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5249发布日期:2019-06-12 00:2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再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



背景技术:

在催化剂的再生制造业中,往往会先对使用过的催化剂模块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杂质,然后向催化剂模块上添加活性层。

目前,公告号为CN2069113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催化剂模块专用再生池,它包括池体,位于池体的内腔底板上的鼓泡装置,该鼓泡装置通过输气管与位于池体外的高压气源连通,鼓泡装置的出气孔位于鼓泡装置的正上方,设置在鼓泡装置上方的用于放置待再生催化剂模块的催化剂模块钢架;其中:所述池体的内腔底板上固定有支撑柱,所述催化剂模块钢架固定在支撑柱顶端,所述鼓泡装置与支撑柱的下部位置平齐,使得鼓泡装置与催化剂模块钢架之间形成一个射流空间。

这种催化剂模块专用再生池虽然提高了清洗速度和清洗效果、便于排污、降低了企业使用成本,但是催化剂模块在清洗过程中会分解释放出氨气、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这些气体弥漫在再生池附近,恶化了工作环境,不便于工人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其具有能够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抽吸走,净化工作环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包括清洗池本体,所述清洗池本体上设有曝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清洗池本体上的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清洗池本体侧壁上的若干抽吸孔,清洗池本体外侧设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一端与各抽吸孔连通,另一端接有气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将抽气管道内的气体排出,在抽吸孔处形成负压,使得清洗池本体内的气体向抽吸孔内流动,进而将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抽吸走,净化了工作环境。

进一步设置:所述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若干支管道,各支管道一端与对应的抽吸孔连通,另一端与主管道连通,主管道与气泵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池本体内的气体分别通过附近的抽吸孔进入支管道,在主管道内合流后被气泵排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抽吸孔呈矩形,其长边沿水平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边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矩形抽吸孔可以对更大范围的气体进行抽吸,有效吸入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同时还能缩减抽吸孔和支管道数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设置:所述抽气管道还包括四棱台形的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设置在支管道与抽吸孔之间,并将二者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吸孔与支管道管口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设置管道接头可以有效地将二者连通;管道接头设置为四棱台型,便于气体沿其倾斜的内壁流入支管道。

进一步设置:所述清洗池本体内设有蒸汽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蒸汽加热管,并在管内通入高温蒸汽,使得蒸汽与清洗池本体内的清洗液发生热交换,清洗液温度上升,提高清洗液内清洗剂的活性,使得对催化剂模块的清洁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蒸汽加热管为设置在清洗池本体侧壁上的蛇形盘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加热管采用蛇形盘管,大大增加了管壁与清洗液的接触面积,使得蒸汽与清洗液之间发生充分地热交换,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清洗池本体的侧壁底部设有凸缘,凸缘上架设有用于承托催化剂模块的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缘架设支架,避免支架直接固定在清洗池本体的底面后,清洗液中的杂质在支架与清洗池本体相接的死角处堆积成垢,无法顺清洗液流走;支架架设在凸缘上便于拆装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抽吸走,净化工作环境;

2、设置加热装置,提高对催化剂模块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抽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蒸汽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池本体;2、曝气装置;3、抽气装置;4、蒸汽加热管;5、支架;11、进液管;12、排液口;13、凸缘;31、抽吸孔;32、抽气管道;33、气泵;34、主管道;35、支管道;36、管道接头;41、蛇形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催化剂模块的清洗池,如图1所示,清洗池本体1内设有进液管11,其底面开设有排液口12,清洗液从进液管11流入清洗池本体1,清洗完成后由排液口12流出。清洗池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曝气装置2和抽气装置3。

如图2所示,抽气装置3包括开设在清洗池本体1上的若干抽吸孔31,各抽吸孔31均匀分布在清洗池本体1的两块相对侧壁顶部同一高度处,并通过设置在清洗池本体1外侧的抽气管道32与气泵33连通。气泵33将抽气管道32内的气体排出,使得清洗池本体1内的气体由抽吸孔31流入抽气管道32,避免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逸散至清洗池本体1外。

如图2所示,抽气管道32包括主管道34、若干支管道35和若干管道接头36,管道接头36将对应的抽吸孔31和支管道35连通,各支管道3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清洗池本体1外侧,其底端与主管道34相连,主管道34与气泵33相连。清洗池本体1内的气体分别通过附近的抽吸孔31进入支管道35,在主管道34内合流后被气泵33排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抽吸孔31呈矩形,其长边沿水平方向设置,管道接头36呈四棱台形,其朝向抽吸孔31一端与抽吸孔31形状一致,其背向抽吸孔31一端为正方形,且边长等于抽吸孔31宽度。管道接头36的两侧壁倾斜,便于清洗池本体1内的气体顺其侧壁流入支管道35。

如图1和图4所示,清洗池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蒸汽加热管4。清洗池本体1内的清洗液液面高于蒸汽加热管4底端,向蒸汽加热管4内通入高温蒸汽,对清洗液加热使其温度上升,从而增加清洗剂活性,提高清洁效果。

如图4所示,蒸汽加热管4为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清洗池本体1内侧壁上的蛇形盘管41,其长度大大增加,即清洗液液面高度一定时,蒸汽加热管4的管壁与清洗液的接触面大大增加,使蒸汽与清洗液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充分,加热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清洗池本体1的内侧壁底部环设有凸缘13,用于承托催化剂模块的支架5搭设在凸缘13上,便于拆装更换,避免清洗液中的杂质在支架5与清洗池本体1的连接处长期堆积成垢。

具体实施过程:

将催化剂模块搁置于支架5上,封闭排液口12,通过进液管11道向清洗池本体1内注入清洗液,直至液面没过催化剂模块,同时向蒸汽加热管4中通入高温蒸汽,对清洗液加热。开启气泵33,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吸入抽吸孔31,并由抽气管道32集中排出。

清洗完成后,停止通入蒸汽,打开排液口12,将清洗液排出,然后关闭气泵33,取出催化剂模块。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