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泡膜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3407发布日期:2020-11-10 12:2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后置泡膜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置泡膜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家用大通量的ro/nf纯水机常规标称的400g、500g、600g等机型,由于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所用的核心部件为半透膜,在净水器待机时,停留在原水侧的水tds值较停留在纯水侧的水的tds值高,使原水侧的水的盐分容易渗透至纯水侧的水里,最终会使得半透膜原水侧和纯水侧两侧的水盐分浓度基本一致。由此导致每当净水器待机一段时间后,用户接取的首杯水,其tds值较高,水质达不到过滤要求。而为了降低纯水机在待机状态下,ro膜/nf膜两侧的水盐分浓度,现有的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机会使用存储于净水机内的纯水冲洗ro膜/nf膜的原水侧,并将冲洗膜后的水排出,以降低ro膜/nf膜原水侧的水盐分浓度,进而延长ro膜/nf膜的使用寿命,这一过程需要使用纯水冲洗反渗透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后置泡膜净水系统。

后置泡膜净水系统,其包括反渗透过滤部及后置过滤部,所述后置过滤部应用有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所述滤芯结构包括滤瓶,所述滤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存水进出口;所述滤瓶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所述软质水罐体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软质水罐体外侧与所述滤瓶内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存水进出口连通的存水流道;所述反渗透过滤部包括用于水源引入的净水进口、纯水出口及浓水出口;

水流流动至所述存水进出口,形成有存水挤压流道;

水流沿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动,形成有纯水过滤流道;

水流沿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净水进口流动,形成有纯水泡膜流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置过滤部,所述前置过滤部包括原水进口及净水出口,在水源的压力下,水流沿所述原水进口进入至所述前置过滤部过滤,经所述净水出口导出至所述存水进出口,形成有所述存水挤压流道。

则相应地,可引入外部水源,使外部水源流至存水进出口位置,以对该软质水罐体进行挤压;或使相应接入至该净水系统的原水水源直接流至存水进出口位置,以对该软质水罐体进行挤压;或使原水水源经由前置过滤部过滤后,其输出的净水再流至该存水进出口位置,以对该软质水罐体进行挤压;其存水挤压方式多样。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过滤部的进水端位置设置有减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设置有第一后置控制阀;所述第一后置控制阀与净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应用为增压泵。

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泡膜流道中设置有用于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净水进口流动的第一后置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游位置设置有第二后置单向阀及用于检测管道压力的高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浓水出口的下游位置设置有浓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滤瓶包括硬质瓶体,所述硬质瓶体上设有滤盖部,所述滤盖部上设有所述存水进出口;所述软质水罐体与所述滤盖部连接,所述软质水罐体外侧与所述硬质瓶体内侧形成有所述存水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组件呈筒状,所述滤芯组件外侧进水端与所述软质水罐体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内侧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所述第一出水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水罐体的材质为硅胶或尼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降低净水系统待机后重启的首杯水tds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置泡膜净水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置泡膜净水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滤瓶1、第一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存水进出口13、软质水罐体14、滤芯组件15、硬质瓶体16、滤盖部17、

前置过滤部2、第一前置控制阀21、第二前置控制阀22、第一前置单向阀23、第二前置单向阀24、

反渗透过滤部3、净水进口31、纯水出口32、浓水出口33、

增压组件4、

后置过滤部5、第一后置控制阀51、第一后置单向阀52、第二后置单向阀25、

浓水阀6、高压开关7、减压阀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包括滤瓶1,所述滤瓶1包括硬质瓶体16,所述硬质瓶体16上端位置设有滤盖部17,所述滤盖部17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及存水进出口13;所述滤瓶1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14,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与所述滤盖部17连接,所述软质水罐体14内设置有滤芯组件15。

所述滤芯组件15呈筒状,所述滤芯组件15外侧进水端与所述软质水罐体14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连通的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15内侧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软质水罐体14外侧与所述硬质瓶体16内侧形成有存水流道。

所述软质水罐体14的材质为硅胶或尼龙,该硬质瓶体16的材质为硬塑。

所述滤芯结构通过该软质水罐体14及硬质瓶体16的配合应用,则当存水流道中积存有水源时,另一水源进入至该软质水罐体14内部以经该滤芯组件15进行过滤时,能在力的作用下,有效地的对软质水罐体14进行朝向外侧硬质瓶体16的挤压,从而令存水流道的积存水源由存水进出口13流出。

而当外部水源从所述存水进出口13进入至所述滤瓶1中,在力的作用下,该软质水罐体14发生弹性形变,则能有效地对软质水罐体14进行朝向内侧位置的挤压,从而可将经所述滤芯组件15过滤的水源由对应的第一进水口11倒流涌出或能相应地对由第一进水口11进入的水源进行增压以辅助水源井滤芯组件15过滤后有相应的第一出水口12导出。

基于上述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设置,其将可应用于相应的泡膜净水系统,以此可降低该净水系统待机后重启的首杯水tds值。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置泡膜净水系统,其包括前置过滤部2、反渗透过滤部3、后置过滤部5、第一前置控制阀21、第二前置控制阀22、第一前置单向阀23及增压组件4,所述前置过滤部2应用为上述的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

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包括净水进口31、纯水出口32及浓水出口33;水流沿所述第一出水口12、第一前置控制阀21、增压组件4与所述净水进口31流动,形成有净水过滤流道;水流沿纯水出口32、第二前置控制阀22与所述存水进出口13流动,形成有纯水储存流道;水流沿存水进出口13、第二前置控制阀22、第一前置单向阀23与所述净水进口31流动,形成有纯水泡膜流道;所述第一前置单向阀23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净水进口流动。水流沿所述纯水出口32、第二前置单向阀24与所述后置过滤部5的进水端流动,形成有纯水过滤流道;所述第二前置单向阀24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后置过滤部5流动;进口所述后置过滤部5的出水端与外部连通。

所述第一前置控制阀21及第二前置控制阀22应用为电磁阀,该增压组件4应用为增压泵。

基于上述的水流路径,本实用新型的前置泡膜净水系统将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是纯水制水状态及纯水泡膜状态。

其应用原理如下:

纯水制水状态时,外部水源经减压阀8对前置过滤部2供水,原水经第一进水口11而由所述滤芯组件15过滤,至所述第一出水口12导出有净水,该滤芯组件15应用于本泡膜净水系统内的前置过滤部2,则其材质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材质,如pp棉等,以进行初始过滤步骤。而后,第一前置控制阀21开启,增压组件4启动,相应净水在增压组件4的驱动下沿净水过滤流道至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进行过滤,该反渗透过滤部3应用为相应的ro膜过滤结构,则净水经该反渗透过滤部3过滤后,分别得到有纯水及浓水。

所述浓水出口33的下游位置设置有浓水阀6,所得浓水经浓水出口33由浓水阀6控制排出,所得纯水由纯水出口32排出,部分纯水经第二前置单向阀24引导而至所述后置过滤部5,该后置过滤部5主要用于改善经反渗透过滤部3过滤后的纯水的口感。该部分纯水由外部的控制开关控制以经由该后置过滤部5的出水端对外部输出。该后置过滤部5的滤材材质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计,如碳棒等。所述第二前置单向阀24与该后置过滤部5之间还设置有高压开关7,以检测管道压力。

第二前置控制阀22开启,另外部分纯水经所述纯水储存流道由存水进出口13进入该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存储于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与硬质瓶体16之间。

纯水泡膜状态时,外部水源持续对前置过滤部2供水,原水经第一进水口11而由所述滤芯组件15过滤,至所述第一出水口12导出有净水;该第一前置控制阀21及增压组件4关闭,则过滤后净水导出封闭;持续所得净水于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中积存,该软质水罐体14产生形变而有效地朝向外侧硬质瓶体16挤压,则存储于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与硬质瓶体16之间的纯水受挤压而由存水进出口13经所述纯水泡膜流道而由所述净水进口31进入该反渗透过滤部3。

在上述过程中,进入至反渗透过滤部3的纯水会逐渐替代原本停留于其ro膜过滤结构原水侧的水,使ro膜过滤结构内原水侧的水tds值降低,令该ro膜过滤结构原水侧的水tds值与其纯水侧的水tds值趋向接近,避免了该前置泡膜净水系统在待机状态下,其反渗透过滤部3中ro膜过滤结构的原水侧与纯水侧出现渗透现象而导致纯水侧的水tds值大幅上升。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置泡膜净水系统,其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应用于其后置过滤部5中,其水路作出有相应的调整。

具体而言,该后置泡沫净水系统,包括前置过滤部2、反渗透过滤部3、后置过滤部5、第一后置控制阀51、第一后置单向阀52及增压组件4,所述后置过滤部5应用有上述的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

所述前置过滤部2包括原水进口及净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口用于外部原水水源引入;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包括净水进口31、纯水出口32及浓水出口33;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净水进口31之间形成有净水过滤流道,所述后置控制阀51与所述增压组件4设置于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

在外部原水的水源压力下,水流沿所述原水进口进入至所述前置过滤部过滤,经所述净水出口导出至所述存水进出口13,形成有存水挤压流道,水流沿所述纯水出口32至所述第一进水口11流动,形成有纯水过滤流道;所述第一后置单向阀用于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净水进口流动,水流沿所述第一进水口11、第一后置单向阀52与净水进口31流动,形成有相应的纯水泡膜流道。

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游对外部进行纯水输出;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游位置相应地设置有第二后置单向阀53及用于检测管道压力的高压开关7;该第二后置单向阀53用于将由该第一出水口导出的纯水引导输出至外部。

所述浓水出口的下游位置设置有浓水阀6。

同样地,所述第一后置控制阀51将应用为电磁阀,该增压组件4为增压泵。基于上述的水流路径,本实用新型的后置泡膜净水系统也将具有纯水制水状态及纯水泡膜状态。

其应用原理如下:

纯水制水状态中,外部的原水水源经减压阀8对前置过滤部2供水,原水经该前置过滤部2中滤材过滤而由净水出口输出有净水,所述第一后置控制阀51开启,相应净水由增压组件4的驱动下至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进行过滤,以进行纯水的制备。

制备所得纯水经所述纯水出口32流出,经所述纯水过滤流道至该后置过滤部5中,经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进入相应的滤芯组件15中,再由第一出水口12经所述第二后置单向阀25导出至净水系统外部,以满足外部的纯水取水需求;当外部取水动作停止时,部分的纯水将存留于所述滤芯组件15与软质水罐体14之间。

同样地,该滤芯组件15可应用为碳棒等滤材,以满足该过滤后的纯水的口感改善需求。

纯水泡膜状态时,外部水源持续对前置过滤部2供水,所述第一后置控制阀51及增压组件4关闭,则该前置过滤部2将持续地输出有净水,相应净水经所述存水挤压流道由所述存水进出口13进入至所述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与硬质瓶体16之间,持续进入的净水对该软质水罐体14产生有相应的朝向内侧位置的挤压压力,则存留于所述滤芯组件15与软质水罐体14之间的纯水将由该第一进水口11位置导出,导出的纯水经相应的所述纯水泡膜流道而经该净水进口31回流至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中,而有效进行相应的纯水泡膜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