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1918发布日期:2021-05-28 11:0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及低高速的等混配功能。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然而现有的反应釜内的反应温度控制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反应釜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温度稳定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釜体上设置有由变频器驱动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驱动连接有延伸至釜体内的搅拌轴,通过变频器的频率调整控制搅拌轴的速度,以保证生产安全;釜体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釜体的侧壁内形成有环柱形加热槽,并在所述的釜体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连通的蒸汽进管口和蒸汽出管口;并在釜体内、所述的加热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承接槽,在加热槽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上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贯穿至加热槽的承接孔,且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上的承接孔互为对称设置,并在所述的加热槽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插入承接孔并连通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并在釜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上侧的冷却承接槽连通的冷却进管口和冷却出管口。在蒸汽进管口、蒸汽出管口、冷却进管口和冷却出管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向加热槽内注入加热蒸汽能对反应釜其良好的加热作用,通过向上侧的冷却承接槽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会经过其中的部分冷却管流至下侧的冷却槽内,后灌满各个冷却管,最后从冷却出管口中流出,从而能起到冷却控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釜体内、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有夹层结构,夹层的内部放置有隔热陶瓷,所述隔热陶瓷的内侧放置有加热电阻丝。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夹层结构内的加热电阻丝能起到进一步提高加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釜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复合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釜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复合层,从而能对釜体起到保温的效果,从而减少热量的流失,进而节约能耗的同时能更好的控制釜体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保温复合层由内向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板、隔热片、保温石棉层和外护片,所述隔热片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部,该凸出部内侧与陶瓷纤维板之间形成隔热小腔体。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保温复合层内部的多层保温结构能对反应釜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石棉层由至少二层密度不同的保温石棉层叠加而成,且靠近内侧的保温石棉层密度小于靠近外侧的保温石棉层密度;并在所述外护片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保温石棉层由至少二层密度不同的保温石棉层叠加而成,且靠近内侧的保温石棉层密度小于靠近外侧的保温石棉层密度;并在外护片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从而能进一步确保保温复合层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釜体、2-加热槽、3-蒸汽进管口、4-蒸汽出管口、5-冷却承接槽、6-承接孔、7-冷却管、8-冷却进管口、9-冷却出管口、10-隔热陶瓷、11-加热电阻丝、12-保温复合层、12a-陶瓷纤维板、12b-隔热片、12c-保温石棉层、12d-外护片、13-隔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釜体1上设置有由变频器驱动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驱动连接有延伸至釜体1内的搅拌轴,通过变频器的频率调整控制搅拌轴的速度,以保证生产安全;釜体1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釜体1的侧壁内形成有环柱形加热槽2,并在所述的釜体1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2连通的蒸汽进管口3和蒸汽出管口4;并在釜体1内、所述的加热槽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承接槽5,在加热槽2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上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贯穿至加热槽2的承接孔6,且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上的承接孔6互为对称设置,并在所述的加热槽2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插入承接孔6并连通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并在釜体1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2上侧的冷却承接槽5连通的冷却进管口8和冷却出管口9。在蒸汽进管口3、蒸汽出管口4、冷却进管口8和冷却出管口9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通过向加热槽2内注入加热蒸汽能对反应釜其良好的加热作用,通过向上侧的冷却承接槽5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会经过其中的部分冷却管7流至下侧的冷却槽内,后灌满各个冷却管7,最后从冷却出管口9中流出,从而能起到冷却控温的效果。

在釜体1内、所述加热槽2的外侧形成有夹层结构,夹层的内部放置有隔热陶瓷10,所述隔热陶瓷10的内侧放置有加热电阻丝11。

通过夹层结构内的加热电阻丝11能起到进一步提高加热的效率。

在所述的釜体1外侧设置有保温复合层12。

通过在釜体1外侧设置有保温复合层12,从而能对釜体1起到保温的效果,从而减少热量的流失,进而节约能耗的同时能更好的控制釜体1内的温度。

所述的保温复合层12由内向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板12a、隔热片12b、保温石棉层12c和外护片12d,所述隔热片12b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部,该凸出部内侧与陶瓷纤维板12a之间形成隔热小腔体。

通过保温复合层12内部的多层保温结构能对反应釜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所述保温石棉层12c由至少二层密度不同的保温石棉层12c叠加而成,且靠近内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小于靠近外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并在所述外护片12d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13。

保温石棉层12c由至少二层密度不同的保温石棉层12c叠加而成,且靠近内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小于靠近外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并在外护片12d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13,从而能进一步确保保温复合层12的保温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上设置有由变频器驱动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驱动连接有延伸至釜体(1)内的搅拌轴,釜体(1)底部设置有排料口,其特征是:所述釜体(1)的侧壁内形成有环柱形加热槽(2),并在所述的釜体(1)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2)连通的蒸汽进管口(3)和蒸汽出管口(4);并在釜体(1)内、所述的加热槽(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承接槽(5),在加热槽(2)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上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贯穿至加热槽(2)的承接孔(6),且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上的承接孔(6)互为对称设置,并在所述的加热槽(2)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插入承接孔(6)并连通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5);并在釜体(1)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2)上侧的冷却承接槽(5)连通的冷却进管口(8)和冷却出管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其特征是:在釜体(1)内、所述加热槽(2)的外侧形成有夹层结构,夹层的内部放置有隔热陶瓷(10),所述隔热陶瓷(10)的内侧放置有加热电阻丝(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釜体(1)外侧设置有保温复合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复合层(12)由内向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板(12a)、隔热片(12b)、保温石棉层(12c)和外护片(12d),所述隔热片(12b)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部,该凸出部内侧与陶瓷纤维板(12a)之间形成隔热小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保温石棉层(12c)由至少二层密度不同的保温石棉层(12c)叠加而成,且靠近内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小于靠近外侧的保温石棉层(12c)密度;并在所述外护片(12d)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搅拌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釜体上设置有由变频器驱动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驱动连接有延伸至釜体内的搅拌轴;釜体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釜体的侧壁内形成有环柱形加热槽,并在所述的釜体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加热槽连通的蒸汽进管口和蒸汽出管口;并在釜体内、所述的加热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承接槽,在加热槽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上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贯穿至加热槽的承接孔,且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上的承接孔互为对称设置,并在所述的加热槽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插入承接孔并连通上下两侧的冷却承接槽。

技术研发人员:丁奶远;谢松林;杨德高;张侠;池仁明;钱星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伟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9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