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712发布日期:2019-06-26 01:4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属于电化铝涂布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包装印刷业的发展,电化铝烫金技术在现代包装设计和包装印刷生产中使用率越来越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化铝由在聚酯薄膜和在其表面涂布的多层化学涂层组成,电化铝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电化铝放入至涂布机中,并对电化铝进行依次涂层,涂布机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以及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将废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则会对空气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对废气经过预先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成为众多厂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包括电化铝涂布机本体,所述电化铝涂布机本体上设有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内从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废气处理部件、第二废气处理部件以及第一废气处理部件,所述第一废气处理部件以及第二废气处理部件之间均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下端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废气处理部件包括进气管道、过滤筒以及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通过过滤筒与出气管道相连,所述进气管道设置在进气口内,所述出气管道下端与外壳相连,所述出气管道上设有通孔,所述过滤筒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废气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挡板以及两个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外壳内侧上端,所述两个第三挡板设置在外壳内侧下端,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两个第三挡板之间,所述外壳下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两个第三挡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数量为至少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过滤网为V型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至少2个。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二废气处理部件以及两个第一废气处理部件,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废气处理部件以及第二废气处理部件,可以对废气进行二次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口,3、第一挡板,4、第一过滤网,5、进气管道,6、过滤筒,7、出气管道,8、通孔,9、第二过滤网,10、第二挡板,11、第三挡板,12、出气口,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电化铝涂布机,包括电化铝涂布机本体,所述电化铝涂布机本体上设有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进气口2,所述外壳1内从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废气处理部件、第二废气处理部件以及第一废气处理部件,所述第一废气处理部件以及第二废气处理部件之间均设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下端设有第一过滤网4,所述第一废气处理部件包括进气管道5、过滤筒6以及出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5通过过滤筒6与出气管道7相连,所述进气管道5设置在进气口2内,所述出气管道7下端与外壳1相连,所述出气管道7上设有通孔8,所述过滤筒6内设有第二过滤网9;所述第二废气处理部件包括第二挡板10以及两个第三挡板11,所述第二挡板10设置在外壳1内侧上端,所述两个第三挡板11设置在外壳1内侧下端,所述第二挡板10设置在两个第三挡板11之间,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出气口12,所述出气口12设置在两个第三挡板11之间。

所述第二过滤网9的数量为至少2个。

所述第二过滤网9为V型过滤网。

所述通孔8的数量为至少2个。

所述第二挡板10以及第三挡板11上均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块。

所述凹槽13的数量为至少2个。

主电机通过主控制器与电化铝涂布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废气分别从进气管道5进入至装置内,气体经过过滤筒6内设置的第二过滤网9进行依次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道7上的通孔8排出出气管道7外,气体经过第一挡板3上的第一过滤网4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第二挡板10以及第三挡板11上的活性炭吸附块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气体经过出气口12排出装置外。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