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口大小可调式井式炉用油烟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3932发布日期:2020-10-02 08:3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进风口大小可调式井式炉用油烟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井式炉的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井式炉对产品表面氧化工艺中会产生的一定量的油烟废气排放,油烟废气排放需要进行净化才能排出,等离子净化工艺是一种很好的油烟净化方式,等离子净化工艺会产生电辉光属于明火,针对于井式炉的油烟废气,由于产品表面氧化工艺中氧化后含有氢气,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如若采用等离子净化工艺进行净化,虽然净化效果优异,但是,氢气的含量高会引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4%~74%。因此需要将排出的氢气浓度降到4%以下才会避免危险。

目前已经存有采用气体中混入空气进而实现混合气体中氢气浓度的稀释降低,但是现有的稀释装置单纯的仅仅是通过油烟输气管路上并联有空气输送管路,进而实现气体的稀释,但是针对于井式炉的净化装置,往往是多个井式炉共用一个油烟输气管路进行净化,传统单纯并联空气输送管路的结构,空气输送管路的进风口大小不可调,不利于根据井式炉当前开启个数的情况进行调整稀释气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进风口大小可调式井式炉用油烟稀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空气输送管路的进风口大小不可调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进风口大小可调式井式炉用油烟稀释装置,包括一用于输送油烟废气的输送管路,以所述输送管路的导流方向为从前至后,所述输送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废气输送部以及空气输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输送部与所述空气输送部之间通过导风板分隔;

所述输送管路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所述空气输送部的进口端;

所述导风板的后端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后方;

所述输送管路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控制进风口大小的开口调节机构;

所述开口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覆盖进风口的挡板以及用于驱动挡板左右滑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挡板;

所述开口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挡板在左右滑动的某一进程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以及限制的活塞杆第一气缸回程的限位件,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

本专利通过开口调节机构,便于实现进风口的大小可调,可以实现进风口的全开,全闭合以及部分开多种模式的切换,便于调整稀释气的浓度,便于实现传统气缸的精确多点限位。通过导风板的设置,防止废气从空气输送部中逆流排入大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用于嵌入活塞杆的缺口。

或者,所述挡板的左端部的上方设有一限位凸起。便于当挡板回程时限位凸起与限位件相抵。实现回程限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送管路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挡板左右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侧。

便于挡板滑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

便于实现,当用于控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的气路的气源发生故障时,第二进风口可以处于最大开口情况,保证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送管路上设有一内径从前至后递减的缩口部,所述缩口部位于所述导风板设置处的后方。

便于在缩口过程中提高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效果,实现加压混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废气输送管路内还安装有一辅助导流板,所述辅助导流板将所述废气输送管路的内腔分隔为并联设置的一次废气输送部以及一次空气导入部;

所述废气输送管路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次进风口,所述一次进风口为所述一次空气导入部的进口端;

所述辅助导流板的后端位于所述一次进风口的后端的后方;

所述一次废气输送部与一次空气导入部的后端汇合导通,以所述废气输送管路为一次稀释部;

所述废气输送管路与空气输送部的后端汇合导通,以所述输送管路的安装有导风板处为二次稀释部。

便于实现油烟废气的二次稀释,提高稀释效果,此外,避免开口调整机构的故障导致的大气无法导入稀释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一次稀释部的出口端与所述二次稀释部的进口端之间通过一内径从前至后递减的内缩部相连。

便于通过气体的压缩,增加混合稀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进风口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输送管路的导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进风口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输送管路的导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废气经稀释通道后依次流经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为一次填料塔,4为等离子净化器,5为引风机,6为二次填料塔,11为废气进口,12为导轨,13为进风口,14为导风板,15为辅助导流板,16为一次进风口,21为挡板,22为第一气缸,23为弹簧,24为第二气缸,25为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1,参见图1以及图2,进风口大小可调式井式炉用油烟稀释装置,包括一用于输送油烟废气的输送管路,以输送管路的导流方向为从前至后,输送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废气输送部以及空气输送部,废气输送部与空气输送部之间通过导风板14分隔,输送管路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3,进风口13为空气输送部的进口端;导风板14的后端位于进风口13的后方;输送管路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控制进风口13大小的开口调节机构;开口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覆盖进风口13的挡板21以及用于驱动挡板21左右滑动的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驱动连接挡板21;开口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挡板21在左右滑动的某一进程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24以及限制第一气缸22回程的限位件25,第二气缸24的活塞杆与限位件传动连接,第二气缸24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本专利通过开口调节机构,便于实现开口端的大小可调,便于实现传统气缸的精确多点限位,满足不同的稀释的需求。通过导风板14的设置,防止废气从空气输送部中逆流排入大气。输送管路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纵向排布的废气进口11。废气进口11为废气输送部的进口端。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输气管道的外壁上。且输气管道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安装侧呈平板状。某一进程可以根据第二气缸在左右方向上的方位进行调整。便于实现挡板在特定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控制进风口在开度。优选地,某一进程为中间进程。也就是,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的中央处的上方。

限位件25上开设有用于嵌入活塞杆的缺口。当限位件与挡板相抵,进而实现回程限位。或者,挡板21的左端部的上方设有一限位凸起。便于当挡板21回程时限位凸起与限位件25相抵。实现回程限位。

输送管路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挡板21左右滑动的导轨12,导轨12设位于进风口13的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侧。便于保证挡板21滑动的平稳性。

挡板21与第一气缸22的缸体之间通过弹簧23相连;限位件与第二气缸24的缸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便于实现,当用于控制第一气缸22以及第二气缸24的气路的气源发生故障时,第二进风口13可以处于最大开口情况,保证安全性。

输送管路上设有一内径从前至后递减的缩口部,缩口部位于导风板14设置处的后方。便于在缩口过程中提高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效果,实现加压混合。

废气进口设有四个。废气进口的直径为65mm。进风口的开口大小为300mm*250mm。输送管路的进气端与4台井式炉的排气口对接。当两台以下井式炉开启时,可以进风口开启50%,当三台至4台井式炉开启时,进风口开启100%。

具体实施例2,参见图3以及图4,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废气输送管路内还安装有一辅助导流板15,辅助导流板15将废气输送管路的内腔分隔为并联设置的一次废气输送部以及一次空气导入部;废气输送管路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次进风口16,一次进风口16为一次空气导入部的进口端;辅助导流板的后端位于一次进风口的后端的后方;一次废气输送部与一次空气导入部的后端汇合导通,以废气输送管路为一次稀释部;废气输送管路与空气输送部的后端汇合导通,以输送管路的安装有导风板14处为二次稀释部。一次稀释部的出口以及二次稀释部的出口均安装有均流网板。

废气进口设有四个。废气进口的直径为65mm。一次进风口的开口的大小为150*250mm。进风口的开口的大小为150*250mm。当开启2台以下的井式炉时,一次进风口常开。当开启3台井式炉时,一次进风口常开,二次进风口开启50%。当开启4台井式炉时,一次进风口常开,二次进风口开启100%。根据井式炉的开启情况,控制进风口的开度。

参见图5,本装置用于井式炉的排气稀释时,连接关系如下:输送管路的进气端与井式炉的排气口对接,输送管路的出气端依次连接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引风机5。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沿着导流方向顺序连接的一次填料塔3及等离子净化器4;引风机5的进口与等离子净化器4的出口对接,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有二次填料塔6。便于通过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有二次填料塔,提高对油烟废气的净化效果的同时,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逆流入等离子净化器。保证安全。引风机的风量为400a平方米/小时,a为进式炉的个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