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042发布日期:2019-11-15 21:5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碳素是以石油煅后焦和沥青为原料,采用混凝-成型-焙烧-浸渍-保温-石墨化处理工艺进行制备;其采用磨粉机-混捏锅-液压成型机-焙烧炉-浸渍罐-冷却池-焙烧炉-石墨化炉的生产系统生产,其中,混捏是将沥青和磨粉后的石油煅后焦进行混合的作业。

现有混捏锅加料时,先按配方称量好的沥青和墨粉后的石油煅后焦,而后加入混捏锅内。但是,由于在混捏作业是,由于混捏锅保持在150-170℃的作业温度,且混捏锅为敞口容器,所以常温的石油煅后焦容易飞散,甚至出现喷料现象,不仅恶化工作环境,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健康,而且导致了配方的破坏,影响了碳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包括磨粉机、沥青罐、混捏锅、热油炉、热风炉、流化床和收尘器;

浸渍罐和混捏锅为夹套结构,夹套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热风炉的热风出口与所述热油炉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热油炉的出油口与所述混捏锅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混捏锅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炉的进油口连通,形成导热油的循环;

所述磨粉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流化床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流化床的出料口和所述沥青罐的出料口均与所述混捏锅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流化床的进风口与所述热油炉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流化床的出风口与所述收尘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收尘器的出料口与所述混捏锅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集尘罩,所述集尘罩设于所述混捏锅的上部,所述集尘罩的出风口与所述收尘器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流化床的出料口上设有粉体计量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流化床,将磨粉后的石油煅后焦输送到流化床内,利用加热导热油后的热风预热煅后石油焦粉,避免了冷料直接送入混捏锅内,由于高温差导致的喷料,从而造成的配方不精确问题;而且在混捏锅上部设置集尘罩,飞扬的粉尘被收集并送回混捏锅内,不仅避免了原料浪费,保证了碳素原料配比的稳定性,而且优化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示意图。

图中:磨粉机1、沥青罐2、混捏锅3、热油炉4、热风炉5、流化床6、收尘器7、集尘罩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混捏锅下料装置,包括磨粉机1、沥青罐2、混捏锅3、热油炉4、热风炉5、流化床6、收尘器7、集尘罩8;

浸渍罐和混捏锅3为夹套结构,夹套内通导热油,夹套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热风炉5的热风出口与热油炉4的进风口连通,热油炉4的出油口与混捏锅3的进油口连通,混捏锅3的出油口与热油炉4的进油口连通,形成导热油的循环;

磨粉机1的出料口与流化床6的进料口连通,流化床6的出料口和沥青罐2的出料口均与混捏锅3的进料口连通,流化床6的进风口与热油炉4的出风口连通;

流化床6的出风口与收尘器7的进料口连通,收尘器7的出料口与混捏锅3的进料口连通。

集尘罩8设于混捏锅3的上部,集尘罩8的出风口与收尘器的进料口连通。

在流化床6的出料口上设有粉体计量阀,粉体计量阀可以与称重传感器共同使用,通过测量流化床6内粉体重量变化精确的控制下料量。

通过增加流化床6,将磨粉后的石油煅后焦输送到流化床6内,利用加热导热油后的热风预热煅后石油焦粉,避免了冷料直接送入混捏锅3内,由于较高的温差导致的喷料,从而造成的配方不精确问题;而且在混捏锅3上部设置集尘罩8,飞扬的粉尘被收集并送回混捏锅3内,不仅避免了原料浪费,保证了碳素原料配比的稳定性,而且优化了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