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内燃机氨净化的分子筛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32751471发布日期:2022-12-31 01: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氨内燃机氨净化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离子交换法将氨型分子筛和铜盐溶液进行第一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固液分离、第一干燥和第一焙烧,得到负载铜分子筛;(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负载铜分子筛和溶剂进行第二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铂盐处理、蒸发、第二干燥和第二焙烧,得到所述分子筛催化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步骤(1)所述铜盐溶液所用铜盐包括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或醋酸铜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为硝酸铜;优选地,步骤(1)所述氨型分子筛包括zsm-5分子筛、ssz-13分子筛或y分子筛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步骤(1)所述铜盐溶液中铜元素的摩尔浓度为0.05-2mol/l;优选地,步骤(1)所述氨型分子筛和铜盐溶液的固液比g/ml为1:(80-15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第一混合搅拌的温度为40-60℃;优选地,步骤(1)所述第一混合搅拌的时间为4-8h。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第一焙烧的温度为400-650℃;优选地,步骤(1)所述第一焙烧的数据为4-8h。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溶剂包括水;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二混合搅拌的温度为20-40℃;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二混合搅拌的时间为0.5-3h。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铂盐处理为向第二混合搅拌所得物料中加入铂盐;优选地,步骤(2)所述铂盐处理中所用铂盐包括四氨合硝酸铂、氯铂酸、氯化铂或氯铂酸铵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为四氨合硝酸铂;优选地,步骤(2)所述铂盐处理中负载铜分子筛与所用铂盐中铂元素的质量比为1:(0.005-0.02)。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蒸发包括水浴旋转蒸发;优选地,步骤(2)所述蒸发的温度为50-80℃;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二焙烧的温度为400-650℃;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二焙烧的时间为3-7h。8.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离子交换法将氨型分子筛和铜盐溶液进行第一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固液分离、第一干燥和第一焙烧,得到负载铜分子筛;配置步骤(1)所述铜盐溶液所用铜盐包括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或醋酸铜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氨型分子筛包括zsm-5分子筛、ssz-13分子筛或y分子筛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铜盐溶液中铜元素的摩尔浓度为0.05-2mol/l;所述氨型分子筛和铜盐溶液的固液比g/ml为1:(80-150);所述第一混合搅拌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4-8h;所述
第一焙烧的温度为400-650℃,时间为4-8h;(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负载铜分子筛和溶剂进行第二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铂盐处理、蒸发、第二干燥和第二焙烧,得到所述分子筛催化剂;步骤(2)所述溶剂包括水;所述第二混合搅拌的温度为20-40℃,时间为0.5-3h;所述铂盐处理为向第二混合搅拌所得物料中加入铂盐,所述铂盐处理中所用铂盐包括四氨合硝酸铂、氯铂酸、氯化铂或氯铂酸铵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铂盐处理中负载铜分子筛与所用铂盐中铂元素的质量比为1:(0.005-0.02);所述蒸发包括水浴旋转蒸发,温度为50-80℃;所述第二焙烧的温度为400-650℃,时间为3-7h。9.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制备方法所得的分子筛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活性组分:铂0.5-2%和铜2-4%,余量为分子筛载体。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所得分子筛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包括采用所述分子筛催化剂对氨内燃机运行中形成的尾气进行催化净化;所述催化净化的温度为175-500℃;所述氨内燃机尾气中的含水量以体积百分含量计为5-15%;所述氨内燃机形成的尾气中氨气的浓度为300-1500pp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内燃机氨净化的分子筛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离子交换法将氨型分子筛和铜盐溶液进行第一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固液分离、第一干燥和第一焙烧,得到负载铜分子筛;(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负载铜分子筛和溶剂进行第二混合搅拌,之后经依次进行的铂盐处理、蒸发、第二干燥和第二焙烧,得到所述分子筛催化剂。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活性组分:铂0.5-2%和铜2-4%,余量为分子筛载体。所述用途包括采用所述分子筛催化剂对氨内燃机运行中形成的氨气进行催化净化。以解决当前的氨氧催化剂在高湿、低温环境下催化性能显著降低的问题。能显著降低的问题。能显著降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贺泓 徐光艳 安琦 刘建华 余运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