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0933发布日期:2020-10-17 00:5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箱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瓦楞纸制品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大量的淀粉胶,其中淀粉胶是淀粉胶粘剂的简称,而淀粉胶粘剂是一种以淀粉为基料制成的天然胶粘剂。在淀粉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制糊装置通过加热法、冷制法、碱熟法和淀粉酶法等工艺方法进行制备,比如工业用淀粉胶通常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以及一定量的水加入制糊装置中,使得玉米淀粉在水中分散,然后加热或添加少量的苛性钠使淀粉糊化,再加水稀释,最后通过制糊装置搅拌均匀,最终制成普通玉米淀粉胶。

目前,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胶水制糊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顶部呈开口设置的圆筒状筒体1,筒体1底部开设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101,筒体1的顶部开口处固定有盖板3,盖板3上开设有进料口33以及安装有电动马达14,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桨8,搅拌桨8贯穿盖板3且位于筒体1内。其中,在制糊过程中,预先将需要搅拌的原料通过进料口33放置于筒体1内,然后通过启动电动马达14,电动马达14驱动搅拌桨8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搅拌桨8对筒体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通过不断搅拌,使得原料变成糊状制品,糊状制品最终通过筒体1的出料口101处出料,完成整个制糊流程。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胶水制糊装置中,由于搅拌桨是固定在特定位置上的,在搅拌过程中搅拌的范围有限,当筒体内待搅拌的原料较多时,往往会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该种胶水的制糊装置具有扩大搅拌范围的功能,进而提升了搅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中空且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筒体上端盖合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搅拌桨,所述搅拌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搅拌桨贯穿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转动,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使得搅拌桨转动,起到对原料进行搅拌的效果;同时,通过启动升降机构,使得安装板可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此时,安装板带动安装于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搅拌桨做升降运动,其中,搅拌桨在搅拌的过程中同时在筒体中做升降运动,增大了搅拌桨的搅拌范围;当筒体内待搅拌的原料较多时,搅拌桨得以更有效地搅拌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提升了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锥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搅拌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的所述锥齿轮与所述搅拌桨上的所述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的作用下使得搅拌桨得以转动,且电机驱动具有方便控制的优点,很好地满足了工况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向丝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双向丝杆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双向丝杆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所述双向丝杆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以及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上,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双向丝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得双向丝杆转动,因为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当双向丝杆转动时,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沿着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此时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连杆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连杆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作用下,两者相结合对安装板施加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运动,从而实现了安装板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传送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带轮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上,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包覆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以及所述第二带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带轮转动,在传送带的包覆作用下,第一带轮带动传送带转动,同时,在传送带的转动作用下,包覆于传送带上的第二带轮实现转动,最终第二带轮带动双向丝杆转动,第二驱动装置实现了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柱滑移连接且贯穿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导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板在升降的过程中,固定在盖板上的导向柱对安装板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板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用于限制安装板松脱于导向柱,其中,当安装板相对于导向柱滑移到一定位置时,安装板与限位块抵接,使得安装板无法松脱于导向柱,限位块对安装板起到了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盖板上铰接有可相对于所述进料口启闭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口的开设方便了原料进入至筒体内,并且挡板起到阻挡杂物投入至筒体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有环状凸台,当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时,所述环状凸台抵接于所述筒体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凸台使得盖板盖合于筒体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用于将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相互锁定以及相互解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合组件可将盖板与筒体之间紧密锁合在一起,使得盖板上设置的工作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基座;另外,将锁合组件解锁,可实现盖板与筒体之间的拆卸,方便设置于盖板上的工作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使得搅拌桨对原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启动升降机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搅拌桨做升降运动,搅拌桨在搅拌的过程中做升降运动,增大了搅拌桨的搅拌范围,搅拌桨得以更有效地搅拌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提升了搅拌效果;

2、当安装板在升降的过程中,固定在盖板上的导向柱对安装板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板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

3、进料口的开设方便了原料进入至筒体内,并且挡板起到阻挡杂物投入至筒体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胶水制糊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筒体;101、出料口;102、承载板;2、阀门;3、盖板;31、环状凸台;32、通孔;33、进料口;4、安装架;41、支撑板;51、双向丝杆;511、第一螺纹部;512、第二螺纹部;52、第一滑块;53、第二滑块;54、第一连杆;55、第二连杆;56、第二驱动装置;561、第二驱动电机;562、第一带轮;563、第二带轮;564、传送带;6、安装板;61、过孔;7、第一驱动装置;71、第一驱动电机;72、锥齿轮;8、搅拌桨;9、螺纹孔;10、导向柱;11、限位块;12、挡板;13、锁合组件;131、搭扣;132、锁扣;14、电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胶水的制糊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呈圆筒状设置且筒体1的内部中空,筒体1的上端呈开口设置,筒体1主要用于对原料起到容置作用;另外,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1,出料口101连通于筒体1的内部,出料口101处安装有阀门2,搅拌完成的糊状制品从出料口101处出料,在出料过程中,阀门2起到控制出料的作用。

参照图3和图4,筒体1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盖板3,盖板3呈圆板状,盖板3沿水平方向盖合于筒体1的开口处,盖板3的下表面抵接于筒体1侧壁的顶部端面。另外,盖板3的边缘一体成型有环状凸台31,环状凸台31沿盖板3的中心轴线闭合环绕于盖板3的边缘上,当盖板3盖合于筒体1的开口端时,环状凸台31抵接于筒体1的侧壁的外侧,环状凸台31使得盖板3盖合于筒体1时更加稳固。

参照图2和图3,盖板3上设置有安装架4,具体的,安装架4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41,支撑板41呈矩形板状,支撑板4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两块支撑板41的底端均焊接于盖板3上,同时,两块支撑板41之间呈间隔设置。另外,安装架4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安装板6,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板6沿竖直方向升降。其中,安装板6呈矩形板状,且安装板6沿水平方向设置,安装板6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7(结合图5)以及搅拌桨8。具体的,搅拌桨8沿竖直方向转动承载于安装板6上,盖板3上贯穿设置有通孔32,搅拌桨8通过通孔32贯穿盖板3,并且搅拌桨8位于筒体1内,第一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搅拌桨8转动,当搅拌桨8转动时,搅拌桨8将筒体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从而得到糊状制品。

参照图5,为了实现搅拌桨8的转动,具体的,第一驱动装置7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1以及锥齿轮72,第一驱动电机71安装于安装板6上,第一驱动电机71可选用常用的电机类型,比如说可以选用为三相异步电动或者伺服电机等。锥齿轮72分别通过平键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以及搅拌桨8的顶端,第一驱动电机71上的锥齿轮72与搅拌桨8上的锥齿轮72之间相互啮合。通过第一驱动电机71输出扭矩,并且在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72的作用下,使得搅拌桨8得以转动。

参照图5,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板6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升降机构包括双向丝杆51、第一滑块52、第二滑块53、第一连杆54、第二连杆55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6。其中,双向丝杆51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安装架4上,具体的,双向丝杆51的一端转动承载于安装架4的其中一块支撑板41上,双向丝杆51的另一端转动承载于安装架4的另一块支撑板41上,并且,双向丝杆51位于安装板6的正上方;同时,双向丝杆51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511以及第二螺纹部512,第一螺纹部511以及第二螺纹部512均沿着双向丝杆5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双向丝杆51的侧壁上,第一螺纹部511与第二螺纹部512的长度相同;此外,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均呈长方体状,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的相对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纹孔9,第一滑块52通过螺纹孔9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部511上,第二滑块53通过螺纹孔9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部512上;第一连杆54以及第二连杆55均呈截面为矩形的长条杆状,且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5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杆5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52上,第一连杆54的另一端铰接于安装板6上,第二连杆5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滑块53上,第二连杆55的另一端铰接于安装板6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54与第一滑块5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55与第二滑块53的铰接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且第一连杆54与第一滑块52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滑块52的正下方,第二连杆55与第二滑块53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滑块53的正下方;第一连杆54与安装板6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55与安装板6的铰接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一连杆54与安装板6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55与安装板6的铰接点分别位于安装板6的相对两侧。如此使得第一连杆54以及第二连杆55铰接于安装板6上时,安装板6在升降的过程中能保持沿水平方向设置。

由此可知,通过转动双向丝杆51,因为第一螺纹部511与第二螺纹部512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当双向丝杆51转动时,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沿着双向丝杆51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此时铰接于第一滑块52上的第一连杆54以及铰接于第二滑块53上的第二连杆55在第一滑块52与第二滑块5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作用下,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5相结合,以对安装板6施加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运动,从而实现了安装板6的升降。

参照图5,为了实现双向丝杆51的转动,在此设置了第二驱动装置56,第二驱动装置56用于驱动双向丝杆51转动。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5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61、第一带轮562、第二带轮563以及传送带564。其中,筒体1的外壁上沿水平方向焊接有承载板102,第二驱动电机561安装于筒体1的承载板102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电机561优选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实现正反转,从而实现了双向丝杆51的正反转,进而使得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可完成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动作;另外,第一带轮562安装于第二驱动电机561的输出轴上,双向丝杆51的其中一端贯穿于其中一块支撑板41的相对两侧,第二带轮563安装于双向丝杆51的贯穿端上,传送带564的两端分别包覆安装于第一带轮562以及第二带轮563上。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61,第二驱动电机56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带轮562转动,在传送带564的包覆作用下,第一带轮562带动传送带564转动,同时,在传送带564的转动作用下,包覆于传送带564上的第二带轮563实现转动,最终第二带轮563带动双向丝杆51转动,第二驱动装置56实现了驱动双向丝杆51转动的效果。

参照图5,安装板6以及盖板3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柱10,导向柱10呈圆柱体状,导向柱10的底端焊接于盖板3上。另外,导向柱10滑移连接且贯穿于安装板6上,具体的,安装板6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过孔61,导向柱10贯穿于过孔61中,且导向柱10的侧壁滑移抵接于过孔61的孔壁上。当安装板6在升降的过程中,固定在盖板3上的导向柱10对安装板6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板6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

此外,导向柱10远离盖板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呈圆饼状,限位块11的直径大于过孔61的直径。当安装板6相对于导向柱10滑移到一定位置时,安装板6的上表面与限位块11的下表面抵接,如此使得安装板6无法松脱于导向柱10,限位块11对安装板6起到了限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10的数量可以为多根,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柱10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导向柱10均匀分布于安装板6的四个角上,相应的,过孔61以及限位块11的数量相对于导向柱10的数量对应设置。设置多根导向柱10使得安装板6得到的导向效果更好,进而使得安装板6在沿竖直方向升降时更稳定。

回看图2和图3,盖板3上开设有进料口33,进料口33与筒体1的内部相连通,盖板3上铰接有可相对于进料口33启闭的挡板12。其中,进料口33的开设方便了原料由进料口33处进入至筒体1内;并且挡板12盖合于进料口33时,起到阻挡杂物投入至筒体1内的效果。

参照图3和图4,盖板3与筒体1之间设置有锁合组件13,锁合组件13用于将盖板3与筒体1之间相互锁定以及相互解锁。在本实施例中,锁合组件13选用搭扣锁,搭扣锁的搭扣131安装于盖板3的环状凸台31上,搭扣锁的锁扣132安装于筒体1的外壁上,搭扣131扣合锁定于锁扣132上。锁合组件13使得盖板3上设置的工作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基座,另外将锁合组件13解锁可实现盖板3与筒体1之间的拆卸,方便工作部件的维修更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第一驱动电机71,在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72的作用下,搅拌桨8得以转动,起到对原料进行搅拌的效果;同时,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61,第二驱动电机561驱动第一带轮562转动,第一带轮562通过传送带564带动第二带轮563转动,在第二带轮563的转动作用下,双向丝杆51得到转动,使得设置在双向丝杆51上的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相互靠近或远离,在第一滑块52以及第二滑块5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2驱动第一连杆54运动,第二滑块53驱动第二连杆55运动,在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5的共同作用下,安装板6可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此时,安装板6带动安装于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7以及搅拌桨8做升降运动,其中,搅拌桨8在搅拌的过程中同时在筒体1中做升降运动,增大了搅拌桨8的搅拌范围,当筒体1内待搅拌的原料较多时,搅拌桨8得以更有效地搅拌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提升了搅拌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