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741发布日期:2019-07-13 09:05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因工艺流程的要求,精馏塔与其再沸器的支撑位置存在很大高差,这导致精馏塔至再沸器的相关管道布置及支架设计很复杂。一是由于设备支撑高差产生的位移差需要补偿,二是管道在开车过程中有两相流,管道有明显振动。

在某180万吨/年甲醇项目中,作为同期最大的甲醇装置,精馏塔再沸器的管道布置及支架设计是按现有技术为参考方案。该方案是通过增加管道长度及弯头数量来补偿设备高差产生的位移,同时增加导向及限位支架来控制管道的振动,如图1、2和3所示。但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为了满足管道及设备应力要求,管道布置为多弯头复杂走向,占用较大空间,且管架设计复杂。

2、由于管道走向复杂,两相流管道振动十分明显,在开车过程中管道振动引起精馏框架明显晃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精馏塔和再沸器之间布置的管道走向,减小并控制管道两相流影响,消除振动导致的安全隐患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沸器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滑动支撑结构,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在设备基础上,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用于对再沸器进行支撑,所述再沸器能相对于设备基础上下移动且能相对于弹性滑动支撑结构在水平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其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由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构成,每组支撑组件由粘滞阻尼器和弹簧支架组成,所述粘滞阻尼器和弹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设备基础上,所述粘滞阻尼器的上端与再沸器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支架的上端抵靠在再沸器的底部端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其所述每组支撑组件的弹簧支架为两个且对称地布置在粘滞阻尼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再沸器下方设置弹性滑动支撑结构,利用再沸器在弹性滑动支撑结构上的可移动性来消除再沸器与精馏塔之间管道的应力,并控制再沸器及管道由于两相流动引起的振动,从而可优化精馏塔和再沸器的布置,将精馏塔和再沸器布置得很近,且管道走向短而直,以达到简化管道走向的目的,并且能有效减小并控制两相流的影响,从而消除振动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现有精馏塔和再沸器之间管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再沸器直接安装在设备基础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精馏塔和再沸器之间管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再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再沸器,2为弹性滑动支撑结构,3为设备基础,4为粘滞阻尼器,5为弹簧支架,6为精馏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4和5所示,一种降低精馏塔再沸器管道应力及控制两相流振动的支撑结构,在所述再沸器1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滑动支撑结构2,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2固定连接在设备基础3上,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2用于对再沸器1进行支撑,所述再沸器1能相对于设备基础3上下移动且能相对于弹性滑动支撑结构2在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滑动支撑结构2由两组支撑组件构成并分别置于再沸器下方靠近两端处,每组支撑组件由粘滞阻尼器4和弹簧支架5组成,所述粘滞阻尼器4和弹簧支架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设备基础3上,所述粘滞阻尼器4的上端与再沸器1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支架5的上端抵靠在再沸器1的底部端面,其中,弹簧支架的弹性支撑作用是吸收管道位移,消除管道应力,从而优化管道的布置,进而减小两相流的影响,粘滞阻尼器的作用是控制两相流振动,由于弹簧支架仅能减小两相流振动,不能彻底消除,故需要增加阻尼器来控制两相流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组支撑组件的弹簧支架5为两个且对称地布置在粘滞阻尼器4的两侧,采用粘滞阻尼器4和弹簧支架5的组合方式来支撑精馏塔6的再沸器1,合理的利用设备移动来吸收管道热膨胀,同时利用粘滞阻尼器控制管道及设备振动。采用该方案后,精馏塔和再沸器可以就近布置,两者相连管道走向短而直,节约装置空间,减弱管道两相流的影响,有效的控制管道及设备振动,保证甲醇装置在各阶段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