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3401发布日期:2019-06-19 02:0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自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设在安装池内的作平台的自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天然气、石油、化工、医药、通讯、电力、海洋等工程领域,为增强钢管的强度、耐腐蚀性等,通常需要对钢管进行的内外涂塑,钢管涂塑的工艺通常有两种:喷涂涂塑工艺和浸涂涂塑工艺。

钢管的喷涂涂塑工艺的一般步骤包括:1)上料机上料;2)预温炉预加热钢管;3)用钢管抓取装置将钢管移动至喷房;4)在喷房内用喷粉涂塑机对钢管的内壁或/和外壁进行喷涂;5)用钢管抓取装置将钢管移动至固化炉,在固化炉里将涂塑钢管固化;6)下料、修补、打包入库。

钢管的浸涂涂塑工艺的一般步骤包括:1)上料机上料;2)预温炉预加热钢管;3)用行吊(设置有快速起吊装置)将钢管移动至装有涂塑粉料的浸井内;4)在浸井内对钢管的内壁和外壁进行浸涂;5)用行吊抓取装置在人工辅助下将钢管移动至固化炉,在固化炉里将涂塑钢管固化;6)下料、修补、打包入库。

钢管喷涂涂塑生产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设备成本相对较高,生产的涂塑产品涂塑层均匀度较好,用于对钢管表面涂覆层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钢管浸涂涂塑生产设备的结构相对简单,设备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但生产的涂塑产品涂塑层均匀度稍差,用于对钢管表面涂覆层质量要求较不高的场合。喷涂涂塑和浸涂涂塑通常需要不同的设备生产,若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一般涂塑钢管的生产厂家需要具备上述两种涂塑设备。同时购置喷涂涂塑设备和浸涂涂塑设备不仅设备成本投入大,并且在厂房内布置两种设备需要的场地非常大,在寸土寸金的当今社会增大占地面积无疑增加相当大的成本投入。喷涂涂塑和浸涂涂塑两种涂塑工艺流程中有很大部分的工艺重叠,而重叠的工艺部分的机器可以通用,因而若能将喷涂涂塑设备和浸涂涂塑设备融合成一种两用的钢管涂塑设备,那么必然会减少设备成本的投入同时减少占地空间,从而减少生产成本。两用钢管涂塑设备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依次设置为:上料机、预温炉、浸井、喷粉涂塑机、固化炉和冷却架,但是,喷涂涂塑机在使用时高出地面之上,而浸井位于地面之下,当使用浸井进行浸涂涂塑时,必须使喷涂涂塑机下降至地面以下(低于地面的安装池),其原因有二:一是使从浸井里吊出的涂塑钢管能迅速移动至固化炉中,保证钢管表面的涂塑质量,二是给操作人员从浸井里起吊涂塑钢管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基于上述原因,必须在喷涂涂塑机上设置升降装置,而公知的升降装置一般采用油缸升降,油缸需要安装于地面以下,安装维修都非常繁琐,而且还需要泵站等辅助设备,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提升装置,其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以减小设备的占用空间,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提升装置,所述自提升装置设置于工作平台的机身上并安装于安装池中,所述安装池具有四个池壁,分别是前侧池壁、后侧池壁、左端池壁和右端池壁,所述机身具有分别与所述安装池的前侧池壁、后侧池壁、左端池壁和右端池壁位置相对应的前侧部、后侧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转动设置有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所述下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下链轮,所述上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上链轮,每对所述下链轮与所述上链轮间绕设有升降链条,与所述左端池壁位置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升降链条的一个链边固定在所述左端池壁的上部,与所述右端池壁位置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升降链条的一个链边固定在所述右端池壁的上部;

所述机身的下部固定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传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安装池的前侧池壁和后侧池壁上分别固定有导向槽装置,所述机身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约束于所述导向槽装置的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是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下传动轴链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自提升装置不仅能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而且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减小了设备的占用空间,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的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的中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的后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自提升装置将喷粉涂塑机降落在安装池内(喷粉涂塑机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喷粉涂塑机的结构侧视图;

图6是图2中自提升装置将喷粉涂塑机的升至地面以上(喷粉涂塑机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料机,20-预温炉,30-浸井,40-喷粉涂塑机,401-前侧部,402-后侧部、403-左端部,404-右端部,41-自提升装置,411-导向槽,412-上传动轴,413-下传动轴,414-下链轮,415-上链轮,416-升降链条,417-电机,418-导轨,419-升降链条固定座,42-安装池,421-前侧池壁,422-后侧池壁,423-左端池壁,424-右端池壁,50-固化炉,60-冷却架,70-导轨机架,71-钢管抓取装置,A-涂塑过程中钢管行进的方向,H-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为例,详细说明自提升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其效果,应当理解,自提升装置不仅适用于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而且也适用于其它空间受限又需要升降的设备中。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该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顺序包括:上料机10、预温炉20、浸井30、喷粉涂塑机40、固化炉50和冷却架60,预温炉20与固化炉5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轨机架70,导轨机架70吊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沿导轨移动的钢管抓取装置71。喷粉涂塑机40设置与安装池42内,喷粉涂塑机40的机身上设置有自提升装置41,以沿钢管H的行进方向A顺序布置的为前侧池壁421和后侧池壁422,以与钢管H的两个端部位置相应的为左端池壁423和右端池壁424。

当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对钢管进行浸涂涂塑时,此时喷粉涂塑机40处于非工作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喷粉涂塑机40通过自提升装置41降落至安装池42内,在安装池42的上部覆盖供工人行走的盖板,浸井30处于工作状态,浸井30内装有涂塑用的涂料,从预温炉20出料端出来的加温钢管H,用行车(行车设有快速起吊装置)和人工辅助的方式移至浸井30内进行浸涂,然后,再将钢管H用行车快速提出,将浸涂后的钢管H,由人工辅助移至固化炉50的入口处,由输送链送进固化炉50内进行加温固化,固化后的钢管H输送出固化炉50,然后进入修补区修补、最后包装发货。

当两用小口径钢管涂塑设备钢管进行喷涂涂塑时,将井盖盖在浸井30上,浸井30处于非工作状态,并将安装池42的上部覆盖盖板移开,如图6所示,喷粉涂塑机40通过自提升装置41从安装池42上升至地面上,钢管抓取装置71通过上升、下降、沿导轨架70移动等动作,将从预温炉20出料端出来的加温钢管H抓取,然后将钢管H放入至喷粉涂塑机40中进行喷涂,喷涂完成后,钢管抓取装置71将浸涂后的钢管H移至固化炉50的入口,由输送链送进固化炉50内进行加温固化,固化后的钢管H输送出固化炉50,然后进入修补区修补、最后包装发货。钢管抓取装置71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至图6所示,自提升装置设置于喷粉涂塑机40的机身上并安装于安装池42中,安装池42具有四个池壁,分别是前侧池壁421、后侧池壁422、左端池壁423和右端池壁424,机身具有分别与安装池42的前侧池壁421、后侧池壁422、左端池壁423和右端池壁424位置相对应的前侧部401、后侧部402、左端部403和右端部404。

喷粉涂塑机40机身的左端部403和右端部404均转动设置有上传动轴412和下传动轴413,下传动轴413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下链轮414,上传动轴412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上链轮415,每对下链轮414与上链轮415间绕设有升降链条416,与左端池壁423位置相对应的每个升降链条416的一个链边固定在左端池壁423的上部,与右端池壁424位置相对应的每个升降链条416的一个链边固定在右端池壁424的上部。具体地,升降链条416通过升降链条固定座419与左端池壁423以及右端池壁424固定,升降链条固定座419的固定位置决定了喷粉涂塑机40的升降高度。

喷粉涂塑机40机身的下部固定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下传动轴413传动连接,安装池42的前侧池壁421和后侧池壁422上分别固定有导向槽装置,机身的前侧部401和后侧部402分别设置有导轨418,导轨418约束于导向槽装置的导向槽411内。具体地,驱动装置是电机417,电机417与下传动轴413链传动连接。

自提升装置41的升降原理如下:

自提升装置41的电机驱动下传动轴413转动,带动下传动轴413两端的下链轮414转动,由于上传动轴412与下传动轴413之间的轴距不变,也就是上链轮415与下链轮414之间的中心距不变,而且升降链条416的一个链边固定在左端池壁423或右端池壁424,所以,当电机417顺时针转时,下链轮414沿着升降链条416的固定链边向下爬行,当下链轮414向下爬行一个链节时,机身就被降低一个链节的高度;同理,当电机417逆时针转动时,下链轮414沿着升降链条416的固定链边向上爬行,当下链轮414向上爬行一个链节时,机身就被举高一个链节的高度。电机上带有自锁装置(图中未示出),当机身上升至地面以上时,电机417停转自锁装置将电机锁死从而防止机身下滑。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自提升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空间受限又需要升降的设备中,此时,只需将相应的工作平台替换喷粉涂塑机即可,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原理、结构和方法,所做出的种种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