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7654发布日期:2019-08-27 20:29阅读:1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豆腐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的操作很多,造成了劳动强度较大,在做豆腐人的心中出提高豆腐率和保证豆腐品质是尤为关注的,其中豆腐制作的过程中的滤渣过程尤其影响豆腐的品质,其中豆腐的滤渣的温度也会影响出豆腐率,从操作工具上来看,常规的豆腐滤渣工具为使用棉麻布,长时间的侵泡和重力的拉扯使得棉麻布的缝隙变大,从而导致了豆腐渣的进入后续的豆腐制作,使得豆腐不易成型,且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解决常规制作豆腐劳动强度大以及豆腐品质不稳定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主要包括支撑底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上支撑架及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架上的伸缩挤压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抽滤容器;所述上支撑架上安装有竖直向下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包括与所述抽滤容器的扩径口等径的压紧板,位于所述抽滤容器的下端的出浆管竖直贯穿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抽滤容器的外周侧与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滤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同内径的抽滤膜支撑架,所述抽滤膜支撑架为尖部向上的锥形结构并且其外周侧开设有预留孔,所述抽滤膜支撑架贴合铺设有抽滤膜,所述出浆管的侧壁上通过气管连通有伺服气泵,为在所述抽滤容器内且位于抽滤膜支撑架的下部提供负压区。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腿,所述上支撑架通过支撑腿焊接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面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架的顶面通过锚固方式固定有负重板,所述负重板为大理石板。

再进一步的,所述出浆管与所述伺服气泵的送气方向呈现锐角。

再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缸为伺服电动伸缩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抽滤容器中安装抽滤膜支撑架,并应用抽滤的方式使得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豆腐渣容易混入豆腐的原溶液,从而导致了豆腐品质较差,另一方面,减少的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豆腐的生产效率,使得在最有温度下,从而提高出豆腐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豆腐渣的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豆腐渣的过滤装置的锥形抽滤支撑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豆腐渣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底座;101、上支撑架;102、负重板;2、伸缩缸;201、压紧板;3、抽滤容器;301、抽滤膜支撑架;3011、预留孔;302、抽滤膜;303、出浆管;4、伺服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豆腐渣的过滤装置,主要包括支撑底座1、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的上支撑架101及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架101上的伸缩挤压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的抽滤容器3;所述上支撑架101上安装有竖直向下的伸缩缸2,所述伸缩缸2包括与所述抽滤容器3的扩径口等径的压紧板201,位于所述抽滤容器3的下端的出浆管303竖直贯穿所述支撑底座1,所述抽滤容器3的外周侧与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滤容器3内安装有与其同内径的抽滤膜支撑架301,所述抽滤膜支撑架301为尖部向上的锥形结构并且其外周侧开设有预留孔3011,所述抽滤膜支撑架301贴合铺设有抽滤膜302,所述出浆管303的侧壁上通过气管连通有伺服气泵4,为在所述抽滤容器3内且位于抽滤膜支撑架301的下部提供负压区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架101包括四个支撑腿,所述上支撑架101通过支撑腿焊接安装在支撑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撑架101的顶面通过锚固方式固定有负重板102,所述负重板102为大理石板,为伸缩装置提供一定的压力,

所述出浆管303与所述伺服气泵4的送气方向呈现锐角,便于形成足够的负压区域,所述伸缩缸2为伺服电动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研制的原豆浆稀释液体,倒入抽滤容器3,然后打开伺服气泵4使得在所述抽滤容器3内且位于抽滤膜支撑架301的下部提供负压区5,待形成较多豆渣层时,控制伺服电动伸缩缸工作,使得压紧板201向抽滤容器3中压去,并且伺服气泵4的配合作用下,进一步的滤除豆腐浆液,过滤豆渣。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