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型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289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型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微孔过滤管和中空纤维为过滤介质的管道型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
在现有水处理技术中,常规水处理流程大都设置沉淀(澄清)池及过滤池,通过投加混凝剂及消毒剂完成水的净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沉淀(澄清)池需定时排泥,过滤池则需定时冲洗,以保持良好的沉淀及过滤效果。这种传统的水处理装置的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总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实现自动化运行困难,而且设备不能移动,无法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近年来,国内也有采用微孔滤管的水处理装置问世。例如中国专利90207685“一种新型精细水质过滤器”,它是由多根竖排的微子烧结复合滤管为滤芯,管盒的集水腔以排液管与集水输出管连通,运用反吹方式清洗。上述结构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处理质量,但仍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进入过滤器的水只有一个出口即集水出口,所有的水经过微孔滤管过滤后,必将留下大量沉渣,为维持过滤器正常运行,需频繁地进行反冲洗,它所采用的反吹清洗方式,需配以空压机、气罐等设备,过滤间断运行,能耗大、费用高。2.采用立式安装,连接管路复杂,切换阀门多。若延伸至工业给水及污水处理,投资大、自动化运行困难,最终导致单位占地面积产水量少。3.过滤介质只采用了微孔滤管,比较单一,无法取得更优质的处理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过滤和冲洗过程合二为一、采用双重过滤介质过滤、外压式、水平安装的管道型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管道式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源水进口和清水出口的外壳体,外壳体前部设前布水室通源水进口,中部设过滤室通源水出口,后部设集水室通清水出口,过滤室与集水室之间设分隔板;过滤室内水平设置的微孔滤管,微孔滤管与前布水室相邻一端为封口的,另一端固定在分隔板上。
除此之外微孔滤管内还可分布至少一组中空纤维,中空纤维的端部与微孔滤管管口之间密封固定,只留出中空纤维的中孔与集水室相通,微孔滤管至少设一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在后布水室设源水出口,使水流进入滤室时,一部分水因水压作用进入微孔滤管过滤后流向集水室,另一部分则经微孔滤管表面冲刷其表面沉积的杂质后流向后布水室,再经源水出口流出。当微孔滤管内分布有中孔纤维时,源水进入微孔滤管后,由于通向集水室的通道被中孔纤维的端部密封,迫使水流再进入中孔纤维过滤,清水由中孔流向集水室。这样被处理水的过滤与微孔滤管的冲洗合二为一,利用水流流体的剪切力作用,大大减少过滤杂质在微孔滤管表面的沉积,从而极大地延长正常过滤时间。本实用新型勿需进行频繁的高压气、水联合反冲洗以维持正常的过滤过程,过滤不需间断运行,处理水质好,浊度低于0.5NTV,节省能量且费用低。
2.在过滤流态上,由于改微孔滤管的内压式过滤为外压式过滤,在不变更滤管直径的前提下,过滤面积有较多的增加。相应地在不变更水压前提下,过滤滤速减小。通过改变微孔滤管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隙,滤管表面的冲洗流速可以有所增大,相应地提高了冲洗效果,延长了过滤周期。
3.采用微孔滤管与中空纤维双重过滤,大大提高了过滤质量。
4.拆卸方便,可使所有的微孔滤管全部裸露,从而给不定期的澈底清洗或再生带来方便。
5.本实用新型安装工位为水平式,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占地面积的产水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图;图3为微孔滤管截面图。
图中1.外壳体2.微孔滤管3.中空纤维4.布水室5.集水室6.分隔板7.过滤室8.源水进口9.源水出口10.清水出口实施例如
图1所示,过滤器外壳体1的内部,包括前部的布水室4通源水进口8,中部的过滤室7通源水出口9,和后部的集水室5通清水出口10,过滤室7与集水室5之间由分隔板6隔断,一组微孔滤管2水平设置于过滤室7内,微孔滤管2与布水室4相邻一端封口,另一端则因定在分隔板6上并与集水室5相通。
如图2所示,本装置还有另一种结构,它在每根微孔滤管2内还设有多根中空纤维3形成中空纤维束,每根中空纤维3的端部与微孔滤管2管口之间密封固定,只留出中空纤维3的中孔与集水室5相通,这样可迫使进入微孔滤管的水再渗进中空纤维3,经双重过滤后流出。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特制的微孔滤管(如图3所示)和中空纤维两种介质作过滤元件、滤管及中空纤维的微细滤孔是由材质结构在设定的生产工艺中形成的。采用何种处理工艺流程需要根据被处理水水质的不同,并选用合适的微孔滤管及中空纤维。它可有效地过滤泥砂、悬浮物以及细菌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来实现的装置在系统和管道上的过滤器,可通过水泵(高位水池、箱)向过滤器供水。通过前布水室4,过滤室7,利用水的渗透压力,沿程均匀地进入微孔滤管2的外管壁,随后进入过滤室7后再沿程均匀地进入中空纤维3的外管壁。此时,水中所含的微细杂质及细菌分别被微孔滤管2和中空纤维3管壁上的微细小孔先后两度截留。进入微孔滤管2管壁弯弯曲曲多孔的立体网孔“卡”住部分微细杂质,多数则构成附在滤管外管壁上薄薄的滤膜,可供进一步筛滤、吸附与凝聚去除细小的杂质。小于微孔滤管2所能截留的更细小杂质则在进入微孔滤管2内部,再次被中空纤维3的微细小孔所截留。清水刚源源不断汇入集水室内,再通过清水出口10汇流至贮水容器(池,箱)。而水中较粗的杂质则被滤膜提截,沉积于微孔滤管2中的外表面,利用水流的剪切力作用,由流向过滤室7下部源水出口9的水流带走。
本实用新型在运行中可以连续不断的过滤,由于过滤与反冲洗同时进行,利用水流流体剪切力的作用,大大减少过滤杂质在微孔滤管这一过滤介质表层上的沉积,从而极大地延长了正常过滤之过程,勿需进行频繁地周期性气水联合反冲洗,则可维持正常的水处理过程。由于通过微孔滤管后,水中的微细杂质已经很少,所以中空纤维即令通过长时间的过滤也并不需要进行反冲洗。在一定的水处理条件及选用的过滤参数恰当时,此一正常过滤周期可长达数年以上。
非正常的过滤条件下,诸如源水水质超出允许处理范围,水质变化剧烈情况下,本装置在结构上可以方便地拆卸,裸露出全部滤芯,然后用清水辅以软毛刷轻轻刷洗微孔滤管之表层,则可完全恢复正常。成系统的装置工作时,可在管路上连结清水反冲洗管路和化学洗再生管路。运行中可分区分段或分支逐一在过滤中不定期插入清洗程序,以保证过滤生产的连续性。
上述过滤的多个组合则可适应不同处理水量的水处理车间及水处理厂。
权利要求1.管道式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包括设有源水进口(8)和清水出口(10)的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前部设前布水室(4)通源水进口(8),中部设过滤室(7)通源水出口(9),后部设集水室(5)通清水出口(10),过滤室与集水室之间设分隔板;过滤室内水平设置微孔滤管(2),微孔滤管(2)与前布水室(4)相邻一端封口,另一端固定在分隔板(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滤管内分布有至少一组中空纤维(3),中空纤维(3)的端部与微孔滤管(2)管口之间密封固定,只留出中空纤维(3)的中孔与集水室(5)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式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滤管(2)至少设一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型双重微滤水处理装置,分前部的布水室、中部的过滤室和后部的集水室,微孔滤管水平设置于过滤室内,一端封口,另一端通过分隔板与集水室相通,微孔滤管内设一组中空纤维,其端部与微孔滤管管口之间密封固定,只留中孔与集水室相通。本装置将过滤和冲洗合二为一,双重介质过滤,过滤质量高,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01D63/02GK2341702SQ9822935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1日
发明者张大川 申请人:张大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