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842发布日期:2020-05-26 18:3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弃物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其中废气混凝土块及砖块居多,在对混凝土块或砖块等建筑垃圾进行破碎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漂浮到空气中,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含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工作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坏,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洒水降尘或风机吸尘等方法进行除尘,但随着破碎机器的工作,会不断的产生新的粉尘,人工洒水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并且降尘效果不明显,无法持续降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人工洒水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并且降尘效果不明显,无法持续降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连接杆、破碎锤、承载平台;

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和破碎台,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第一皮带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一齿轮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二齿轮的转轴端转动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通孔延伸至其下方,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锤,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半齿轮;

所述破碎锤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所述破碎台内开设有破碎槽。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滚轮之间固定设置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外侧包裹有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锤和所述破碎台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锤与所述破碎槽呈圆柱形,所述破碎锤落下时可嵌入至所述破碎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方向运动的滑道。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台的四周固定设置有拦网。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和破碎台,使得所述承载平台为装置主体提供工作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通过所述滚轮实现装置可移动的目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通过所述电机为其他部件提供动力,所述电机通过第一皮带与转轴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皮带使得所述电机为所述转轴提供动力,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一齿轮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二齿轮的转轴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皮带和所述第三皮带使得所述转轴分别为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提供动力,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半齿轮;

所述装置主体上部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通孔延伸至其下方,通过设置通孔避免所述连接杆在工作时受装置外壳高度的限制,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锤,通过破碎锤对混凝土块等物料进行破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通过所述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将齿条提起后,由所述第二齿轮进一步的提高抬起的高度,当所述齿条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离时,使得所述破碎锤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述破碎锤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所述破碎台内开设有破碎槽。通过将含有可回收物质的混凝土块放入破碎槽的内部,进一步的由破碎锤将外部的混凝土块破碎后取出可回收的材料。

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滚轮之间固定设置有减震装置,避免由于所述破碎锤的冲击力过大对装置造成损坏。

所述滚轮的外侧包裹有橡胶材质,提高所述滚轮的抗磨损能力以及提高移动时的降噪效果。

所述破碎锤和所述破碎台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提高装置的防锈蚀能力。

所述破碎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破碎槽的内部存在过多的积水时,可通过排水口进行排水。

所述破碎锤与所述破碎槽呈圆柱形,所述破碎锤落下时可嵌入至所述破碎槽的内部,使得破碎锤与被破碎物料的接触面更大,进一步的提高效率。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方向运动的滑道,使得所述连接杆持续维持竖直方向的运动。

所述破碎台的四周固定设置有拦网,避免由于冲击力造成小块废弃物的溅射,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

优选的,还包括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水箱、水泵、承载平台、破碎台;

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水箱,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靠近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水口,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一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穿过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壁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水泵,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分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穿过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延伸至外部,所述分流器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分流器靠近所述雾化喷嘴的一端下方与输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喷头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喷头外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挂钩与所述连接槽挂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可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口处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包裹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的喷洒角度可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水箱的顶部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顶部表面喷涂有防水漆。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为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水箱,通过所述水箱为除尘装置提供水源,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口为所述水箱加水,所述水箱靠近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为水泵供水,在非工作状态清理水箱时,所述第二排水口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排空;

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所述水泵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将增压后的水从所述水泵内排出;

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分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穿过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延伸至外部,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将水输送至所述分流器内,所述分流器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进一步的通过雾化喷嘴将水雾喷出,所述分流器靠近所述雾化喷嘴的一端下方与输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输水管将分流出的水输送至喷头,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喷头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水流,进一步的提高了除尘装置的降尘范围,使得喷洒面积扩大,且由于喷洒角度可随所述喷头调整,进一步的提高降尘效果,所述喷头外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挂钩与所述连接槽挂扣连接,当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挂钩与所述连接槽的挂扣,提高了装置的实用便捷性。

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可调整,通过调整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根据工作量估算耗水量,方便及时补充所述水箱内部的水。

所述第二排水口处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包裹有密封圈,使得在装置工作期间,避免所述第二排水口出现漏水或渗水的现象。

所述雾化喷嘴的喷洒角度可调整,便于根据粉尘的位置精准的进行除尘工作。

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水箱的顶部表面,由于工作环境中粉尘较多,避免所述水箱顶部表面的灰尘进入到所述水箱的内部。

所述承载平台顶部表面喷涂有防水漆,避免由于装置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产生锈蚀。

所述输水管为软管,提高了使用时的灵活性,进一步的加强了实用能力。

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便于观察所述水箱内的水位,便于及时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可以有效的对混凝土块及砖块进行破碎,使得废弃的混凝土块与钢筋等可回收材料分离,便于取出可回收的材料;

(2)降尘效果明显,节省了人力物力,在工作的过程中持续降尘,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呼吸系统受损的情况;

(3)设置分流装置,使得装置使用过后便于自身表面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废弃物处理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除尘装置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电机,3-连接杆,4-破碎锤,5-承载平台,6-滚轮,7-破碎台,8-破碎槽,9-水箱,10-进水口,11-第一管道,12-水泵,14-第一皮带,15-转轴,16-第三皮带,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第二皮带,20-齿条,21-第二管道,22-分流器,23-雾化喷嘴,24-输水管,25-喷头,26-控制开关,27-挂钩,28-连接槽,29-第一排水口,30-第二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连接杆3、破碎锤4、承载平台5;

所述承载平台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1和破碎台7,所述承载平台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通过第一皮带14与转轴15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一端通过第二皮带19与第一齿轮17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皮带16与第二齿轮18的转轴端转动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1远离所述电机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3贯穿所述通孔延伸至其下方,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锤4,所述连接杆3靠近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20,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与所述齿条2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为半齿轮;

所述破碎锤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7,所述破碎台7内开设有破碎槽8。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5与所述滚轮6之间固定设置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6的外侧包裹有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锤4和所述破碎台7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槽8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锤4与所述破碎槽8呈圆柱形,所述破碎锤4落下时可嵌入至所述破碎槽8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装置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方向运动的滑道。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台7的四周固定设置有拦网。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承载平台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1和破碎台7,使得所述承载平台5为装置主体1提供工作平台,所述承载平台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6,通过所述滚轮6实现装置可移动的目的,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2,通过所述电机2为其他部件提供动力,所述电机2通过第一皮带14与转轴15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皮带14使得所述电机2为所述转轴15提供动力,所述转轴15的一端通过第二皮带19与第一齿轮17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皮带16与第二齿轮18的转轴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皮带19和所述第三皮带16使得所述转轴15分别为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提供动力,所述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均为半齿轮;

所述装置主体1上部远离所述电机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3贯穿所述通孔延伸至其下方,通过设置通孔避免所述连接杆3在工作时受装置外壳高度的限制,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锤4,通过破碎锤4对混凝土块等物料进行破碎,所述连接杆3靠近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20,通过所述齿条20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啮合,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7将齿条20提起后,由所述第二齿轮18进一步的提高抬起的高度,当所述齿条20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17和所述第二齿轮18分离时,使得所述破碎锤4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中,第一齿轮17始终延逆时针转动方向领先第二齿轮18九十度;

所述破碎锤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7,所述破碎台7内开设有破碎槽8。通过将含有可回收物质的混凝土块放入破碎槽8的内部,进一步的由破碎锤4将外部的混凝土块破碎后取出可回收的材料。

所述承载平台5与所述滚轮6之间固定设置有减震装置,避免由于所述破碎锤4的冲击力过大对装置造成损坏。

所述滚轮6的外侧包裹有橡胶材质,提高所述滚轮6的抗磨损能力以及提高移动时的降噪效果。

所述破碎锤4和所述破碎台7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提高装置的防锈蚀能力。

所述破碎槽8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破碎槽8的内部存在过多的积水时,可通过排水口进行排水。

所述破碎锤4与所述破碎槽8呈圆柱形,所述破碎锤4落下时可嵌入至所述破碎槽8的内部,使得破碎锤4与被破碎物料的接触面更大,进一步的提高效率。

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装置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方向运动的滑道,使得所述连接杆3持续维持竖直方向的运动。

所述破碎台7的四周固定设置有拦网,避免由于冲击力造成小块废弃物的溅射,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水箱9、水泵12、承载平台5、破碎台7;

所述承载平台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水箱9,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破碎台7,所述水箱9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口10,所述水箱9靠近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水口29,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29的一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排水口30;

所述第一排水口29与第一管道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1穿过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壁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水泵12,所述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12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21的另一端与分流器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22穿过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壁延伸至外部,所述分流器22远离所述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23,所述分流器22靠近所述雾化喷嘴23的一端下方与输水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24的另一端与喷头25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24与所述喷头25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26,所述喷头25外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挂钩27,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28,所述挂钩27与所述连接槽28挂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23的数量可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口30处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包裹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23的喷洒角度可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10高于所述水箱9的顶部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5顶部表面喷涂有防水漆。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24为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9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承载平台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水箱9,通过所述水箱9为除尘装置提供水源,所述水箱9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口10,通过所述进水口10为所述水箱9加水,所述水箱9靠近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水口29,所述第一排水口29为水泵12供水,在非工作状态清理水箱9时,所述第二排水口30将所述水箱9内的水排空;

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1将所述水箱9内的水输送至所述水泵12内,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管道21将增压后的水从所述水泵12内排出;

所述第二管道21的另一端与分流器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22穿过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壁延伸至外部,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管道21将水输送至所述分流器22内,所述分流器22远离所述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23,进一步的通过雾化喷嘴23将水雾喷出,所述分流器22靠近所述雾化喷嘴23的一端下方与输水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24的另一端与喷头25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输水管24将分流出的水输送至喷头25,所述输水管24与所述喷头25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26,通过所述控制开关26控制水流,进一步的提高了除尘装置的降尘范围,使得喷洒面积扩大,且由于喷洒角度可随所述喷头25调整,进一步的提高降尘效果,所述喷头25外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挂钩27,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槽28,所述挂钩27与所述连接槽28挂扣连接,当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挂钩27与所述连接槽28的挂扣,提高了装置的实用便捷性。

所述雾化喷嘴23的数量可调整,通过调整所述雾化喷嘴23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根据工作量估算耗水量,方便及时补充所述水箱9内部的水。

所述第二排水口30处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包裹有密封圈,使得在装置工作期间,避免所述第二排水口30出现漏水或渗水的现象。

所述雾化喷嘴23的喷洒角度可调整,便于根据粉尘的位置精准的进行除尘工作。

所述进水口10高于所述水箱9的顶部表面,由于工作环境中粉尘较多,避免所述水箱9顶部表面的灰尘进入到所述水箱9的内部。

所述承载平台5顶部表面喷涂有防水漆,避免由于装置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产生锈蚀。

所述输水管24为软管,提高了使用时的灵活性,进一步的加强了实用能力。

所述水箱9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便于观察所述水箱9内的水位,便于及时补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