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5163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沥青是石油蒸馏后的残余物,以碳、氢元素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硫、氮、氧和微量金属元素,主要用于道路、建筑防水、水利、防腐、电器绝缘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沥青烟vocs废气主要含有沥青烟、挥发性有机物vocs、苯并芘、硫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沥青储罐废气中,沥青烟浓度30~300mg/m3,苯并芘浓度在0.1~30μg/m3之间,硫化物在30~1000mg/m3,苯系物在200~1500mg/m3,非甲烷总烃在2000~20000mg/m3。该类废气浓度高,波动大,处理起来难度较高。

针对这类废气,常见的处理工艺有以下几种:

一、溶剂吸收法

溶剂吸收法指的是通过液体吸收剂与有机废气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液体吸收,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吸收过程是气相和液相之间进行气体分子扩散或者湍流扩散进行物质转移。吸收法适用于溶解度较高的废气的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安全性高。

二、生物法

生物处理方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原理,是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利用新陈代谢过程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生物法是一种无害的有机废气处理方式,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均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三、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能耗较低、脱附再生后的吸附剂可重复使用,适用于浓度1000~20000mg/m3,气量较小的废气的处理。

目前常用的吸附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纤维吸附、分子筛转轮等。其中活性炭吸附应用最广泛,它是依靠物理吸附,即表面的有效吸附面积来吸附污染物。

四、热处理法

热处理技术主要指燃烧法,该方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效果好,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常用的燃烧法有蓄热燃烧和催化燃烧。

蓄热燃烧是指,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氧化炉内的高温环境中(约815℃)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从而使废气得到净化。催化燃烧是在较低的温度(200~400℃)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为co2和h2o,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处理石化企业罐区产生的沥青vocs废气存在一定的缺陷。

溶剂吸收法只能去除硫化物及溶解度较高的污染物,对于溶解度较低的物质,如苯,去除效果一般,不能直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且吸收后的溶剂易形成二次污染。

生物法虽然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均低,但是对于链烷烃类的物质去除效果一般,用生物法处理此类vocs废气存在超标的风险。

吸附法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能耗较低,但是对于含有沥青烟气的废气,凝结成液滴的沥青烟气十分粘稠,会堵塞活性炭孔隙,降低吸附效率。

催化燃烧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效果好,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但是废气中如含有硫、卤素、氯等物质,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失活,污染物去除率下降甚至无处理效果。

蓄热燃烧技术净化效率高,但是若空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不均匀可能会出现闪爆现象。另外,在排气阶段,被加热的气体流经蓄热陶瓷时将热量储存在蓄热陶瓷中;在燃烧阶段,待处理气体流经蓄热陶瓷时被加热,余热被重新带回炉内。在以上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气体在蓄热室内出现偏流,经过若干次换向后容易导致蓄热陶瓷局部高温而产生热应力。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出其承受极限时,蓄热陶瓷就会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以石化企业沥青储罐产生的沥青vocs废气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一种石化罐区沥青烟vocs废气处理装置,适用于石化企业沥青储罐产生的沥青vocs废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该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单元、洗涤单元、第一引风机、第一阻火器、蓄热燃烧单元、第二阻火器、排气筒;

所述过滤单元为并列设置的两个过滤装置,分别为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回收室、第一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内设置有第一纤维板,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所述第一纤维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一纤维板;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一人孔,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一纤维板;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解吸蒸汽进口和第一废气出气口;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一废气进气口;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回收室、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设置有第二纤维板,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所述第二纤维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二纤维板;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二人孔,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二纤维板;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解吸蒸汽进口和第二废气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废气进气口;

所述洗涤单元包括洗涤塔、循环水箱、水泵,洗涤塔的底部与循环水箱连接,循环水箱通过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输送至洗涤塔的布水系统中;

所述过滤单元、所述洗涤塔、所述第一引风机、所述第一阻火器、所述蓄热燃烧单元、所述第二阻火器和所述排气筒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收室和所述第二回收室均为可抽拉式的箱体结构。

优选地,除雾区设置有除雾丝网。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为ph=8~10的氢氧化钠溶液。

优选地,所述洗涤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区、洗涤塔填料区、布水区和除雾区;所述布水区设置有布水系统,用于向填料区中喷洒喷淋液。

优选地,所述洗涤塔填料区的填充物质为鲍尔环。

优选地,所述蓄热燃烧单元为蓄热燃烧装置。

优选地,

所述蓄热燃烧单元为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所述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包括连接的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

所述均质室底部设置有均质室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均质室出气口;

所述蓄热燃烧室包括多个分配室、多个蓄热室和设置于多个蓄热室顶部的与多个蓄热室连通的燃烧室;

分配室底部设置有分配室进气口和分配室出气口;

所述均质室的顶部的均质室出气口与vocs管道连通,并通过连通于vocs管道的多根vocs管道支管与每个分配室的分配室进气口连通,每根vocs管道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切换阀;

所述分配室出气口与净化尾气排气管的支管连接,每根净化尾气排气管的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二切换阀;净化尾气排气管通过第二阻火器与排气筒连接;

多个分配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吹扫回风管,吹扫回风管与净化尾气排放口连通,每根吹扫回风管的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提升阀,用于将出口净化尾气重新引入蓄热室进行吹扫;

所述分配室中还设置有位于分配室进气口处的气体均流分配器;

所述蓄热室中填装有蜂窝状蓄热陶瓷;

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点火装置。

优选地,所述均质室和所述蓄热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气体均流分配器为圆台状,由顶面和侧面构成,所述气体均流分配器的顶面和侧面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等径开孔。

优选地,所述点火装置为具有多个喷嘴的耙式结构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常用的废气处理技术在石化企业沥青储罐产生的浓度高,波动大,处理难度高,主要成分为沥青烟、挥发性有机物vocs、苯并芘、硫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沥青vocs废气的应用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目标和优化措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要求,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工艺、运行方式、控制手段等的考量。

首先,安全性提高。蓄热燃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若空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不均匀可能会出现闪爆现象,本装置中的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在原有的三室蓄热基础上新增均质室,空气和废气的混合气体进入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后首先在均质室中进行充分的混合,防止因为气体浓度波动大对后续工艺造成影响。同时,均质室中填装的活性炭可以进一步去除待处理废气中的含硫无机物。

第二,经济效益。在流程中增加过滤装置,有效去除沥青烟vocs废气中的沥青雾滴,提高了去除率。同时,还可以对沥青进行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气体分布均匀。现有的蓄热式燃烧技术如果气体在蓄热室内出现偏流,经过若干次换向后容易导致蓄热陶瓷局部高温而产生热应力。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出其承受极限时,蓄热陶瓷就会破裂。本实用新型在气体分配室中设置气体均流分配器,气体均流分配器顶部及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等径小孔,待处理废气进入一体化均质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分配室后,在气体均流分配器的作用下均匀的通过蓄热陶瓷,防止气体发生偏流导致蓄热陶瓷破裂。

第四,设备体积小,降低初次投资费用。过滤单元将两个过滤室合二为一,缩小了该单元设备体积,节约了初次投资。蓄热燃烧单元将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一体化设置,减小占地面积,降低初次投资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主视示意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右视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蓄热燃烧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均流分配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单元、2-洗涤塔、3-第一引风机、4-第一阻火器、5-蓄热燃烧单元、6-第二阻火器、7-排气筒、8-第二引风机、9-水泵、10-循环水箱、11-天然气端、12-空气端、13-蒸汽端、14-废气端、15-药剂端、16-新鲜水端;

101-第一回收室、102-第二回收室、103-第一废气进气口、104-第二废气进气口、105-第一人孔、106-第二人孔、107-第一纤维板、108-第二纤维板、109-第一解吸蒸汽进口、110-第二解吸蒸汽进口、111-第一废气出气口、112-第二废气出气口;

501-均质室、502-蓄热燃烧室、503-隔热层、504-分配室、505-蓄热室、506-燃烧室、507-vocs管道、508-净化尾气排气管、509-吹扫回风管、510-第一切换阀、511-第二切换阀、512-提升阀、513-气体均流分配器、514-点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该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单元、洗涤单元、第一引风机、第一阻火器、蓄热燃烧单元、第二阻火器、排气筒;

过滤单元为并列设置的两个过滤装置,分别为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第一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回收室、第一过滤室;第一过滤室内设置有第一纤维板,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第一纤维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一纤维板;第一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一人孔,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一纤维板;第一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解吸蒸汽进口和第一废气出气口;第一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一废气进气口;

第二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回收室、第二过滤室;第二过滤室设置有第二纤维板,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第二纤维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二纤维板;第二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二人孔,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二纤维板;第二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解吸蒸汽进口和第二废气出气口;第二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废气进气口;

洗涤单元包括洗涤塔、循环水箱、水泵,洗涤塔的底部与循环水箱连接,循环水箱通过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输送至洗涤塔的布水系统中;

过滤单元、洗涤塔、第一引风机、第一阻火器、蓄热燃烧单元、第二阻火器和排气筒依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过滤单元的进出口管道上设置压差变送器。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回收室和第二回收室均为可抽拉式的箱体结构,可随时回收储存的沥青。

作为优选方案,除雾区设置有除雾丝网。

作为优选方案,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为ph=8~10的氢氧化钠溶液。

作为优选方案,为充分节约占地面积,可将过滤单元进行一体化设置,如通过焊接方式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进行焊接,使过滤单元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在制造过滤单元时使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共用一个面,节省设备制造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洗涤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区、洗涤塔填料区、布水区和除雾区;布水区设置有布水系统,用于向填料区中喷洒喷淋液。

作为优选方案,洗涤塔可设置多个,以进一步去除废气中的含硫无机物。

作为优选方案,洗涤塔填料区的填充物质为鲍尔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鲍尔环的材质为pp。

其中,蓄热燃烧单元为蓄热燃烧装置,可以为本领域广泛使用的传统的蓄热燃烧装置。传统的装置没有布气设施,气体可能在蓄热室内出现偏流,经过若干次换向后容易导致蓄热陶瓷局部高温而产生热应力,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出其承受极限时,蓄热陶瓷就会破裂。

作为优选方案,蓄热燃烧单元为箱型结构的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包括连接的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一体化设置;

均质室底部设置有均质室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均质室出气口,均质室内填装有活性炭,目的是使待处理废气和经空气端补充的空气在均质室中充分混合,防止因为气体浓度波动大对后续工艺造成影响;同时,均质室中填装的活性炭可以进一步去除待处理废气中的含硫无机物;

蓄热燃烧室包括多个分配室、多个蓄热室和设置于多个蓄热室顶部的与多个蓄热室连通的燃烧室;

分配室底部设置有分配室进气口和分配室出气口;

均质室的顶部的均质室出气口与vocs管道连通,并通过连通于vocs管道的多根vocs管道支管与每个分配室的分配室进气口连通,每根vocs管道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切换阀;

分配室出气口与净化尾气排气管的支管连接,每根净化尾气排气管的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二切换阀;净化尾气排气管通过第二阻火器与排气筒连接;

多个分配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吹扫回风管,吹扫回风管与净化尾气排放口连通,每根吹扫回风管的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提升阀,用于将出口净化尾气重新引入蓄热室进行吹扫;

分配室中还设置有位于分配室进气口处的气体均流分配器;

蓄热室中填装有蜂窝状蓄热陶瓷;

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点火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层,防止燃烧室温度过高导致活性炭升温。

作为优选方案,气体均流分配器为圆台状,由顶面和侧面构成,气体均流分配器的顶面和侧面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等径开孔,气体在气体均流分配器的作用下均匀通过蓄热陶瓷,防止气体发生偏流导致蓄热陶瓷破裂。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底面的直径与分配室底部的长度相等,顶面的直径等于底面直径的2/3,气体均流分配器的高度为分配室高度的1/2。

作为优选方案,点火装置为具有多个喷嘴的耙式结构点火装置,使火焰可以遍布燃烧室各个角落,无死角,燃烧更充分,废气处理效果更佳。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单元1、洗涤单元、第一引风机3、第一阻火器4、蓄热燃烧单元5、第二阻火器6、排气筒7;

过滤单元1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立式箱型结构的过滤装置,分别为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通过焊接连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的主视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过滤单元的右视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

第一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回收室101、第一过滤室;第一过滤室内设置有第一纤维板107,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第一纤维板10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一纤维板107;第一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一人孔105,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一纤维板107;第一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解吸蒸汽进口109和第一废气出气口111;第一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一废气进气口103;

第二过滤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回收室102、第二过滤室;第二过滤室设置有第二纤维板108,用于过滤待处理废气,第二纤维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挡条,用于固定第二纤维板;第二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二人孔106,用于装填及更换第二纤维板108;第二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解吸蒸汽进口110和第二废气出气口112;第二过滤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废气进气口104;

其中,第一回收室101和第二回收室102均为可抽拉式的箱体结构;

洗涤单元包括洗涤塔2、循环水箱10、水泵9,洗涤塔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区、洗涤塔填料区、布水区和除雾区,洗涤塔填料区的填充物质为pp材质的鲍尔环;除雾区设置有除雾丝网;布水区设置有布水系统,用于向填料区中喷洒喷淋液,喷淋液为ph=8~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由药剂端15输入的氢氧化钠和新鲜水端16输入的水于循环水箱10中混合得到;洗涤塔2的底部与循环水箱10连接,循环水箱10通过水泵9将循环水箱10中的喷淋液输送至洗涤塔2的布水系统中;

过滤单元1、洗涤塔2、第一引风机3、第一阻火器4、蓄热燃烧单元5、第二阻火器6和排气筒7依次连接。

其中,蓄热燃烧单元为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蓄热燃烧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一体化均质蓄热式燃烧装置包括连接的均质室501和蓄热燃烧室502,均质室和蓄热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层503。

均质室501底部设置有均质室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均质室出气口;蓄热燃烧室包括三个分配室504、三个蓄热室505和设置于三个蓄热室顶部的与三个蓄热室连通的燃烧室506;分配室504底部设置有分配室进气口和分配室出气口;均质室的顶部的均质室出气口与vocs管道507连通,并通过连通于vocs管道507的多根vocs管道支管与每个分配室的分配室进气口连通,每根vocs管道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切换阀510;分配室出气口与净化尾气排气管508的支管连接,每根净化尾气排气管508的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二切换阀511;净化尾气排气管508通过第二阻火器6与排气筒7连接;三个分配室504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吹扫回风管509,吹扫回风管509与净化尾气排放口连通,每根吹扫回风管509的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提升阀512,用于将出口净化尾气重新引入蓄热室505进行吹扫;分配室504中还设置有位于分配室进气口处的气体均流分配器513;蓄热室505中填装有蜂窝状蓄热陶瓷;燃烧室506的顶部设置有点火装置514,点火装置为设有多个喷嘴的耙式结构,如图4所示,多个喷嘴并列设置,并通过天然气输入管道接收从天然气端11输入的天然气。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均流分配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气体均流分配器为圆台状,由顶面和侧面构成,气体均流分配器的顶面和侧面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等径开孔。本实施例中,底面的直径与分配室504底部的长度相等,气体均流分配器513顶部相对小的同心圆直径等于底部同心圆的2/3,气体均流分配器513的高度为分配室504高度的1/2。

本实用新型中各装置之间连接方式均为常规连接方式,如管道连接。

运行过程中,来源于废气端13的石化罐区沥青烟vocs废气经过废气收集管道汇集后首先进入过滤单元1,在过滤单元1中去除废气中夹带的沥青雾滴。由于沥青沸点较高,在常温下易凝结成粘稠液滴,过滤单元1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内置纤维板容易堵塞,因此在设备进出口管道上设置压差变送器(未示出),当检测到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向其中第一过滤装置中通入高温蒸汽(来源于蒸汽端13),将凝结在第一纤维板上的沥青解吸下来,同时切换至第二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第一过滤装置完成解吸后进入等待状态。如此交替运行,保证后续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持续运行。解吸后的沥青液滴进入装置底部的第一回收室101和第二回收室102储存,可随时回收利用。

过滤单元1出口尾气进入洗涤塔2,废气由下而上穿过洗涤塔填料层,循环水箱10的喷淋液在水泵9的提升作用下进入布水系统,经过喷头喷淋从上至下穿过填料层。在气相上升过程中,与喷淋液在填料表面进行充分地逆流接触,在此期间,废气中的颗粒物、以及部分h2s等酸性恶臭成分得以有效去除。喷淋液穿过填料层后,回到循环水箱10。

洗涤塔2出口尾气在第一引风机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阻火器4进入蓄热燃烧单元,首先进入均质室501,均质室501中填装有活性炭,废气(即洗涤塔2出口尾气)和经空气端12补入的空气在均质室501中充分混合均匀,并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进一步去除废气中的硫元素,保证后续工艺稳定运行,均质室出口尾气进入蓄热燃烧室。

蓄热燃烧室工作共分3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废气自下而上经过左侧的分配室504和蓄热室505升温,然后进入燃烧室506氧化放热;氧化放热结束后,自上而下通过中间的蓄热室505和分配室504,与蓄热室505内的填料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给中间的蓄热室505,再经过分配室504的工艺管线进入排气筒7排放;此时右侧的蓄热室505处于吹扫状态,净化后的达标废气通过提升阀512部分引入吹扫回风管509,进入右侧的蓄热室505和分配室504中,将滞留的废气吹入燃烧室506氧化处理,防止因蓄热室505的切换过程影响废气处理效率。

第二个周期:左侧的蓄热室505处于吹扫状态,废气自下而上进入中间的分配室504和蓄热室505,与已吸收热量的填料进行换热,然后进入燃烧室506氧化放热,再自上而下通过右侧的蓄热室505和分配室504,并将热量传递给右侧的蓄热室505后,废气进入排气筒7。

第三个周期:中间的分配室504和蓄热室505处于吹扫状态,废气由右侧的分配室504进入,自下而上穿过分配室504和蓄热室505,来到燃烧室506,氧化放热后,通过左侧的蓄热室505和分配室504进入排气筒7。

在燃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第二引风机8向点火装置514经天然气端11通入天然气,帮助废气燃烧。

经过以上三个周期,完成了蓄热燃烧装置的一个运行大周期,如此交替运行。净化后的尾气满足排放标准,通过第二阻火器6来到排气筒7,再由排气筒7排入大气。

采用上述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及工作流程对某石化企业进行沥青烟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试验,设计装置进气负荷为1000nm3/h,进口非甲烷总烃浓度≤10000mg/m3,硫化氢≤100mg/m3,苯≤50mg/m3,甲苯≤100mg/m3,二甲苯≤100mg/m3,沥青烟≤100mg/m3,苯并芘≤10μg/m3

该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对于沥青烟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去除效率如表1所示:

表1沥青烟vocs废气处理装置对含沥青烟vocs废气的处理效果

注:该表为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连续测得实验数据平均值。

如表1所示:采用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处理石化企业罐区产生的沥青烟vocs废气,去除率均高达97%以上。该实验结果表明,沥青烟vocs废气处理装置对于石化企业罐区产生的沥青烟vocs废气,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