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816发布日期:2020-05-29 12:3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存在严重的“重水轻泥”现象,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处理工艺还停留在传统的调制——脱水模式上。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1)通过对我国污泥处理现状分析,在各种污泥处置方式中,污泥的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处置方法。但由于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较高及填埋场对污泥剪切力的要求,填埋场对污泥进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此之外,污泥填埋不仅会严重危害填埋场的安全,而且会严重污染附近的生态环境。

(2)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我国污泥的另一个主要的处置方式。在土地利用时,由于施用处理不到位的污泥,使得污泥中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的导致土地盐害、烧苗和病虫害等问题,污泥在很多地区反而成为了一种污染源。

(3)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国内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污水处理的总量和处理率都实现了快速的提升。与此同时,工艺路线决定了大部分污染物质被转移到污泥当中,如果不严控污泥处理环节,那么我国千亿元污水处理的投资换来的就只是“污染转移”。目前,国内超过80%的污泥没有得到安全处置而流入环境,污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污水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上述问题,引进日本无氧碳化技术,并根据污泥的特点设计开发并制造出了污泥无氧碳化专用炉;

污泥的无氧碳化即在无氧的前提下将打散后的污泥加温裂解,将其中的水分释放出来,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污泥中碳质的过程。污泥碳化的优势在于,污泥碳化时通过裂解的方式将污泥中的水分脱出,能源消耗少,剩余产物中碳含量高,发热量大、占地小,投资少的优点,由于需要碳化,因此,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会产生大量烟气,而对于烟气的处理,需要高效利用或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余热利用装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光氧废气净化设备和脱硫塔,所述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排气口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包括进料螺旋机、闭风落料机、检修箱、废气回收净化装置、烟气出口一、烟气出口二、废气利用引出系统、异味净化系统、热源、烟气利用风机、碳化内筒、旋转光圈、滚轮支撑、外筒、密封鱼鳞片、外壳及保温、水封装置一、水封装置二、烟气利用引入系统、燃烧室、出料口、主动齿轮、被动齿圈、传动系统、热电偶,所述进料螺旋机与所述闭风落料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外筒外靠近所述闭风落料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检修箱,所述外筒的废气利用引出系统与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连接,所述外筒上还设置所述烟气出口一和烟气出口二,所述外筒外还连接有所述异味净化系统,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热源和所述烟气利用风机,所述碳化内筒设置与所述外筒的一端,所述旋转光圈设置于所述碳化内筒外,所述旋转光圈位于所述滚轮支撑上,所述密封鱼鳞片设置与外筒与所述外壳及保温之间,所述烟气利用引入系统连接有水封装置一和水封装置二,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下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的外壳上设置热电偶,所述外筒外设置有被动齿圈,所述被动齿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垃圾碳化炉设置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烟气利用风机收集并引入燃烧室中进行燃烧,使有害气体被燃尽,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净化了烟气,烟气经碳化炉后进入烘干系统进行二次利用,后经一系列的烟气净化装置进行,使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1、余热利用装置2、旋风除尘器3、布袋除尘器4、光氧废气净化设备5和脱硫塔6,所述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排气口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

如图2和3所示:包括进料螺旋机1-1、闭风落料机1-2、检修箱1-3、废气回收净化装置1-4、烟气出口一1-5、烟气出口二1-6、废气利用引出系统1-7、异味净化系统1-8、热源1-9、烟气利用风机1-10、碳化内筒1-11、旋转光圈1-12、滚轮支撑1-13、外筒1-14、密封鱼鳞片1-15、外壳及保温1-16、水封装置一1-17、水封装置二1-18、烟气利用引入系统1-19、燃烧室1-20、出料口1-21、主动齿轮1-22、被动齿圈1-23、传动系统1-24、热电偶1-25,所述进料螺旋机与所述闭风落料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外筒外靠近所述闭风落料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检修箱,所述外筒的废气利用引出系统与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连接,所述外筒上还设置所述烟气出口一和烟气出口二,所述外筒外还连接有所述异味净化系统,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热源和所述烟气利用风机,所述碳化内筒设置与所述外筒的一端,所述旋转光圈设置于所述碳化内筒外,所述旋转光圈位于所述滚轮支撑上,所述密封鱼鳞片设置与外筒与所述外壳及保温之间,所述烟气利用引入系统连接有水封装置一和水封装置二,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下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的外壳上设置热电偶,所述外筒外设置有被动齿圈,所述被动齿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余热利用装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光氧废气净化设备和脱硫塔,所述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排气口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包括进料螺旋机、闭风落料机、检修箱、废气回收净化装置、烟气出口一、烟气出口二、废气利用引出系统、异味净化系统、热源、烟气利用风机、碳化内筒、旋转光圈、滚轮支撑、外筒、密封鱼鳞片、外壳及保温、水封装置一、水封装置二、烟气利用引入系统、燃烧室、出料口、主动齿轮、被动齿圈、传动系统、热电偶,所述进料螺旋机与所述闭风落料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外筒外靠近所述闭风落料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检修箱,所述外筒的废气利用引出系统与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连接,所述外筒上还设置所述烟气出口一和烟气出口二,所述外筒外还连接有所述异味净化系统,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热源和所述烟气利用风机,所述碳化内筒设置与所述外筒的一端,所述旋转光圈设置于所述碳化内筒外,所述旋转光圈位于所述滚轮支撑上,所述密封鱼鳞片设置与外筒与所述外壳及保温之间,所述烟气利用引入系统连接有水封装置一和水封装置二,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下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废气回收净化装置的外壳上设置热电偶,所述外筒外设置有被动齿圈,所述被动齿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余热利用装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光氧废气净化设备和脱硫塔,连续旋转式无氧碳化炉的烟气出口与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入口连接,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出口与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旋风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进气口连接,光氧废气净化设备的排气口与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烟气利用风机收集并引入燃烧室中进行燃烧,使有害气体被燃尽,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净化了烟气,烟气经碳化炉后进入烘干系统进行二次利用,后经一系列的烟气净化装置进行,使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闫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星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