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釜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561发布日期:2019-09-20 22:1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缩釜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浓缩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缩釜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对一些特定的物质进行提纯沉降,因而经常需要使用浓缩设备,浓缩设备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待浓缩的矿浆中添加一定量的絮凝剂,使矿浆中的矿粒形成絮团,加快其沉降速度,进而达到提高浓缩效率的目的。目前的浓缩设备主要为浓缩釜,在使用过程中,其进料机构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浓缩釜进料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浓缩的物料多为一些化学物质,在工作过程中有发生爆炸溅射的危险,操作人员如果靠的太近会有危险的情况发生;同时物料在通过进料机构进入浓缩釜内腔的过程中,由于物料过于浓稠,会有发生堵塞的几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浓缩釜进料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同时上料过程更加通畅的浓缩釜进料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壳体;进料斗机构,所述进料斗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侧面上,所述进料斗机构包括主进料斗、缓冲进料斗和进料斗安装座,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侧面上留有通孔的部位固定安装有所述进料斗安装座,所述进料斗安装座背离所述进料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所述缓冲进料斗,所述缓冲进料斗背离所述进料斗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进料斗的底端;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的底部背离所述进料斗机构的一端,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输料管连接座和输料管,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背离所述进料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输料管连接座;挡片机构,所述挡片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的内侧壁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内侧壁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机构一端的底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杆和搅拌桨,所述进料壳体内侧壁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机构一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背离所述进料壳体内侧壁一端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通所述挡片机构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的内侧壁的底部,且所述搅拌杆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顶部抵触于所述挡片机构,底部抵触于所述进料壳体内腔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呈圆台状。

优选的,所述主进料斗呈狭长的漏斗状,所述缓冲进料斗呈水平方向的S 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安装座和固定环,所述进料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背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输料管连接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搅拌桨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小颗粒。

优选的,所述挡片机构包括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进料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缓冲进料斗通孔的部位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挡片,所述进料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缓冲进料斗通孔的部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挡片,且所述第一挡片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挡片的顶部都与所述搅拌桨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片的径向截面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挡片的径向截面呈之字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缩釜进料机构,通过在所述进料斗安装座背离所述进料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进料斗,所述缓冲进料斗背离所述进料斗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进料斗的底端,从而拉长了操作人员与浓缩物料的接触距离,防止物料进行溅射,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安全;通过在所述驱动电机背离所述进料壳体内侧壁一端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通所述挡片机构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的内侧壁的底部,且所述搅拌杆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搅拌桨,从而所述搅拌桨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做螺旋运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螺旋上料作用,使得上料的过程物料一直被所述搅拌桨带动,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进料壳体和进料斗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料壳体,2、进料斗机构,21、主进料斗,22、缓冲进料斗,23、进料斗安装座,3、固定机构,31、固定杆,32、固定安装座,33、固定环,4、连通机构,41、输料管连接座,42、输料管,5、输送机构,51、驱动电机,52、搅拌杆,53、搅拌桨,6、挡片机构,61、第一挡片,62、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进料壳体和进料斗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浓缩釜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壳体1;进料斗机构 2,所述进料斗机构2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料壳体1的顶部侧面上,所述进料斗机构2包括主进料斗21、缓冲进料斗22和进料斗安装座23,所述进料壳体1 的顶部侧面上留有通孔的部位固定安装有所述进料斗安装座23,所述进料斗安装座23背离所述进料壳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所述缓冲进料斗22,所述缓冲进料斗22背离所述进料斗安装座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进料斗21的底端;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1的顶部;连通机构4,所述连通机构4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1的底部背离所述进料斗机构2的一端,所述连通机构4包括输料管连接座41和输料管42,所述进料壳体1的顶部背离所述进料机构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输料管42,所述输料管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输料管连接座41;挡片机构6,所述挡片机构 6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1的内侧壁上;输送机构5,所述输送机构5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料壳体1内侧壁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机构2一端的底部,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搅拌杆52和搅拌桨53,所述进料壳体1内侧壁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机构2一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 51背离所述进料壳体1内侧壁一端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52,所述搅拌杆52贯通所述挡片机构6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1的内侧壁的底部,且所述搅拌杆52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搅拌桨53,所述搅拌桨53的顶部抵触于所述挡片机构6,底部抵触于所述进料壳体1内腔的底部。

所述进料壳体1的顶部呈圆台状,为了方便所述固定机构3的固定安装。

所述主进料斗21呈狭长的漏斗状,所述缓冲进料斗22呈水平方向的S 形形状,为了方便物料的倾倒,同时对物料进入所述进料壳体1内部的过程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杆31、固定安装座32和固定环33,所述进料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安装座32,所述固定安装座32背离所述固定杆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环33,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将本装置固定安置于浓缩釜的本体,使得本装置安装使用时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得到提高。

所述输料管连接座41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为了方便所述输料管连接座41能够与浓缩釜本体的安装拆卸,方便本装置的使用。

所述搅拌桨53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小颗粒,为了使得所述搅拌桨 53对物料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加便于所述搅拌桨53对物料的螺旋推动上料。

所述挡片机构6包括第一挡片61和第二挡片62,所述进料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缓冲进料斗22通孔的部位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挡片62,所述进料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缓冲进料斗22通孔的部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挡片61,且所述第一挡片61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挡片62的顶部都与所述搅拌桨53相抵触,为了所述第一挡片61和所述第二挡片62能够对物料形成限位作用,便于所述搅拌桨53进行螺旋上料。

所述第一挡片61的径向截面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挡片62的径向截面呈之字形,为了所述第一挡片61和所述第二挡片62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物料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输料管连接座41与反应釜上相应的连接孔相螺纹连接,将固定环33套接在浓缩釜的顶部,进一步的固定安置本装置于反应釜的本体上,完成本装置的安装准备工作;当进行上料工作时,将所述驱动电机 51接通电源,再将物料倒入所述主进料斗21的进料口中,则物料经过所述主料斗21,到达所述缓冲进料斗22,在所述缓冲进料斗22的最底端会短暂的滞留,起到缓冲的作用,之后在越来越多的物料的冲击下,物料被推出所述缓冲进料斗22,进入所述进料壳体1中,之后,所述搅拌桨53在所述搅拌杆52 的带动转动,则所述搅拌桨53座螺旋运动,在所述挡片机构6的限位作用下,物料不断的被所述搅拌桨53螺旋推动,之后被推出所述进料壳体1的内部,最终进入所述输料管42中,不断的进入浓缩釜的本体内腔,完成本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釜进料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缩釜进料机构,通过在所述进料斗安装座23背离所述进料壳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进料斗22,所述缓冲进料斗22背离所述进料斗安装座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进料斗21的底端,从而拉长了操作人员与浓缩物料的接触距离,防止物料进行溅射,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安全;通过在所述驱动电机51背离所述进料壳体1内侧壁一端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52,所述搅拌杆52贯通所述挡片机构6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料壳体 1的内侧壁的底部,且所述搅拌杆52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搅拌桨53,从而所述搅拌桨53在所述驱动电机51的带动下转动,做螺旋运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螺旋上料作用,使得上料的过程物料一直被所述搅拌桨53带动,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