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0127发布日期:2020-11-20 10:4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打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越野滑轮是越野滑雪夏季训练中最接近滑雪的训练方法,通常作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在夏季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且越野滑轮是由前后两个独立的轮和踏板连接组成的,其在日常保养时会在踏板中间的位置涂上防滑蜡,防止训练者做交替技术和跨步推进技术时发生脱滑的现象,常用的防滑蜡大多数为液体蜡,且在保养打蜡过程中,往往会借助打蜡装置进行辅助操作以加快打蜡的效率,打蜡装置的结构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动力驱动装置。

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动力驱动装置普遍都是通过电机带动的,其驱动的速度无法很好的控制,因越野滑轮的踏板存在着部分凸起曲面,故打蜡头进行打蜡操作时,若其速度较快,则打蜡头极易使液体蜡被带至曲面从而将其甩走造成设备污染或原料浪费;同时运行较快速度的打蜡头也会使液体蜡的添加涂抹操作受到影响,即一旦添加好液体蜡便通过运行速度较快的打蜡头进行涂抹操作,便极易出现速度过快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大量堆积蜡料或使涂抹均匀的蜡料被刮去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若打蜡头运行速度较快,则打蜡头极易使液体蜡被带至曲面从而将其甩走造成设备污染或原料浪费;同时一旦添加好液体蜡便通过运行速度较快的打蜡头进行涂抹操作,便极易出现速度过快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大量堆积蜡料或使涂抹均匀的蜡料被刮去等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底部外壁安装有滑轮带动带,所述滑轮带动带的上方设有两个与固定架连接的滑轮卡位架,在所述滑轮卡位架的上方设有与固定架连接的连续打蜡机构,所述连续打蜡机构的上方连接有原料挤出架,在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带动滑轮带动带和连续打蜡机构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架另一侧外壁的主驱动轴以及结构相同且分别与滑轮带动带和连续打蜡机构连接的第一动轴和第二动轴,在所述第一动轴与第二动轴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柱,且所述第一动轴与第二动轴在靠近固定架的一侧均套接有升降台,所述主驱动轴的外侧套接有带动第一动轴和第二动轴的齿条带,在所述齿条带的内侧壁安装有与主驱动轴啮合的全速齿组,所述全速齿组远离固定架的一侧设有安装在齿条带内侧壁的间隔齿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动轴包括齿块组、端部与固定架连接且侧壁套设升降台的旋转柱以及安装在旋转柱另一端的中空套,所述中空套的侧壁开设有升降槽,所述齿块组位于升降槽内且与升降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调节柱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且与固定架侧壁连接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且所述推动块的侧壁与旋转柱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柱的侧壁套设有端面与中空套端部内壁连接的推顶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台的横截面呈锥台型结构,所述旋转柱的横截面呈四边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该设备通过调节齿块组的位置来分别与全速齿组和间隔齿组啮合连接,实现在快速运转和间隔慢速运转之间进行转换,以避免以较快速度驱动打蜡头使蜡料涂抹和添加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其具体操作时,只用移动升降调节柱的位置,使其推动两个动轴上的升降台进行滑动,并使齿块组与全速齿组或间隔齿组啮合即可达成目的,当需要进行擦拭清洁等操作时可使齿块组与全速齿组啮合,当需要进行添料涂抹操作时使齿块组与间隔齿组啮合,此时齿条带每啮合带动动轴旋转一段时间后,便会停止驱动动轴,如此循环直至涂抹完成,而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涂抹位置和涂抹情况适当添加蜡料,避免部分区域添加蜡料过多的情况发生,同时间隔慢速驱动可使涂抹的更均匀,不会出现打蜡头将蜡料刮去的情况,且还避免了液体蜡经过凸起曲面时不会直接被甩走,而是沿着曲面滑动,方便打蜡头后续涂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打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打蜡装置的侧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条带侧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架;2-滑轮带动带;3-滑轮卡位架;4-连续打蜡机构;5-原料挤出架;6-容纳槽;7-驱动机构;

701-主驱动轴;702-第一动轴;703-第二动轴;704-升降调节柱;705-齿条带;706-全速齿组;707-间隔齿组;708-齿块组;709-旋转柱;710-中空套;711-升降槽;712-升降台;713-推顶弹簧;714-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打蜡的动力驱动装置,其通过调节齿块组708的位置来分别与全速齿组706和间隔齿组707啮合连接,实现在快速运转和间隔慢速运转之间进行转换,以避免以较快速度驱动打蜡头使蜡料涂抹和添加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架1,在所述固定架1的一侧底部外壁安装有滑轮带动带2,所述滑轮带动带2的上方设有两个与固定架1连接的滑轮卡位架3,该滑轮卡位架3可起到固定越野滑轮中滑轮的目的,当需要对滑轮进行打蜡操作时,可先将整个越野滑轮用水清洗,之后再将滑轮卡在滑轮卡位架3上,同时驱动滑轮带动带2活动,之后活动的滑轮带动带2会带动滑轮自转,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所示设置,图中为该滑轮卡位架3的主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所述滑轮卡位架3的上方设有与固定架1连接的连续打蜡机构4,所述连续打蜡机构4的上方连接有原料挤出架5,在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带动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的驱动机构7。

该打蜡设备使用时,直接将越野滑轮中的滑轮卡在滑轮卡位架3上,(滑轮卡位架3至连续打蜡机构4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前提应满足能将越野滑轮正常放入的情况)此时连续打蜡机构4会紧紧的压在越野滑轮表面,然后再通过驱动机构7同时启动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对越野滑轮表面进行打蜡操作(原料挤出架5会随着连续打蜡机构4的活动从而自动挤出物料(该物料可为液体蜡))。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安装在固定架1另一侧外壁的主驱动轴701以及结构相同且分别与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连接的第一动轴702和第二动轴703,在所述第一动轴702与第二动轴703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柱704,该升降调节柱704在移动时可通过外接的推杆等装置移动,且所述第一动轴702与第二动轴703在靠近固定架1的一侧均套接有升降台712,该升降台712主要用于调节第一动轴702或第二动轴703,所述主驱动轴701的外侧套接有带动第一动轴702和第二动轴703的齿条带705,在所述齿条带705的内侧壁安装有与主驱动轴701啮合的全速齿组706,所述全速齿组706远离固定架1的一侧设有安装在齿条带705内侧壁的间隔齿组707。

该主驱动轴701、第一动轴702和第二动轴703在没有调节时,其三者的状态均与全速齿组706啮合,而全速齿组706与间隔齿组707的齿数相对应,但间隔齿组707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段长的间隙,同时主驱动轴701、第一动轴702和第二动轴703上可安装自锁件(如贴着旋转柱709的弹簧压台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弹簧压台卡会住旋转柱709),防止其自转,而这就可保证,不管第一动轴702和第二动轴703中的齿块组708如何上下调节,其都可与全速齿组706或间隔齿组707相啮合。

该全速齿组706由若干个等间距设置满整个齿条带705内侧壁的齿块组成,其驱动第一动轴702或第二动轴703在转动时,是一直处于转动状态的,故称为全速齿组;而间隔齿组707即先由若干个相同数目的齿条块组成齿条组,再使相邻齿条组之间存在较大间隙,故可称为间隔齿条组707,其驱动第一动轴702或第二动轴703在转动时,是以间隔变速的形式旋转,即转动一段时间后便停止一段时间,然后再次旋转,如此循环,其相较于全速齿组706的带动方式,速度较慢。

因第一动轴702与第二动轴703的结构相同,故其两者的操作情况相同,故此处选择第一动轴702为例说明,该驱动机构7在日常操作时(此时第一动轴702与第二动轴703均与全速齿组706啮合),通过电机启动主驱动轴701(该主驱动轴701可视为一个齿轮)使齿条带705被带动,之后第一动轴702与第二动轴703会同时带着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以相同的速度活动,即同时对越野滑轮中的独立轮和踏板进行快速涂抹擦拭操作。

若需要调节打蜡速度,只用驱动升降调节柱704朝第一动轴702,因所述第一动轴702包括齿块组708、端部与固定架1连接且侧壁套设升降台712的旋转柱709以及安装在旋转柱709另一端的中空套710,所述中空套710的侧壁开设有升降槽711,所述齿块组708位于升降槽711内且与升降台712连接,且所述升降台712的横截面呈锥台型结构,故当升降调节柱704朝第一动轴702移动时(此时主驱动轴701应处于停止状态),升降台712的倾斜面会与升降调节柱704接触并逐渐被升降调节柱704推起,之后被推起的升降台712会进入中空套710内,同时齿块组708会随着升降台712一起活动,直至齿块组708与间隔齿组707啮合为止(此时第二动轴703与全速齿组706处于啮合状态),之后启动主驱动轴701齿条带705被带动,之后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活动会同时带着滑轮带动带2和连续打蜡机构4以不同的速度活动。以使踏板表面的涂抹操作更均匀。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柱70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且与固定架1侧壁连接的推动块714,所述推动块714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且所述推动块714的侧壁与旋转柱709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6,该升降调节柱704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只用通过推杆等部件推动推动块714朝第一动轴702移动,当推动块714的倾斜面接触升降台712的倾斜面时,升降台712便会逐渐抬升,待旋转柱709卡在容纳槽6内为止,此时升降台712已充分提高,并与间隔齿条组707啮合。

所述旋转柱709的侧壁套设有端面与中空套710端部内壁连接的推顶弹簧713,该推顶弹簧713的存在,是为了可以方便齿块组708能迅速与。

所述旋转柱709的横截面呈四边形机构,是为了防止旋转柱709与升降台71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得打蜡操作不能正常进行。

该设备中的滑轮带动带2可带动卡在滑轮卡位架3内的滑轮,而连续打蜡机构4可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连续打蜡机构4包括两个关于滑轮固定架对称设置的支撑轴,在两个所述支撑轴的下方均安装有弧形卡位块,该弧形卡位块呈弧形结构,且用于对越野滑轮中的滑轮进行限位,使得越野滑轮进行打蜡时,滑轮不会轻易出现倾斜或脱离挤出滑轮固定架的情况发生,且在所述支撑轴上套接有移动带,在所述移动带的外侧壁套接有打蜡带,该打蜡带具体可选择海绵块也可选择其他材料制成,且在所述移动带的内侧设有与滑轮固定架连接的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可如图1所示设置,也可不设置),在所述打蜡带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压平滚柱,在所述压平滚柱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储放罩,其中一个所述储放罩内安装有储放棉块。

该连续打蜡机构4实现自动打蜡时,只用直接将越野滑轮卡在滑轮卡位架上,此时打蜡带会在按压机构的作用下从而紧贴越野滑轮表面,一旦驱动装置活动,之后支撑轴会被带动,使得打蜡带绕着两个打蜡带和弧形卡位块活动,而打蜡带活动时,其会将原料挤出架内的液体蜡挤出从而滴落至打蜡带表面,当打蜡带经过越野滑轮表面时,压平滚柱会将越野滑轮表面尖锐的杂物压碎或压平,使得打蜡带不会轻易被刮坏或使越野滑轮表面的打蜡面积不受影响。

所述安装槽由三个阵列设置的放置槽组成,所述储放罩的横截面呈√型结构,且所述储放罩的深度从靠近压平滚柱的一端向远离压平滚柱的一端呈线性递增的趋势设置,当液体蜡滴落至打蜡带表面时,此时液体蜡会进入对应的三个放置槽内,使得液体蜡不会轻易出现溅出等情况,之后一旦打蜡带表面接触越野滑轮表面,则储放罩会受到挤压从而充分紧贴越野滑轮表面,并将液体蜡充分排出,因储放罩的横截面呈√型结构,故液体蜡排出时能充分排出而不会出现储放罩留存大量蜡料的情况发生,该储放罩可选择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储放棉块远离储放罩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嵌入凹槽,所述压平滚柱由安装在安装槽内壁的滚柱架以及连接在滚柱架内的压柱组成,当打蜡带经过越野滑轮表面的尖锐杂物时,压柱会沿着越野滑轮表面微微滚动,如此可使尖锐杂物被压碎或压平,同时滚动的压柱也会随着越野滑轮表面的凸起进行自身位置调节,由此避免存在没有被打蜡的区域出现。

所述移动带包括与打蜡带连接的主动带,所述主动带靠近滑轮固定架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卡块条,且所述主动带的另一侧安装有倾斜块条,所述倾斜块条的厚度从靠近主动带的一端向远离主动带的一端呈线性递增的趋势设置。

当越野滑轮中的滑轮卡在滑轮卡位架上时,可通过卡块条和倾斜块条对越野滑轮中的踏板进行限位,当打蜡带沿踏板滑动时,其位置不会轻易活动,而倾斜块条的厚度从靠近主动带的一端向远离主动带的一端呈线性递增的趋势设置,是为了便于越野滑轮的拆卸,即当越野滑轮需要取出出时,只用直接拉出踏板即可。

该原料挤出架5可如图1所示设置,也可不设置直接使用蜡料筒滴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