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树脂反洗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5257发布日期:2019-06-12 00:22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树脂反洗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糖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树脂反洗罐。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低。果糖的生产工艺中,离子交换或模拟移动床工段中大量使用树脂。当进行新树脂的填装时,袋装树脂应倒至反洗罐内,利用水的冲洗把所有生产树脂带有的树脂碎片和杂质颗粒去除,如果这些小的树脂颗粒没有去除会造成树脂床层的压降过高。在树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投入使用过的树脂进行反冲洗,洗除树脂碎片和杂质颗粒,以实现树脂的反复使用。

果糖生产中广泛使用一种单独的树脂反洗罐进行外部树脂反洗,让树脂达到均一化、去污染的操作。目前果糖工艺中使用的树脂反洗罐,加工结构复杂,制造工期长,生产使用中树脂反洗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后续生产,造成产品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对树脂进行单独清洗且能够让树脂达到均一化、去污染的新型树脂反洗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树脂反洗罐,包括壳体、进料管、出料管、锥形封头、进液管、分配盒、过滤管和溢流管,所述锥形封头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液管位于壳体的侧面且穿过壳体,所述分配盒位于锥形封头内侧底部,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分配盒相互连通,所述分配盒与过滤管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管的另一端密封设计,所述溢流管位于壳体上部的侧面,所述出料管位于锥形封头的底部,所述进料管位于壳体的侧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滤管卡箍,所述过滤管的数量为3~8个,优选为6个,所述分配盒位于锥形封头内侧中央,分配盒通过第一支撑块与锥形封头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分配盒的四周,过滤管远离分配盒的一端通过滤管卡箍固定于第二支撑块上,第二支撑块固定安装在锥形封头上。

具体的,过滤管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柱双层筒体,内层为不锈钢管,内层不锈钢管上交错开有多个圆孔,外层管由缝隙0.2-0.25微米的不锈钢筛网卷制而成,过滤管开口的一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分配盒相互连接,更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卡箍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溢流盘,所述溢流盘包括溢流喇叭口、支撑顶盘、支架和安装角钢,所述溢流喇叭口的小口端朝下且与溢流管相互连通,溢流喇叭口的大口端通过支架与支撑顶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盘通过安装角钢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人孔,所述人孔位于壳体侧面,人孔为内开式椭圆人孔。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视镜,所述视镜数量不少于2个,至少有一个位于壳体的侧面底部管口高度位置,一个位于壳体的侧面中部管口高度位置。更具体的,视镜可用圆形或矩形视镜,并配有射灯。

本实用新型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且不需要机械搅拌结构,避免机械搅拌导致的树脂颗粒再次破碎,利用水流从罐体的下方冲洗,与树脂颗粒的重力相互作用,使树脂颗粒在罐体内翻滚,相比树脂颗粒较小的树脂碎片和颗粒被冲洗至上端经过溢流盘流出,下端的树脂颗粒得到保留,反洗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中容易操作,也容易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树脂反洗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树脂反洗罐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树脂反洗罐锥形封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树脂反洗罐溢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料管、3-出料管、4-锥形封头、5-进液管、6-分配盒、7-过滤管、8-溢流管、9-第一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11-滤管卡箍、12-溢流盘、13-人孔、14-视镜、121-溢流喇叭口、122-支撑顶盘、123-支架、124-安装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树脂反洗罐,其包括壳体1、进料管2、出料管3和锥形封头4,还包括进液管5、分配盒6、过滤管7和溢流管8,所述锥形封头4位于壳体1的下方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形成反洗罐的罐体,壳体1下端侧面设有进液管5,进液管5与壳体1相互连通,所述锥形封头4的内侧中央设有分配盒6,所述进液管5与分配盒6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管7的一端与分配盒6相互连通,过滤管7的另一端为密封设计,壳体1的上端侧面连通设有溢流管8,壳体1的侧面中间设有进料管2,锥形封头4的最底端连通设有出料管3。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支撑块9、第二支撑块10和滤管卡箍11,分配盒6通过第一支撑块9固定安装在锥形封头4的内表面,过滤管7的一端与分配盒6相互连通,过滤管7的另一端通过滤管卡箍11固定在第二支撑块10上,第二支撑块10固定安装在锥形封头4的内表面,所述过滤管7的数量为6个,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分配盒6的四周。

具体的,过滤管7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柱双层筒体,内层为不锈钢管,内层不锈钢管上交错开有多个圆孔,外层管由缝隙0.2-0.25微米的不锈钢筛网卷制而成,过滤管7开口的一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分配盒相互连接,更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卡箍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液管5与分配盒6相互连通,分配盒6分别连通六个过滤管7,过滤管7放射状的分布使反洗罐底部进液更加均匀,进液通过过滤管7的滤孔射出,一方面增加流速,加快反洗罐内部树脂颗粒和反洗液的湍流,另一方面反洗液的流动更加均匀。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溢流盘12,溢流盘12包括溢流喇叭口121、支撑顶盘122、支架123和安装角钢124,溢流喇叭口121的小口端朝下且与溢流管8相互连通,溢流喇叭口121的大口端朝上,大口端的端面水平,大口端通过支架123与支撑顶盘122固定连接,支撑顶盘122通过安装角钢124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反洗液在反洗罐内由下往上上升,并冲洗树脂颗粒,破碎的树脂颗粒以及其他固体杂质经过反洗液的冲洗漂浮在反洗液的表面,当达到溢流盘12的大口端水平面时,杂质和树脂碎屑随着反洗液溢流出去从而达到洗涤的目的,大质量或大颗粒的树脂则保持在溢流盘12下方。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人孔13,人孔13为内开式椭圆人孔,其位于壳体1的侧面。

以上实施方式中采用内开式人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由于反洗罐内需要填充大量的液体和树脂颗粒,工作状态内部的压力较大,采用内开式人孔安全性更高。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视镜14,所述视镜1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壳体1底部的侧面进液管5高度位置,这样可以方便观察底部进液管5以及滤管的工作状态,另一个位于壳体1中部的侧面进料管2高度位置,用于观察树脂颗粒进料量,防止树脂颗粒的填充量过少或过多,过少时,杂质颗粒不易漂浮至溢流管8的位置,无法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过多时,树脂颗粒容易漂浮至溢流管8处,造成树脂浪费。

更具体的,视镜14可用圆形或矩形视镜,并配有射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关闭底部的出料管3,关闭人孔13,保持反洗罐内有一定量反洗液的情况下,打开进料管2,填充待清洗树脂,填充完毕,关闭进料管2,保持进液管5开启状态,向反洗罐内持续供应反洗液,反洗液经过放射状分布的过滤管7的滤孔中射出,与树脂和其他反洗液碰撞形成湍流,树脂颗粒以及杂质颗粒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与重力相互对抗,当颗粒较小时,则向上漂浮,颗粒较大则下沉,因此将杂质与树脂颗粒分开,最终上浮的杂质颗粒经过溢流盘12流出,当溢流管8流出的杂质颗粒数量达到要求时,关闭进液管5,打开出料管3,得到完成冲洗的树脂颗粒。

本实用新型没有任何机械搅拌设备,采用流体与物料的重力相互作用,筛选出杂质颗粒或碎片,对树脂颗粒的破坏小,筛选方便,洗涤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