘的轴套7上的孔对应,则通过螺栓55先后穿过加强筋8上的通孔、凸盘上的通孔和轴盘1上的螺纹孔使得加强筋8的一端定位于轴盘1上,加强筋8的另一端可通过焊接定位于骨环4上,加强筋8的设计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进一步优化,若干根加强筋8与轴盘1连接的一端均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且均布,另一端均布于骨环4上,如此能确保每根加强筋8的受力均是一致的,即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受力趋于合理化;进一步优化,将加强筋8的一端连接至轴套7上,可减少对轴盘1的加工步骤,且减少螺栓55等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性,且提高了轴套7上螺栓55的使用价值,因轴套7是现有技术且轴套7上的通孔以满足在同一个圆周上均布的特征,如此可有效且合理化的设置加强筋8,提高了加强筋8的安装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7所示,若干根加强筋8靠近轴盘1的一端上纹有外螺纹,且该端上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0,连接片10包括有筋片101、片身102和栓片103,筋片101和栓片103分别位于片身102的两端,加强筋8的一端穿过筋片101,栓片103与轴盘1的端面相贴合并通过螺栓55相互固定连接,制造过程中,连接片10厚度小且规格小,为了减少加工的难度和复杂性,即将筋片101、片身102和栓片103一体成型制造,将连接片10的两端进行弯折而形成筋片101和栓片103,未弯折的部分则为片身102,在筋片101上设置供加强筋8一端穿过的通孔,当加强筋8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后,在加强筋8的该端上旋上螺母使得筋片101与加强筋8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栓片103上开设供螺栓55穿过的通孔,将通孔与轴盘1或轴套7上的孔对应并通过旋入螺栓55使得栓片103相对轴盘1或轴套7固定,即加强筋8通过连接片10定位于轴盘1上,安装过程中,先将栓片103定位于轴盘1或轴套7上,再将加强筋8的一端与筋片101连接,加强筋8的另一端延伸至骨环4上并通过焊接使得加强筋8与骨环4固定连接,连接片10的设计是为加强筋8与轴盘1之间提供一种连接渠道,相比直接在加强筋8上开设通孔并与轴盘1或轴套7上的孔对应,可避免因加强筋8的长度和倾斜情况等因素引发加强筋8与轴盘1或轴套7之间的孔无法对齐的情况,从而降低加强筋8与轴盘1连接的难度;且通过改变筋片101相对栓片103的位置或是倾斜角度来改变加强筋8相对轴盘1的几何夹角,以此来设计加强筋8的最优受力情况,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7所示,轴盘1朝向骨环4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1,若干个凹槽11可冲压形成,凹槽11的作用与加强筋8的作用相近,用于提高轴盘1的强度;进一步优化,若干个凹槽11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且均布,如此设计使得轴盘1的抗形变能力处处相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