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9119发布日期:2022-09-27 20: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场地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场地中,建筑生产场所土方开挖、装车,硬破碎、气动锚杆钻孔等均会产生很大的扬尘,建筑场地外围一般是采用安装压力喷雾系统来防止场内扬尘外扬,对扬尘产生源及作业场内不能起到可靠的防尘措施,而且其安装高度、间距等因素还会影响防尘的效果。安装高压喷雾系统不仅存在上面所说的缺点,而且还存在能源浪费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该装置移动控制方便,除尘效果好,更节约水资源,实用性高。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5.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吸尘机构、降尘机构和吸尘控制系统,移动车上端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收集箱分隔成第一除尘区、第二降尘区和第三水箱放置区,吸尘机构包括连通在收集箱前端的吸尘软管、连接在吸尘软管前端的第一吸尘罩组件和设置在第三水箱放置区内的第一负压风机,收集箱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吸尘软管的转动支撑机构;
6.降尘机构包括水箱、设置在水箱内的水泵和设置在第一除尘区内的喷水组件,水箱的前部连接在第三水箱放置区内,水泵通过主送水管连接喷水组件,喷水组件上连接有第一粉尘浓度感应组件;吸尘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收集箱上的视频监控器和设置在水箱后部上的第一蓄电池、总控制器。
7.优选的,所述移动车包括移动架和连接在车架下端的两组行走轮组件,车架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轮组件的第二蓄电池,第二蓄电池通过电线与总控制器连接;
8.收集箱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上的壳盖,壳体前方的车架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总控制器内设置有移动信号传输模组和gps定位器。
9.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呈长方形板状,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壳体内;
10.第一分隔板的上部内开设有第一条形通气孔,第二分隔板的上部内开设有隔板槽口,隔板槽口内设置有板体支架,板体支架内设置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连接在水箱的前部上端。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除尘区的底部内设置有排污倾斜垫块,排污倾斜垫块的右端高于左端;第一除尘区的底部左端的收集箱上开设有排污孔,排污孔内设置已有排污塞。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除尘区的底部内设置有粉尘收集抽屉,粉尘收集抽屉内设置有粉尘收集袋,第二除尘区的底部左端的收集箱上设置有抽屉安装口,抽屉安装口上连接有
密封转动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风机连接在壳体的后内壁上,第一负压风机后端的壳体后内壁上连接开设有换气孔,总控制器连接在换气孔上方的壳体后外壁上,第一蓄电池连接在换气孔下方的壳体后外壁上。
14.优选的,所述喷水组件包括喷水定位管,喷水定位管通过喷水转接管连接有喷头,喷水转接管内设置有喷水电磁阀;第一粉尘浓度感应组件包括喷水控制器和粉尘浓度感应器,喷水控制器连接在喷水定位管侧端,粉尘浓度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支架与喷水转接管侧壁连接,喷水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粉尘浓度感应器和喷水电磁阀。
15.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连接在收集箱前端的第一横撑板,第一横撑板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撑转轴连接有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的侧端通过第一伸缩电液压缸与收集箱前端面连接,第一转动板的前端连接第二横撑板。
16.优选的,所述吸尘软管安放在第一横撑板和第一转动板上,第一吸尘罩组件包括连接在吸尘软管端部的吸尘定位管,吸尘定位管通过卡套与第二横撑板连接,吸尘定位管的前端连接有吸尘罩,吸尘定位管内设置有第二负压风机。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上述移动式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新颖,可进行远距离操作使用,该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干湿除尘区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粉尘的收集,提高了粉尘收集和清理的效率,整体结构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9.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移动式除尘装置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21.图2是移动式除尘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结合图1和图2,一种移动式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1、吸尘机构2、降尘机构3和吸尘控制系统4,移动车1上端设置有收集箱5,收集箱5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52和第二分隔板53,第一分隔板52和第二分隔板53将收集箱分隔成第一除尘区6、第二降尘区7和第三水箱放置区。
26.吸尘机构2包括连通在收集箱5前端的吸尘软管21、连接在吸尘软管21前端的第一吸尘罩组件22和设置在第三水箱放置区8内的第一负压风机23,收集箱5的前端设置有用于
支撑吸尘软管21的转动支撑机构9。
27.降尘机构3包括水箱31、设置在水箱31内的水泵32和设置在第一除尘区6内的喷水组件33,水箱31的前部连接在第三水箱放置区8内,水泵32通过主送水管34连接喷水组件33,喷水组件33上连接有第一粉尘浓度感应组件35。
28.吸尘控制系统4包括设置在收集箱5上的视频监控器41和设置在水箱31后部上的第一蓄电池42、总控制器43,总控制器43内设置有移动信号传输模组,工作人员操作移动终端或电脑终通过无线信号控制总控制器43,并通过视频监控器观察除尘装置所处的环境。
29.移动车1包括车架11和连接在车架11下端的两组行走轮组件12,车架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轮组件12的第二蓄电池13,第二蓄电池13通过电线与总控制器43连接。
30.收集箱5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上的壳盖,壳体前方的车架上设置有第一挡板51,在不工作时,第一挡板51用于收纳支撑吸尘软管21和部分转动支撑机构9。
31.第一分隔板52和第二分隔板53均呈长方形板状,第一分隔板52和第二分隔板53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壳体内。
32.第一分隔板52的上部内开设有第一条形通气孔54,第二分隔板53的上部内开设有隔板槽口,隔板槽口内设置有板体支架55,板体支架55内设置有过滤网板56,过滤网板56连接在水箱31的前部上端。
33.第一除尘区6的底部内的收集箱5内设置有排污倾斜垫块61,排污倾斜垫块61的右端高于左端;第一除尘区6的底部左端的收集箱5上开设有排污孔62,排污孔62内设置已有排污塞。
34.第二除尘区7的底部内设置有粉尘收集抽屉71,粉尘收集抽屉71内设置有一次性的粉尘收集袋,第二除尘区7的底部左端的收集箱5上设置有抽屉安装口,抽屉安装口上连接有密封转动门72。
35.第一负压风机23连接在壳体的后内壁上,第一负压风机23后端的壳体后内壁上连接开设有换气孔24,总控制器43连接在换气孔24上方的壳体后外壁上,第一蓄电池42连接在换气孔24下方的壳体后外壁上,第一蓄电池42为吸尘机构2、降尘机构3和吸尘控制系统4中部的部件供电。
36.喷水组件33包括喷水定位管331,喷水定位管331通过喷水转接管332连接有喷头333,喷水转接管332内设置有喷水电磁阀;第一粉尘浓度感应组件35包括喷水控制器351和粉尘浓度感应器352,喷水控制器351连接在喷水定位管331侧端,粉尘浓度感应器352通过感应器支架353与喷水转接管332侧壁连接,喷水控制器351通过电线连接粉尘浓度感应器352和喷水电磁阀。
37.转动支撑机构9包括垂直连接在收集箱5前端的第一横撑板91,第一横撑板91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撑转轴92连接有第一转动板93,第一转动板93的侧端通过第一伸缩电液压缸94与收集箱5前端面连接,第一转动板93的前端连接第二横撑板94。
38.吸尘软管21安放在第一横撑板91和第一转动板93上,第一吸尘罩组件22包括连接在吸尘软管21端部的吸尘定位管95,吸尘定位管95通过卡套与第二横撑板84连接,吸尘定位管95的前端连接有吸尘罩96,吸尘定位95管内设置有第二负压风机97。
39.实施例2
40.结合图1和图2,上述移动式除尘装置用于机场道面更换或维修施工时,要求在不
停航的条件下施工,所以机场道面施工的进场施工人数受到限制。
41.使用行进时通过视频监控器、移动信号传输模组和gps定位器的配合,操作集除尘装置进入到目标区域或移动操控人附近。使用前,清理集除尘装置的第一除尘区6、第二降尘区7内的废料及灰尘,及时清理或更换过滤网板56。使用前,调节转动支撑机构9用于调整第一吸尘罩组件22的吸尘角度。
42.工作时,第一吸尘罩组件22通过负压风机的作用下,将扬尘吸入到收集箱内,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粉尘浓度感应组件,粉尘浓度感应组件检测到粉尘浓度国高时,喷水组件喷洒水雾进行降尘,当粉尘浓度偏低时,喷水组件不工作,通过第一降尘区、第二降尘区和过滤网板进行降尘。当进行第一除尘区通过排污孔进行废物的排出,第二除尘区7的底部内设置有粉尘收集抽屉71,清理时,更换粉尘收集抽屉内的一次性的粉尘收集袋。
43.上述移动式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新颖,可进行远距离操作使用,该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干湿除尘区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粉尘的收集,提高了粉尘收集和清理的效率,整体结构新颖,实用性强。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