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9357发布日期:2020-11-04 04:3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粉尘吸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

粉尘的发生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

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由于漂浮的粉尘通常较为干燥,湿度较低,因而在进行吸附时,一方面其在被吸附后,容易因过于干燥而导致从吸附件上脱落,造成需要二次吸附,影响整体的吸附效率,另一方面,其过于干燥,各个粉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导致吸附件整体的吸附力较低,同样影响吸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它通过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的设置,在刚使用时,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中心变杆能够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吸附粉尘逐渐增多,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放射引水线会逐渐吸引内吸附球的水向内缩吸附端处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内缩吸附端处的湿度,有效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内缩连杆内水逐渐减小,内缩连杆逐渐缩短,带动内缩吸附端内缩直至翻过外延吸附端并处于外延吸附端内,此时外延吸附端失去内缩吸附端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包括中心定位球,所述中心定位球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中心定位球外端设有多组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所述安装杆外端部延伸至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外,多组所述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相间分布,且外吸附球与内吸附球相互挤压接触,所述外吸附球包括内缩吸附端以及连接在内缩吸附端与中心定位球之间的内缩连杆,所述内吸附球包括外延吸附端以及连接在外延吸附端和中心定位球之间的外延连杆,所述内缩吸附端包括内挤压壳和外吸附壳,所述内挤压壳靠近中心定位球一侧,所述内挤压壳和外吸附壳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延吸附端和内缩吸附端内部均填充有吸附层,所述内缩吸附端上吸附层的内部镶嵌有放射引水线,所述放射引水线延伸至内缩连杆内,通过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的设置,在刚使用时,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中心变杆能够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吸附粉尘逐渐增多,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放射引水线会逐渐吸引内吸附球的水向内缩吸附端处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内缩吸附端处的湿度,有效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内缩连杆内水逐渐减小,内缩连杆逐渐缩短,带动内缩吸附端内缩直至翻过外延吸附端并处于外延吸附端内,此时外延吸附端失去内缩吸附端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内挤压壳为硬质结构,所述外吸附壳为软性结构,且二者均为多孔结构,便于外界的粉尘沿着空隙进入到吸附层内,从而便于粉尘的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吸附端远离中心定位球的一端镶嵌有嵌毛吸附壳,所述嵌毛吸附壳为硬质多孔结构,且内挤压壳与嵌毛吸附壳相互挤压接触,即内缩吸附端和外延吸附端相互接触的部分均为硬质结构,使得挤压接触时二者更加稳定,因而在进行吸附粉尘的过程中,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同时外吸附球处于被拉伸状态,使得二者相互抵靠,从而处于稳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嵌毛吸附壳上的孔隙处贯穿镶嵌有吸附绒毛吸附绒毛,所述吸附绒毛吸附绒毛一端延伸至吸附层内,所述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另一端覆盖在嵌毛吸附壳外表面,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可以有效提高外延吸附端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进而加快粉尘吸附效率,同时吸附绒毛吸附绒毛还可以有效保护外延吸附端不易被粉尘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连杆包括硬质定杆,所述硬质定杆中部镶嵌有中心变杆,所述中心变杆为弹性结构制成,在刚使用时,外延吸附端受到外吸附球恢复形变的力作用下,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中心变杆能够在该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逐渐吸附粉尘,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使得水含量逐渐减小,此时失去水的支撑,其朝向中心定位球恢复形变的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内缩吸附端不断向内挤压外延吸附端并逐渐翻过外延吸附端处于外延吸附端内,此时外延连杆失去内缩吸附端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且中心变杆直径为硬质定杆直径的1.5-2倍,使得中心变杆的弹性以及稳定性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引水线包括多个镶嵌在吸附层内的吸水射线,多个所述吸水射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半球,所述吸水半球靠近内缩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引水线,所述引水线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沉球。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射线、吸水半球、引水线以及配重沉球均为吸水材料制成,在进行粉尘吸附过程中,随着内缩吸附端粉尘吸附量的逐渐增多,内缩吸附端内吸附层的湿度越来越低,此时由于湿度差,放射引水线会吸引内缩连杆内的水逐渐向内缩吸附端处运输,使得水沿着配重沉球、引水线、吸水半球以及多个吸水射线均匀分散到吸附层内,由于湿度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内缩连杆包括两个定位板,一个所述定位板位于吸附层内,且吸水半球镶嵌在该定位板内,另一个所述定位板与中心定位球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水的储水杆,所述引水线贯穿定位板并延伸至储水杆内。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线和储水杆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引水线具有弹性使其在配重沉球重力作用下能够始终向下发生形变,进而始终能够接触到储水杆内的水,便于放射引水线对于水的引导分散,随着储水杆内水越来越少,由于水的支撑造成的拉伸力越来越小,使得储水杆慢慢恢复形变,不断向内缩短,便于外延吸附端向外延伸,实现替补,有效提高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的设置,在刚使用时,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中心变杆能够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吸附粉尘逐渐增多,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放射引水线会逐渐吸引内吸附球的水向内缩吸附端处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内缩吸附端处的湿度,有效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内缩连杆内水逐渐减小,内缩连杆逐渐缩短,带动内缩吸附端内缩直至翻过外延吸附端并处于外延吸附端内,此时外延吸附端失去内缩吸附端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

(2)内挤压壳为硬质结构,外吸附壳为软性结构,且二者均为多孔结构,便于外界的粉尘沿着空隙进入到吸附层内,从而便于粉尘的吸收。

(3)外延吸附端远离中心定位球的一端镶嵌有嵌毛吸附壳,嵌毛吸附壳为硬质多孔结构,且内挤压壳与嵌毛吸附壳相互挤压接触,即内缩吸附端和外延吸附端相互接触的部分均为硬质结构,使得挤压接触时二者更加稳定,因而在进行吸附粉尘的过程中,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同时外吸附球处于被拉伸状态,使得二者相互抵靠,从而处于稳定状态。

(4)嵌毛吸附壳上的孔隙处贯穿镶嵌有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吸附绒毛一端延伸至吸附层内,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另一端覆盖在嵌毛吸附壳外表面,吸附绒毛吸附绒毛可以有效提高外延吸附端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进而加快粉尘吸附效率,同时吸附绒毛吸附绒毛还可以有效保护外延吸附端不易被粉尘堵塞。

(5)外延连杆包括硬质定杆,硬质定杆中部镶嵌有中心变杆,中心变杆为弹性结构制成,在刚使用时,外延吸附端受到外吸附球恢复形变的力作用下,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中心变杆能够在该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逐渐吸附粉尘,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使得水含量逐渐减小,此时失去水的支撑,其朝向中心定位球恢复形变的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内缩吸附端不断向内挤压外延吸附端并逐渐翻过外延吸附端处于外延吸附端内,此时外延连杆失去内缩吸附端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且中心变杆直径为硬质定杆直径的1.5-2倍,使得中心变杆的弹性以及稳定性更高。

(6)放射引水线包括多个镶嵌在吸附层内的吸水射线,多个吸水射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半球,吸水半球靠近内缩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引水线,引水线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沉球。

(7)吸水射线、吸水半球、引水线以及配重沉球均为吸水材料制成,在进行粉尘吸附过程中,随着内缩吸附端粉尘吸附量的逐渐增多,内缩吸附端内吸附层的湿度越来越低,此时由于湿度差,放射引水线会吸引内缩连杆内的水逐渐向内缩吸附端处运输,使得水沿着配重沉球、引水线、吸水半球以及多个吸水射线均匀分散到吸附层内,由于湿度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8)内缩连杆包括两个定位板,一个定位板位于吸附层内,且吸水半球镶嵌在该定位板内,另一个定位板与中心定位球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水的储水杆,引水线贯穿定位板并延伸至储水杆内。

(9)引水线和储水杆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引水线具有弹性使其在配重沉球重力作用下能够始终向下发生形变,进而始终能够接触到储水杆内的水,便于放射引水线对于水的引导分散,随着储水杆内水越来越少,由于水的支撑造成的拉伸力越来越小,使得储水杆慢慢恢复形变,不断向内缩短,便于外延吸附端向外延伸,实现替补,有效提高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吸附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吸附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吸附球替补外吸附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内缩吸附端、11内挤压壳、12外吸附壳、2外延吸附端、21嵌毛吸附壳、3安装杆、4中心定位球、5内缩连杆、51储水杆、52定位板、6外延连杆、61硬质定杆、62中心变杆、7吸附层、81吸水射线、82吸水半球、83引水线、84配重沉球、9吸附绒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自缩替补型粉尘吸附球,包括中心定位球4,中心定位球4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3,中心定位球4外端设有多组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安装杆3外端部延伸至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外,多组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相间分布,且外吸附球与内吸附球相互挤压接触,外吸附球包括内缩吸附端1以及连接在内缩吸附端1与中心定位球4之间的内缩连杆5,内吸附球包括外延吸附端2以及连接在外延吸附端2和中心定位球4之间的外延连杆6。

请参阅图3,内缩吸附端1包括内挤压壳11和外吸附壳12,内挤压壳11靠近中心定位球4一侧,内挤压壳11和外吸附壳12为一体结构,外延吸附端2和内缩吸附端1内部均填充有吸附层7,内挤压壳11为硬质结构,外吸附壳12为软性结构,且二者均为多孔结构,便于外界的粉尘沿着空隙进入到吸附层7内,从而便于粉尘的吸收,外延吸附端2远离中心定位球4的一端镶嵌有嵌毛吸附壳21,嵌毛吸附壳21为硬质多孔结构,且内挤压壳11与嵌毛吸附壳21相互挤压接触,即内缩吸附端1和外延吸附端2相互接触的部分均为硬质结构,使得挤压接触时二者更加稳定,因而在进行吸附粉尘的过程中,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同时外吸附球处于被拉伸状态,使得二者相互抵靠,从而处于稳定状态。

请参阅图4,内缩吸附端1上吸附层7的内部镶嵌有放射引水线,放射引水线延伸至内缩连杆5内,放射引水线包括多个镶嵌在吸附层7内的吸水射线81,多个吸水射线81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半球82,吸水半球82靠近内缩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引水线83,引水线83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沉球84,吸水射线81、吸水半球82、引水线83以及配重沉球84均为吸水材料制成,在进行粉尘吸附过程中,随着内缩吸附端1粉尘吸附量的逐渐增多,内缩吸附端1内吸附层7的湿度越来越低,此时由于湿度差,放射引水线会吸引内缩连杆5内的水逐渐向内缩吸附端1处运输,使得水沿着配重沉球84、引水线83、吸水半球82以及多个吸水射线81均匀分散到吸附层7内,由于湿度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内缩连杆5包括两个定位板52,一个定位板52位于吸附层7内,且吸水半球82镶嵌在该定位板52内,另一个定位板52与中心定位球4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5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水的储水杆51,引水线83贯穿定位板52并延伸至储水杆51内,引水线83和储水杆51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引水线83具有弹性使其在配重沉球84重力作用下能够始终向下发生形变,进而始终能够接触到储水杆51内的水,便于放射引水线对于水的引导分散,随着储水杆51内水越来越少,请参阅图7,由于水的支撑造成的拉伸力越来越小,使得储水杆51慢慢恢复形变,不断向内缩短,便于外延吸附端2向外延伸,实现替补,有效提高其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

请参阅图5-6,嵌毛吸附壳21上的孔隙处贯穿镶嵌有吸附绒毛吸附绒毛9,吸附绒毛吸附绒毛9一端延伸至吸附层7内,吸附绒毛吸附绒毛9另一端覆盖在嵌毛吸附壳21外表面,吸附绒毛吸附绒毛9可以有效提高外延吸附端2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进而加快粉尘吸附效率,同时吸附绒毛吸附绒毛9还可以有效保护外延吸附端2不易被粉尘堵塞,外延连杆6包括硬质定杆61,硬质定杆61中部镶嵌有中心变杆62,中心变杆62为弹性结构制成,请参阅图1和图7,在刚使用时,外延吸附端2受到外吸附球恢复形变的力作用下,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中心变杆62能够在该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逐渐吸附粉尘,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使得水含量逐渐减小,此时失去水的支撑,其朝向中心定位球4恢复形变的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内缩吸附端1不断向内挤压外延吸附端2并逐渐翻过外延吸附端2处于外延吸附端2内,此时外延连杆6失去内缩吸附端1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1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且中心变杆62直径为硬质定杆61直径的1.5-2倍,使得中心变杆62的弹性以及稳定性更高。

通过外吸附球和多组内吸附球的设置,在刚使用时,内吸附球处于被压缩状态,中心变杆62能够发生弯折形变,随着外吸附球吸附粉尘逐渐增多,其内部的水消耗逐渐增多,放射引水线会逐渐吸引内吸附球的水向内缩吸附端1处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内缩吸附端1处的湿度,有效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内缩连杆5内水逐渐减小,内缩连杆5逐渐缩短,带动内缩吸附端1内缩直至翻过外延吸附端2并处于外延吸附端2内,此时外延吸附端2失去内缩吸附端1的抵靠作用,恢复形变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对内缩吸附端1的替补继续进行粉尘吸附,显著提高对于粉尘的吸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