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043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烷基化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烷基化反应是指烷烃与烯烃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以加成反应为主的化学反应,烷基化反应生成的烷基化油需在闪蒸罐进行闪蒸,将油气分离,液体为反应产物烷基化油和循环冷剂,气相为未反应的异丁烷和正丁烷进入压缩系统循环,如果闪蒸罐结构不合理,容易带酸进行循环系统,导致设备腐蚀严重,循环冷剂和反应产物泵发生严重汽蚀现象,液位计接管堵塞,严重影响操作与控制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主要是由进料口、冷凝剂出口、油气出口、罐体、出料口、控制阀、循环系统入口、凸台形隔板、漏油口、滤油网和闪蒸系统组成,所述的罐体被凸台形隔板从中间隔开,分成上腔和下腔,在凸台形隔板凹侧的罐体上设置有冷凝剂出口,进料口设置在罐体上部凸台形隔板以上的位置,并与冷凝剂出口垂直,凸台形隔板上凸台面上设置有漏油口,在其下方设置有滤油网,在罐体下部固定连接有闪蒸系统,闪蒸系统下部连接有出料口,在闪蒸系统之上凸台形隔板之下并与冷凝剂出口垂直的罐体位置上设置有油气出口,所述的循环系统入口设置在罐体上部,所述的进料口,冷凝剂出口、出料口位置设置有控制阀。
[0006]所述的凸台形隔板为一圆形板上设有一个凸台的板状结构,并与罐体焊接连接。
[0007]所述的闪蒸系统为盆状结构。
[0008]所述的滤油网为菱形网状结构,菱形大小根据烷基化油粘度而定。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密度差将冷凝剂,烷基化油和未反应的异丁烷和正丁烷,节能高效,过滤与闪蒸分离,使闪蒸产生的酸性气体不能进入压缩循环系统,提离了设备的可靠性,机泵运行平稳,长周期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1-进料口,2-冷凝剂出口,3-油气出口,4-罐体,5-出料口,6-控制阀,7_循环系统入口,8-凸台形隔板,9-漏油口,10-滤油网,11-闪蒸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主要是由进料口 1、冷凝剂出口 2、油气出口 3、罐体4、出料口 5、控制阀6、循环系统入口 7、凸台形隔板8、漏油口 9、滤油网10和闪蒸系统11组成,所述的罐体4被凸台形隔板8从中间隔开,分成上腔和下腔,在凸台形隔板8凹侧的罐体4上设置有冷凝剂出口 2,进料口 I设置在罐体4上部凸台形隔板8以上的位置,并与冷凝剂出口 2垂直,凸台形隔板8上凸台面上设置有漏油口9,在其下方设置有滤油网10,在罐体4下部固定连接有闪蒸系统11,闪蒸系统11下部连接有出料口 5,在闪蒸系统11之上凸台形隔板8之下并与冷凝剂出口 2垂直的罐体4位置上设置有油气出口 3,所述的循环系统入口 7设置在罐体4上部,所述的进料口 I,冷凝剂出口
2、出料口 5位置设置有控制阀6。所述的凸台形隔板8为一圆形板上设有一个凸台的板状结构,并与罐体4焊接连接。所述的闪蒸系统11为盆状结构。所述的滤油网10为菱形网状结构,菱形大小根据烷基化油粘度而定。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主要是由进料口、冷凝剂出口、油气出口、罐体、出料口、控制阀、循环系统入口、凸台形隔板、漏油口、滤油网和闪蒸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被凸台形隔板从中间隔开,分成上腔和下腔,在凸台形隔板凹侧的罐体上设置有冷凝剂出口,进料口设置在罐体上部凸台形隔板以上的位置,并与冷凝剂出口垂直,凸台形隔板上凸台面上设置有漏油口,在其下方设置有滤油网,在罐体下部固定连接有闪蒸系统,闪蒸系统下部连接有出料口,在闪蒸系统之上凸台形隔板之下并与冷凝剂出口垂直的罐体位置上设置有油气出口,所述的循环系统入口设置在罐体上部,所述的进料口,冷凝剂出口、出料口位置设置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系统为盆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网为菱形网状结构,菱形大小根据烷基化油粘度而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烷基化闪蒸生产装置,主要是由进料口、冷凝剂出口、油气出口、罐体、出料口、控制阀、循环系统入口、凸台形隔板、漏油口、滤油网和闪蒸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度差将冷凝剂,烷基化油和未反应的异丁烷和正丁烷,节能高效,过滤与闪蒸分离,使闪蒸产生的酸性气体不能进入压缩循环系统,提离了设备的可靠性,机泵运行平稳,长周期安全生产。
【IPC分类】B01D36-00
【公开号】CN204428956
【申请号】CN201420800100
【发明人】王金刚, 范立岩, 张建伟
【申请人】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