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6029发布日期:2021-07-30 13:2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v胶开胶液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uv胶水(无影胶)又称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无影胶是一种必须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它可以作为粘接剂使用,也可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是英文ultraviolet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

例如公开号为“cn201921167518.9”专利名称为:“一种避光性好的uv胶反应釜”的专利,其公开了“包括釜体,连接柱,进料管,支撑柱,进料电磁阀,漏斗,蒸汽管,蒸发器,电动机,稳定板,冷凝器,转动轴,反应室,插头,出料管,出料电磁阀,支撑座和开关组,所述釜体的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柱,且釜体的上侧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柱的下端安装,该支撑柱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漏斗的侧面安装;所述漏斗的出口部位与进料管的一端相通,其中进料管上通过螺丝安装有进料电磁阀,该进料管的另一端穿过釜体与反应室的内部相通;所述蒸汽管的一端与反应室的内部相通,且蒸汽管的另一端与蒸发器其中的一个工作部位相通,该蒸发器通过螺栓安装在电动机的上部;所述电动机位于冷凝器的侧部,其中电动机与冷凝器之间通过稳定板固定,且电动机的传动部位与转动轴相连,该转动轴穿过釜体位于反应室的内部;所述冷凝器位于电动机的侧部;所述反应室位于釜体的内部,且反应室的外壁与釜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柱固定,该釜体的外侧部设有插头;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反应室的内下部相通,且出料管的另一端设在釜体的外部,该出料管上通过螺丝安装有出料电磁阀;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釜体的底部,其中釜体的一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开关组,该开关组通过电源线与插头相连;所述进料电磁阀和出料电磁阀均采用型号为tmfk-mb的不锈钢电磁阀,且分别通过两根电源线与开关组相连;所述电动机采用smems系列的中型电机,且电动机通过电源线与开关组相连,所述连接柱设有两对,且每对数量为两个,并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釜体的内壁,该釜体采用不透光的不锈钢制成;所述反应室安装在两对连接柱之间,且反应室采用硬性聚丙烯塑料制成,采用两层隔离技术”。

但是现有的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反应釜内部温度进行检查,并且在混合搅拌时容易出现搅拌加热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包括釜体、混合反应室、进料口、电机、转动杆、第一搅拌杆、温度检测器、显示装置、终端控制器、支脚、隔热层、电阻丝加热器和导热片,所述釜体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外壳、隔热层和防水层,所述釜体顶端设置有电机,釜体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机和电磁阀与终端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混合反应室,混合反应室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过釜体与电机连接,转动杆两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转动杆底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横向设置在转动杆上,所述混合反应室底端设置设置有导流板,混合反应室右侧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所述釜体右侧设置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温度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釜体底端设置有放料阀,放料阀与混合反应室相通,所述釜体底端两侧设置有支脚。

为了实现更好的加热,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搅拌杆内部设置有电阻丝加热器,电阻丝加热器外层设置有导热片,所述电阻丝加热器与终端控制器电性连接。

为了实现更好的隔热,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隔热层采用石棉材质。

为了实现更好的固定,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连接杆设置为数根,连接杆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杆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竖向设置在连接杆上。

为了实现更好的出料,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导流板采用倾斜面,导流板倾斜至放料阀顶端。

为了实现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支脚底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在于所述的釜体顶端左侧的进料口上设置的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电性连接与终端控制器连接,通过终端控制器可以方便进料口开关,提高了反应釜的方便性,所述的电机与混合反应室内部的转动杆连接,转动杆两侧设置的数根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搅拌杆连接,第一搅拌杆竖向设置在连接杆上,转动杆底端设置的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通过电机的动力对混合反应室内的uv胶进行搅拌,并且在第一搅拌杆内部设置的电阻丝加热器通过导热片对混合反应室内部进行加热,使其在混合反应室内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提高了反应釜的实用性,在釜体右侧设置的显示装置与混合反应室内部的温度检测器连接,温度检测器可以对混合反应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查,并通电性连接传输至显示装置上,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温度进行实时观察,并且电阻丝加热器与终端控制器电性连接,可以调整电阻丝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提高了反应釜的使用效果,在釜体内设置的隔热层采用石棉材质,石棉材质具有较高的隔热效果,避免将热量传输至釜体外部,并且石棉材质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混合反应室底端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采用倾斜面,导流板倾斜至放料阀顶端,使得在混合反应室内的物质在排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流出,减少了浪费,在支脚底端设置的防滑橡胶垫,可以避免反应釜在放置时对地面造成磕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1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9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混合反应室;3.进料口;4.放料阀;5.电机;6.电磁阀;7.转动杆;8.连接杆;9.第一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1.导流板;12.温度检测器;13.显示装置;14.终端控制器;15.支脚;16.外壳;17.隔热层;18.防水层;19.电阻丝加热器;20.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光学镜头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包括釜体1、混合反应室2、进料口3、电机5、转动杆7、第一搅拌杆9、温度检测器12、显示装置13、终端控制器14、支脚15、隔热层17、电阻丝加热器19和导热片20,所述釜体1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外壳16、隔热层17和防水层18,隔热层17采用石棉材质,所述釜体1顶端设置有电机5,釜体1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进料口3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电机5和电磁阀6与终端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混合反应室2,混合反应室2内设置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穿过釜体1与电机5连接,转动杆7两侧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杆9,连接杆8设置为数根,连接杆8一端与转动杆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杆9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9竖向设置在连接杆8上,第一搅拌杆9内部设置有电阻丝加热器19,电阻丝加热器19外层设置有导热片20,所述电阻丝加热器19与终端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杆7底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横向设置在转动杆7上,所述混合反应室2底端设置设置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采用倾斜面,导流板11倾斜至放料阀4顶端,混合反应室2右侧设置有温度检测器12,所述釜体1右侧设置有显示装置13,显示装置13与温度检测器12电性连接,所述釜体1底端设置有放料阀4,放料阀4与混合反应室2相通,所述釜体1底端两侧设置有支脚15,支脚15底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综上所述,该uv胶开胶液反应釜混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釜体1顶端左侧的进料口3上设置的电磁阀6,电磁阀6通过电性连接与终端控制器14连接,通过终端控制器14可以方便进料口3开关,提高了反应釜的方便性,所述的电机5与混合反应室2内部的转动杆7连接,转动杆7两侧设置的数根连接杆8,连接杆8一端与第一搅拌杆9连接,第一搅拌杆9竖向设置在连接杆8上,转动杆7底端设置的第二搅拌杆10,第一搅拌杆9与第二搅拌杆10通过电机5的动力对混合反应室2内的uv胶进行搅拌,并且在第一搅拌杆9内部设置的电阻丝加热器19通过导热片20对混合反应室2内部进行加热,使其在混合反应室2内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提高了反应釜的实用性,在釜体1右侧设置的显示装置13与混合反应室2内部的温度检测器12连接,温度检测器12可以对混合反应室2内的温度进行检查,并通电性连接传输至显示装置13上,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温度进行实时观察,并且电阻丝加热器19与终端控制器14电性连接,可以调整电阻丝加热器19的加热温度,提高了反应釜的使用效果,在釜体1内设置的隔热层17采用石棉材质,石棉材质具有较高的隔热效果,避免将热量传输至釜体1外部,并且石棉材质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混合反应室2底端设置的导流板11,导流板11采用倾斜面,导流板11倾斜至放料阀4顶端,使得在混合反应室2内的物质在排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流出,减少了浪费,在支脚15底端设置的防滑橡胶垫,可以避免反应釜在放置时对地面造成磕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