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694发布日期:2019-12-27 15:2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加强水污染控制和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目前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水环境领域的重点和热点。相比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mbr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出水水质好﹑污泥产率低﹑运行稳定﹑管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还具有建设周期短,易于标准化和设备化等特点。因此mbr在水污染控制及污水资源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是膜污染是mbr的通病,当前减缓膜污染的主要方法是反冲洗,但常规反冲洗的效果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快速有效的对膜组件进行清洗,提高膜通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膜池、设备间和清水池,所述沉砂池内设有进水泵,所述进水泵通过管路将沉砂池内的污水输送至膜池内,所述膜池内设有膜组件,所述设备间内设有反冲洗泵、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管路分别与膜组件、清水池相连通用于将膜组件过滤后的清液输送至清水池内,所述反冲洗泵通过管路分别与膜组件、清水池相连通利用清水池内的清液对膜组件进行反冲洗。

优选的,所述膜组件上方设有高压水枪,所述高压水枪通过移动式连杆固定在膜池内,使得高压水枪可在膜组件上方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膜组件下方设有曝气盘,所述设备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曝气盘通过管路与鼓风机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膜池内还设有滗水器,所述滗水器通过管路与清水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吸泵至少为两个且彼此并联设置。

优选的,所述膜组件中的过滤膜为陶瓷平板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需要对膜组件进行清洗时,首先进行沉降和滗水工作,沉降的时候停止曝气,膜池内是缺/厌氧环境,有利于脱氮反应的进行,待膜组件暴露在空气中后,启动反冲洗泵进行反冲洗,同时高压水枪在膜组件上方往复移动进行高压水冲洗,两者相互配合清洗效果更好,提高膜的通透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平板膜,其具有寿命长,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可反向冲洗;抗微生物能力强;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沉砂池11-进水泵2-膜池21-膜组件22-高压水枪23-曝气盘24-滗水器3-设备间31-反冲洗泵32-抽吸泵33-鼓风机4-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加强陶瓷平板膜反洗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1、膜池2、设备间3和清水池4,所述沉砂池1内设有进水泵11,所述进水泵11通过管路将沉砂池1内的污水输送至膜池2内,所述膜池2内设有膜组件21,所述设备间3内设有反冲洗泵31、抽吸泵32,所述抽吸泵32通过管路分别与膜组件21、清水池4相连通用于将膜组件21过滤后的清液输送至清水池4内,所述反冲洗泵31通过管路分别与膜组件21、清水池4相连通利用清水池4内的清液对膜组件21进行反冲洗。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膜组件21上方设有高压水枪22,所述高压水枪22通过移动式连杆固定在膜池21内,使得高压水枪22可在膜组件21上方往复移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膜组件21下方设有曝气盘23,所述设备间3内设有鼓风机33,所述曝气盘23通过管路与鼓风机33相连通。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膜池2内还设有滗水器24,所述滗水器24通过管路与清水池4相连通。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抽吸泵32至少为两个且彼此并联设置。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膜组件21中的过滤膜为陶瓷平板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进水泵11将污水输送至膜池2内,使膜池2内充满污水,曝气盘23开始曝气,抽吸泵32开始工作将膜组件21过滤后的清液输送至清水池4内,关闭曝气盘23和抽吸泵32,沉降25-35分钟,启动滗水器24将上清液输送至清水池4,滗水工作完成后膜组件21裸露在空气中,启动反冲洗泵31和高压水枪22,工作5-10min,待反洗工作完成后静置1-5min,然后进入下一周期工作;产水工作进行8个小时后,重复沉降和清洗工作,如此反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