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9517发布日期:2021-04-14 01: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羟基,同时含有氮元素,是具有反应性的无卤含氮阻燃协效剂和合成其他阻燃剂的反应中间体,用途广泛,例如1、用于发泡聚氨酯(pu)软硬泡沫材料的阻燃,再协同磷系列;2、用于汽车底盘漆,改性聚酰亚胺绝缘漆,制取高质量的耐温醇酸/酚醛绝缘漆与脂防酸反应合成三聚氰酸系列增塑剂,还可用于纺织、橡胶、塑料、印刷、照像等行业。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混合,以此增加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生产的生产效率,但现有的搅拌设备搅拌效率低,均匀度差,以此提出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搅拌效率低,均匀度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一端螺纹套接有筒盖,且所述搅拌筒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端套接有密封盖,所述搅拌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且所述搅拌筒底部连通安装有u型下料管,所述u型下料管与搅拌筒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竖直连通安装在搅拌筒底部以及u型下料管顶部中间位置之间的提料管,所述提料管对应位置的u型下料管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延伸至u型下料管内部且端部竖直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延伸至提料管内部顶端且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在所述u型下料管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且所述u型下料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料结构。
5.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搅拌筒远离筒盖一端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搅拌筒内部且端部水平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多个轴套,所述轴套的外侧均安装有弧形搅拌叶组,相邻所述弧形搅拌叶组之间呈交错设置。
6.优选地,所述排料结构包括水平连通安装在u型下料管底部一侧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
7.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u型下料管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均竖直安装有l型支撑板,四根所述l型支撑板共同安装在u型下料管外侧。
8.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四角均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均为带有刹车机构的万向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从而可以对搅拌筒内部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进行快速搅拌处理,同时经过设置提升机构可以促使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循环流动,以此再次增加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搅拌的均匀度以及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搅拌筒1、密封盖2、进料口3、筒盖4、第一电机5、u型下料管6、提料管7、l型支撑板8、底板9、排料管10、控制阀11、第二电机12、移动轮13、轴套14、转轴15、弧形搅拌叶组16、旋转轴17、螺旋叶片18。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15.如图1

图2所示的一种生产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筒1,搅拌筒1的一端螺纹套接有筒盖4,且搅拌筒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3,进料口3的顶端套接有密封盖2,搅拌筒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搅拌筒1远离筒盖4一端的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搅拌筒1内部且端部水平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多个轴套14,轴套14的外侧均安装有弧形搅拌叶组16,相邻弧形搅拌叶组16之间呈交错设置;通过设置进料口3,从而便于向搅拌筒1内部注料,将第一电机5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转轴15可以带动多组弧形搅拌叶组16对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进行搅拌处理,由于多组弧形搅拌叶组16之间呈交错状设置,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扰流效果,增加了搅拌均匀度。
16.且搅拌筒1底部连通安装有u型下料管6,u型下料管6与搅拌筒1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竖直连通安装在搅拌筒1底部以及u型下料管6顶部中间位置之间的提料管7,提料管7对应位置的u型下料管6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延伸至u型下料管6内部且端部竖直连接有旋转轴17,旋转轴17延伸至提料管7内部顶端且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18,在u型下料管6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且u型下料管6的一侧设置有排料结构;通过设置u型下料管6,从而可以将搅拌筒1内部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进行下落处理,同时将第二电机12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旋转轴17可以带动螺旋叶片18进行旋转,致使螺旋叶片18将u型下料管6内部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经过提料管7提升致搅拌筒1内部再次进行搅拌,以此循环操作,有效增加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搅拌的均匀度以及混合效率。
17.排料结构包括水平连通安装在u型下料管6底部一侧的排料管10,排料管10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11;通过设置控制阀11以及排料管10,从而方便将u型下料管6内部混合搅拌完毕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进行有序排泄。
18.支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u型下料管6下方的底板9,底板9的顶部四角均竖直安装有l型支撑板8,四根l型支撑板8共同安装在u型下料管6外侧,底板9的四角均安装有移动轮
13,移动轮13均为带有刹车机构的万向轮;通过设置底板9以及四根l型支撑板8,从而可以对本装置进行稳定支撑,同时经过设置移动轮13,从而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搬运,有效增加了本装置的灵活性。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