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081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前置风机、分液罐、吸收塔、吸附塔、生物处理装置、排出风机和排气筒;所述排出风机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筒下端的排气筒进口相连通,排气筒上端的排气筒出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吸附塔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真空泵、汽液分离器相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上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进口相连通;前置风机进口通过管道与浓度较高的气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的气体成分及浓度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不仅处理气体效果显著,而且成本低,后续处理难度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回收有机物。
【专利说明】
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石油化工废水逸散产生的废气浓度高,气量大,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着国家对环境及企业废气排放标准的严格控制,国家最近出台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放的气体种类和排放标准做了严格要求,而且这类气体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采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实现气体的达标排放。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能够高效去除以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气体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前置风机、分液罐、吸收塔、吸附塔、生物处理装置、排出风机和排气筒;所述排出风机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筒下端的排气筒进口相连通,排气筒上端的排气筒出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吸附塔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真空栗、汽液分离器相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上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进口相连通;前置风机进口通过管道与浓度较高的气源相连通;所述吸附塔内设置有活性炭床;所述活性炭床内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内设置有错气介质和生物滤球。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装置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栗,所述循环栗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单元上端进口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滴滤段和过滤段,所述滴滤段和过滤段上方均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栗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装置进口通过管道与新鲜水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吸附剂返回栗、吸附剂储罐、抽入栗相连通;所述抽入栗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塔相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装置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污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塔根据进气浓度选择一级或多级串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塔根据进气气量选择两座或多座并联。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石油石化行业气体的组成特点,实现气体的达标排放要求,采用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对废气进行有效治理,针对不同的气体成分及浓度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而且本技术采用的是化学吸收、化学吸附、生物降解等单独作用或组合作用,不仅处理气体效果显著,而且成本低,后续处理难度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场、罐区、仓储区等生产过程产生废气的治理;可回收有机物。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前置风机;2、分液罐;3、吸收塔;4、吸附塔;5、生物处理装置;6、排出风机;7、排气筒;8、吸附剂返回栗;9、吸附剂储罐;10、抽入栗;11、真空栗;12、汽液分离器;13、循环栗;
14、排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前置风机1、分液罐2、吸收塔3、吸附塔4、生物处理装置
5、排出风机6和排气筒7;所述排出风机6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筒7下端的排气筒7进口相连通,排气筒7上端的排气筒7出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吸附塔4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真空栗11、汽液分离器12相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12上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3进口相连通;前置风机I进口通过管道与浓度较高的气源相连通;所述吸附塔4内设置有活性炭床;所述活性炭床内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内设置有错气介质和生物滤球。
[0021]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侧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栗13,所述循环栗13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单元上端进口相连通。
[0022]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包括滴滤段和过滤段,所述滴滤段和过滤段上方均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栗13相连通。
[0023]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进口通过管道与新鲜水相连通。
[0024]所述吸收塔3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吸附剂返回栗8、吸附剂储罐9、抽入栗10相连通;所述抽入栗10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塔3相连通。
[0025]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侧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污装置14。
[0026]所述吸附塔4根据进气浓度选择一级或多级串联。
[0027]所述吸附塔4根据进气气量选择两座或多座并联。
[00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9]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气源通过前置风机I将气体引入,收集的废气经分液罐2引入吸收塔3,大部分废气被吸收剂吸收,含少量废气的尾气通入吸附塔4进行深度吸附后进入二段生物单元的生物处理装置5。当吸附塔4中吸附剂达到吸附穿透点时,进行解吸操作。
[0030]解吸出的废气经过真空栗11后,任何凝结的液态烃会在汽液分离器12中依靠重力分离下来进行回收。在汽液分离器12中分离出的油气再回到吸收塔3,与收集的废气一起被再次吸收。吸收塔3塔顶排放的低浓度废气(油气)进入活性炭床入口,与含烃气体气混合后进入活性炭床再次被吸附。经过吸附后排出的废气浓度已大大降低,再进入二级生物装置的生物处理装置5实现深度处理。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前置风机(1)、分液罐(2)、吸收塔(3)、吸附塔(4)、生物处理装置(5)、排出风机(6)和排气筒(7);所述排出风机(6)出口通过管道与排气筒(7)下端的排气筒(7)进口相连通,排气筒(7)上端的排气筒(7)出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吸附塔(4)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真空栗(11)、汽液分离器(12)相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12)上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3)进口相连通;前置风机(I)进口通过管道与浓度较高的气源相连通;所述吸附塔(4)内设置有活性炭床;所述活性炭床内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内设置有错气介质和生物滤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侧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栗(13),所述循环栗(13)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单元上端进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包括滴滤段和过滤段,所述滴滤段和过滤段上方均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栗(1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进口通过管道与新鲜水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3)下端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吸附剂返回栗(8)、吸附剂储罐(9)、抽入栗(10)相连通;所述抽入栗(1)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塔(3)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5) —侧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污装置(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4)根据进气浓度选择一级或多级串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与生物法联合作用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4)根据进气气量选择两座或多座并联。
【文档编号】B01D53/75GK205672755SQ20162034654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公开号201620346544.8, CN 201620346544, CN 205672755 U, CN 205672755U, CN-U-205672755, CN201620346544, CN201620346544.8, CN205672755 U, CN205672755U
【发明人】赵力, 何琳娜, 张葵红, 冯成义, 刘莹莹, 陈韶军
【申请人】北京沃太斯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