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943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氨法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氨法脱硫塔。



背景技术:

氨是一种良好的so2吸收剂,水溶性高于钙基脱硫剂,氨法脱硫具备脱硫反应快,吸收剂利用率高的特点。

降温后的烟气温度通常为100℃,进入脱硫塔后先经过浓缩段和吸收段。浓缩段内,通过烟气将硫铵浆液浓缩同时降低烟气温度;吸收段内,因为浓缩段内蒸发水分进入烟气,使烟气含水率升高至饱和,烟气的温度与喷淋浆液的温度达到平衡状态后不再变化。

饱和湿烟气经过除雾器后脱除大部分浆液液滴,但烟气中饱和湿蒸汽随着烟气一同排出烟囱。在冬季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烟气离开烟囱后温度急剧降低,原先烟气中的水蒸气由饱和状态变为过饱和状态,快速凝结析出形成“白烟”。

大量的可溶性盐和可凝结颗粒物伴随烟气进入大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氨法脱硫塔,以解决现在排出的烟气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和可凝结颗粒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主体、喷淋层和冷却系统;所述脱硫塔主体内从上到下设置有多个喷淋层,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换热器,每一所述喷淋层均与一个所述换热器连接,且从上到下设置的所述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经过的用于喷淋的液体的流量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层包括吸收喷淋层和冷却喷淋层,所述冷却喷淋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喷淋层上端;

在所述冷却喷淋层下端设置有塔板,所述塔板接收塔板上方流下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流入到与冷却喷淋层连接的冷却喷淋系统中,从所述冷却喷淋层喷出的冷凝水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喷淋层通过吸收喷淋系统与所述脱硫塔主体下端的浆料池连接,所述吸收喷淋系统将所述浆料池内的浆料,输送到吸收喷淋层中,所述浆料从吸收喷淋层中喷出,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喷淋系统包括冷凝水收集罐和冷凝水循环泵,所述塔板收集的冷凝水流入到冷凝水收集罐中,所述冷凝水循环泵使冷凝水收集罐内的冷凝水经过换热器后进入到冷却喷淋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冷却塔、冷却池、冷却循环泵和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使换热器、冷却塔、冷却池和冷却循环泵形成冷却循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独立于所述脱硫塔主体外的浓缩塔;

所述浓缩塔与所述脱硫塔主体连接,烟气先进入到所述浓缩塔以后,再进入到脱硫塔主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塔包括浓缩喷淋层、浓缩池和浓缩循环泵,所述浓缩循环泵使浓缩池的浆料进入到浓缩喷淋层,所述浓缩喷淋层喷出浆料,喷出的浆料与烟气逆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塔与所述脱硫塔主体之间设置有浆液导向泵,所述浆液导向泵用于将所述脱硫塔主体内的浆料池内的浆料输送到所述浓缩塔的浓缩池中。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塔主体内设置有气体整流板,所述气体整流板将所述脱硫塔主体分离上下两部分,所述烟气经所述气体整流板进入到所述脱硫塔主体的上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法脱硫塔的多个喷淋层的每一喷淋层均与一个换热器连接,从上到下设置的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流经的用于喷淋的液体的流量依次增大,多个喷淋层用的液体采用一样的换热器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多个喷淋层喷出的液体的温度是从下到上降低,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喷出的液体与烟气具有较大的温差,加快烟气降温以及水蒸气的凝结,使烟气中水蒸气集中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析出,降低了烟气中的含水率,减少了烟囱出口“白烟”生成,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和可凝结颗粒物伴随烟气进入大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氨法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脱硫塔主体;200-浓缩塔;201-浓缩池;202-浓缩循环泵;203-浓缩喷淋层;300-浆料池;400-气体整流板;500-吸收喷淋层;600-冷却喷淋层;700-塔板;800-冷凝水收集罐;900-冷却塔;110-换热器;120-冷却池;130-冷却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主体100、喷淋层和冷却系统;所述脱硫塔主体100内从上到下设置有多个喷淋层,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换热器110,每一所述喷淋层均与一个所述换热器110连接,且从上到下设置的所述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110经过的用于喷淋的液体的流量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喷淋层分别与一个换热器110连接,从上到下设置的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110的液体的流量依次增大,用同样的换热器110进行换热,多个喷淋层从下到上喷出的液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喷出的液体温度最低,与烟气形成较大的温差,加速了烟气降温以及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使烟气中水蒸气集中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析出,降低了烟气中的含水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层包括吸收喷淋层500和冷却喷淋层600,所述冷却喷淋层600设置在所述吸收喷淋层500上端;

在所述冷却喷淋层600下端设置有塔板700,所述塔板700接收塔板700上方流下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流入到与冷却喷淋层600连接的冷却喷淋系统中,从所述冷却喷淋层600喷出的冷凝水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

喷淋层包括吸收喷淋层500和冷却喷淋层600,多个喷淋层中的最上端的喷淋层为冷却喷淋层600,喷出的冷凝水的温度最低,与烟气形成较大的温差,加速了烟气降温以及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使烟气中水蒸气集中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析出。

析出的冷凝水流到塔板700上,塔板700上的冷凝水流入到冷却喷淋系统中,避免了析出水分经除雾器分离后进入脱硫系统,导致原脱硫系统水平衡破坏,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含硫铵废水。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喷淋层500通过吸收喷淋系统与所述脱硫塔主体100下端的浆料池300连接,所述吸收喷淋系统将所述浆料池300内的浆料,输送到吸收喷淋层500中,所述浆料从吸收喷淋层500中喷出,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在脱硫塔主体100内设置有两个吸收喷淋层500,每个吸收喷淋层500通过吸收喷淋层500系统与浆料池300连接,吸收喷淋系统能够将浆料池300内的浆料输送到换热器110中,使浆料的温度降低,再将浆料输送到吸收喷淋层500中。

由于烟气进入到脱硫塔主体100内的温度使变化的,仅仅依靠一个吸收喷淋层500无法使烟气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为了避免一个吸收喷淋层500无法使较高温度的烟气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在脱硫塔主体100内设置有两个吸收喷淋层500,两个吸收喷淋层500,能够避免了由于局部烟气温度过高,而不能达到含水量饱和的问题,确保当烟气到达冷却喷淋层600时,烟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能够大量的冷凝,降低烟气的含水量。

吸收喷淋层500喷出的浆料在脱除烟气中so2和粉尘的同时,利用浆液喷雾液滴表面积大,气液换热效率高的特性,在脱硫时同步降低脱硫塔内烟气平衡温度,减少脱硫塔出口烟气含水。

吸收喷淋层500喷出浆料,该浆料与烟气逆流接触,降低烟气的温度,两个吸收喷淋层500喷出的浆料的流量不同,且喷出的浆料的温度也不同,两个吸收喷淋层500和一个冷却喷淋层600喷出有合体的温度依次降低,经过两个吸收喷淋层500,烟气中含有的粉尘及有害物质已大部分从烟气中脱离,进入冷却喷淋层600后,通过小流量大温差的喷淋,加快烟气降温以及水蒸气的凝结,凝结的冷凝水流到冷却喷淋层600下端的塔板700上,塔板700收集了烟气中的冷凝水,减少进入脱硫系统的水量,缓解因设置冷却喷淋层600而导致的脱硫系统水平衡破坏问题。

经过冷却喷淋层600的烟气,在经过后续湿电除尘、mggh再热、热风炉升温、脱硝等工艺后温度升至110℃排放,此时烟气中含水率仅为9%~12%,烟气中水蒸气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减少了进入到空气中的可溶性颗粒和无机盐。从而实现脱硫烟囱出口“减白”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喷淋系统包括冷凝水收集罐800和冷凝水循环泵,所述塔板700收集的冷凝水流入到冷凝水收集罐800中,所述冷凝水循环泵使冷凝水收集罐800内的冷凝水经过换热器110后进入到冷却喷淋层600。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喷淋系统包括冷凝水收集罐800,塔板700上收集的冷凝水能够流入到冷凝水收集罐800中,多余的冷凝水能够收集在冷凝水收集罐800中,且此部分冷凝水水质较为干净,收集后引入冷凝水收集罐800,可用作设备冲洗用水,且该冷凝水收集罐800内的水,还能烧结生产用水,将冷凝水二次利用,节约用水。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110、冷却塔900、冷却池120、冷却循环泵130和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使换热器110、冷却塔900、冷却池120和冷却循环泵130形成冷却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换热器110换热后的冷却水流入到冷却塔900中,在冷却塔900中冷却后,进入到冷却池120中,冷却循环泵130通过冷却管路将冷却池120中的水注入到换热器110中进行换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冷却循环。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独立于所述脱硫塔主体100外的浓缩塔200;

所述浓缩塔200与所述脱硫塔主体100连接,烟气先进入到所述浓缩塔200以后,再进入到脱硫塔主体100内。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浓缩塔200独立于脱硫塔主体100设置,烟气先进入到浓缩塔200中,经过浓缩塔200后再进入到脱硫塔主体100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塔200包括浓缩喷淋层203、浓缩池201和浓缩循环泵202,所述浓缩循环泵202使浓缩池201的浆料进入到浓缩喷淋层203,所述浓缩喷淋层203喷出浆料,喷出的浆料与烟气逆流接触。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塔200与所述脱硫塔主体100之间设置有浆液导向泵,所述浆液导向泵用于将所述脱硫塔主体100内的浆料池300内的浆料输送到所述浓缩塔200的浓缩池201中。

根据浓缩塔200内的液面的高度,控制浆料导向泵将浆料池300内的浆料,输送到浓缩塔200的浓缩池201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塔主体100内设置有气体整流板400,所述气体整流板400将所述脱硫塔主体100分离上下两部分,所述烟气经所述气体整流板400进入到所述脱硫塔主体100的上部分。

气体整流板400设置在脱硫塔主体100内,进入脱硫塔主体100内的烟气经过气体整流板400,将旋转的烟气改变为直线流动的烟气。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110为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法脱硫塔的多个喷淋层的每一喷淋层均与一个换热器110连接,从上到下设置的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110流经的用于喷淋的液体的流量依次增大,多个喷淋层用的液体采用一样的换热器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多个喷淋层喷出的液体的温度是从下到上降低,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喷出的液体与烟气具有较大的温差,加快烟气降温以及水蒸气的凝结,使烟气中水蒸气集中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析出,由此可以收集较为干净的烟气冷凝水作为生产用水,降低了烟气中的含水率,减少了烟囱出口“白烟”生成,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和可凝结颗粒物伴随烟气进入大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