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098发布日期:2019-11-12 22:4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涂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污染处理设备也很多,投诉事件也少去了。但现有的处理设备,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将沉在水底的污泥挖出来,操作繁琐,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了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包括过滤箱、吸风管道、排气管和水箱,所述的排气管固定设置在过滤箱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气管两侧设有吸风管道,所述的吸风管道固定设置在过滤箱上,所述的水箱通过水管与过滤箱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风管道和排气管内部均设有喷淋头,所述的过滤箱顶部也设有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的过滤箱内部设有过滤网一、过滤网二、过滤网三和过滤网四,所述的过滤网上固定设有隔板,所述的过滤箱上还设有控制器。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箱上设有可开合的盖子,所述的盖子与过滤箱之间设有锁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网一的高度大于过滤网二的高度,所述的过滤网二的高度大于过滤网三的高度,所述过滤网三的高度大于过滤网四的高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隔板随着过滤网一、过滤网二、过滤网三和过滤网四依次倾斜设置,所述的过滤网四与隔板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网四与箱体形成的槽之间设有浮球,所述的浮球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网四一侧的过滤箱上设有回流管,所述的回流管另一端与过滤网一一侧的过滤箱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回流管和水管上均设有电子阀门,所述的电子阀门电性连接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粉尘多次过滤,粉尘浮在水面上,不会往下沉,用水瓢捞起来就好;水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示意图。

1、过滤箱;2、吸风管道;3、排气管;4、水箱;5、水管;6、隔板;7、过滤网一;8、过滤网二;9、过滤网三;10、过滤网四;11、盖子;12、锁体; 13、浮球;14、回流管;15、电子阀门;16、控制器;17、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粉尘二级过滤箱1,包括过滤箱1、吸风管道2、吸风排气管3和水箱4,所述的吸风排气管3固定设置在过滤箱1中间位置,所述的吸风排气管3两侧设有吸风管道2,所述的吸风管道2固定设置在过滤箱 1上,所述的水箱4通过水管5与过滤箱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风管道2和吸风排气管3内部均设有喷淋头17,所述的过滤箱1顶部也设有喷淋头17,所述的喷淋头17通过水管5与水箱4连接,所述的过滤箱1内部设有过滤网一7、过滤网二8、过滤网三9和过滤网四10,所述的过滤网上固定设有隔板6,所述的过滤箱1上还设有控制器16。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箱1上设有可开合的盖子11,所述的盖子11与过滤箱1之间设有锁体12。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网一7的高度大于过滤网二8的高度,所述的过滤网二8的高度大于过滤网三9的高度,所述过滤网三9的高度大于过滤网四 10的高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隔板6随着过滤网一7、过滤网二8、过滤网三9和过滤网四10依次倾斜设置,所述的过滤网四10与隔板6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网四10与箱体形成的槽之间设有浮球13,所述的浮球13与控制器16 无线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过滤网四10一侧的过滤箱1上设有回流管14,所述的回流管14另一端与过滤网一7一侧的过滤箱1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回流管14和水管5上均设有电子阀门15,所述的电子阀门15电性连接控制器16。

实际操作中,粉尘从吸风管道2进入,首先经过第一道喷淋,落到过滤箱 1中第二次喷淋,水顺着隔板6流下,依次经过过滤网四10,过滤网三9、过滤网二8和过滤网一7,喷淋后的粉尘是浮在水面上的,不会沉淀在水底,过滤到最好一道水是最干净的,这个通过回流管14可以循环利用。当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打开盖子11,将浮在上面的粉尘用瓢捞起来就好,不需要对过滤箱1进一步处理。内部水位不够的时候,浮球13发出信号,控制器16 打开电子阀门15,水箱4中的水自动补充,水满的时候电子阀门15关闭。

粉尘经过处理从吸风排气管3排出,最后一次喷淋,热量与此同时排出,此时排出到空气中的不会污染环境。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