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16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选矿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铁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
背景技术
:某矿井铁多金属矿的原矿化学分析以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中主要可回收元素为铁、锌、铜。综合回收元素硫、银。矿石含铜1.20%,含磁性铁19.35%,含硫3.10%,含锌0.64%。矿石中氧化钙含量达12.10%,对目的矿物的回收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黄铜矿、磁铁矿、闪锌矿自然粒度均较粗,但它们各自与其他金属矿物嵌布关系紧密,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脉石矿物彼此之间相互包裹,多呈港湾状接触,紧密共生,完全单体解离较为困难,因而影响到精矿产品质量。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综合获取铁多金属矿中的多种有用物质,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采用先浮后磁的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矿进行磨矿;步骤2,进行铜浮选;步骤3,进行锌硫混合浮选并再磨分离;步骤4,进行弱磁选选铁。所述步骤1中,以原矿质量为基础,在磨矿机中加水将矿浆浓度调至67%,加入石灰500g/t磨至75%以上颗粒的粒径小于0.074mm。所述步骤2中,铜浮选过程包括: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三次精选,其中,粗选时依次加入500g/t硫酸锌、500g/t亚硫酸钠、60g/tAP和10g/tBK204,扫选时依次加入200g/t硫酸锌、200g/t亚硫酸钠和20g/tAP,一次精选时加入200g/t石灰和200g/t硫酸锌,二次精选时加入100g/t石灰和100g/t硫酸锌。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和一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回送进行粗选,二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回送进行一次精选,三次精选得得的中矿回送进行二次精选。所述步骤3中,锌硫混合浮选的过程包括: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二次精选,其中,粗选时依次加入200g/t六偏磷酸钠、600g/t硫酸铜、80g/t丁黄药和10g/tBK204,扫选时依次加入200g/t硫酸铜和30g/t丁黄药。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和一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回送进行粗选,二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回送进行一次精选。所述再磨分离的过程是:将锌硫混合浮选得到的精矿磨至80.82%以上颗粒的粒径小于0.044mm,然后加入1000g/t石灰进行锌硫分离得到锌精矿和硫精矿1,将锌精矿进行弱磁选得到磁性锌精矿和非磁锌精矿。所述步骤4中,弱磁选选铁的过程包括: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二次精选,其中,粗选时依次加入1500g/t硫酸和40g/t丁黄药,一次扫选时加入70g/t硫酸和20g/t丁黄药,二次扫选时加入10g/t丁黄药,二次精选得到硫精矿2,二次扫选得到的中矿依次进行弱磁选粗选和弱磁选精选,得到铁精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流程选别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1.47%,铜回收率91.18%;铜精矿中含银188g/t,银回收率76.24%;锌精矿锌品位42.80%,锌回收率48.90%;铁精矿铁品位67.49%,铁回收率63.38%。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原矿X衍射图谱。图2是本发明黄铜矿工艺粒度分布直方图。图3是本发明闪锌矿工艺粒度分布直方图。图4是本发明磁铁矿工艺粒度分布直方图。图5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进行矿石物质组成研究,结果如下:1、原矿化学全分析、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1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元素TFeFeOCaOMgOSiO2Al2O3K2O含量/10-227.7516.0512.304.4136.114.910.69元素Na2OCuZnPbSAsNi含量/10-20.601.200.640.00473.170.0200.0024元素PCoMnBaCrTi/含量/10-20.0300.00910.300.0300.00420.16/元素AuAg含量/10-60.0613.0注:矿石密度3.32由表1可以看出,该铁多金属矿中铜1.20%,锌0.64%,铁27.75%。此外,矿石中还含有硫3.17%,CaO12.30%,银13g/t。表2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相名称硫酸铜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合计含量%0.00210.0390.0710.140.951.199分布率%0.173.245.9011.5279.17100.00结合氧化铜:包裹在脉石中微细粒的硫化铜矿物从铜的物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矿中铜主要以原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占总铜量的79.17%,次生硫化铜占总铜量的11.52%,其次结合氧化铜所占比例较大,占总铜量的5.90%。表3原矿锌分析物相结果相名称硫酸锌氧化锌硫化锌硅酸锌合计含量%0.00250.0800.4510.0950.6286分布率%0.4112.7471.8015.06100.00从锌的物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矿石中的锌主要以硫化锌的形式存在,占总锌量的71.80%,其次为硅酸锌,占总锌量的15.06%,再次为氧化锌占总锌量12.74%,硫酸锌所占比列为0.41%。表4原矿铁分析物相结果从铁的物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矿石中的磁性铁主要以磁铁矿、磁黄铁矿的形式存在,占总铁量的70.27%,其次为赤褐铁矿中的铁,占总铁量的11.43%,另外硫化铁、菱铁矿和硅酸铁三者占总铁量的18.3%,含铁28.89%,其中磁性铁(MFe)含量为19.35%,FeO含量为16.05%,磁性铁占有率为MFe/TFe=69%,属磁铁矿石。这其中硫化铁为铁精矿杂质,需予以脱除,硅酸铁则为选矿不可回收的铁。2、矿石的矿物组成为了研究矿石中主要矿物组成,本发明进行了X衍射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图1。表5原矿X衍射分析结果PeakNO.2ThetaD-valueIntensity110.4408.4665183218.6404.7563132326.6403.3434170428.4403.1357171529.4803.02741030630.1602.9607215733.2802.6899115825.4802.5280532936.6402.45061161043.1602.09431571147.6001.90881341257.0001.61431721362.6001.4827147从原矿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矿石主要组成矿物有:辉石、角闪石、石英、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3、矿石中矿物组成为了确定矿石中矿物组成,本发明对矿石进行了进一步的光片、薄片鉴定,人工重砂鉴定等分析。各种矿物含量见表6。表6矿石中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透闪石辉石石英方解石磁铁矿赤铁矿13.19.626.214.422.95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其他3.12.82微量0.80.14、矿石与矿物的结构构造4.1、矿石的结构主要有海绵陨铁结构、包含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矿石中金属矿物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构成海绵陨铁结构。矿石中可见黄铜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相互包裹,构成包含结构。矿石中透闪石、透辉石结晶较好,晶形完整,构成自形半自形结构。大部分闪锌矿和黄铜矿等矿物晶形较差,呈他形粒状结构。4.2、矿石与矿物构造矿石呈灰黑色,发育块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矿石中矿物没有定向性,整体构成块状构造。矿石中磁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矿物呈团块状分布,构成团块状构造。部分矿石中磁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呈浸染状分布,构成浸染状构造。矿石中碳酸盐等矿物呈脉状分布,构成脉状构造。4.3、矿石类型矿石具有块状构造,赋矿围岩为透辉石透闪石岩,是矽卡岩的一种。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等矿物,可见少量的黄铁矿和方铅矿等矿物。矿石氧化不明显。根据矿石性质,可认为该矿为矽卡岩型铁铜锌矿。5、矿石中主要矿物工艺特征5.1黄铜矿黄铜矿是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的含量为3.1%。矿石中黄铜矿自然粒度较粗,一般在0.1mm以上,没有发现粒度小于0.02mm的黄铜矿。部分黄铜矿常呈他形晶粒状、网脉状、蠕虫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间隙或被包裹在脉石矿物中,边界不规则。矿石中也可见黄铜矿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状交代黄铁矿。局部可见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铁矿紧密共生或者相互包裹。在一些颗粒较大的黄铜矿晶体中有其他硫化物,如黄铁矿、闪锌矿等交代黄铜矿零星分布。由于黄铜矿和其他金属矿物呈港湾状接触,紧密共生。因此只能统计黄铜矿的工艺粒度。统计结果见表7,图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黄铜矿粒度主要分布在0.1mm粒级以上,0.0385mm—0.02mm粒度区间粒级分布率为11.47%。表7黄铜矿工艺粒度统计表粒级(mm)分布率/%累计分布率/%0.02~0.038511.4711.470.0385~0.07414.5326.000.074~0.115.5141.510.1~0.1521.1162.620.15~0.218.3180.930.2~0.519.07100.00合计100.005.2闪锌矿闪锌矿是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的含量为0.8%。该矿石中闪锌矿常呈他形粒状分布于脉石矿物或黄铜矿、黄铁矿中。闪锌矿多具有不规则状晶形,一般粒度中等偏粗,是闪锌矿产出的主要形式。闪锌矿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紧密共生。黄铜矿中常见闪锌矿,闪锌矿中也常分布乳滴状黄铜矿,对闪锌矿选矿有一定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得知该矿石中闪锌矿为铁闪锌矿,平均含锌54.87%,含硫28.30%,含铁量最高到22.78%,平均含铁量17.65%。矿石中闪锌矿自然粒度较粗,但是由于闪锌矿和其他金属矿物呈港湾状接触,甚至被黄铜矿等矿物包裹,因此只能统计闪锌矿的工艺粒度。统计结果见表8,图3。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闪锌矿工艺粒度主要分布在0.074mm以上,占65.66%,0.02mm以下闪锌矿分布率为6.46%,但由于闪锌矿与其他矿物紧密共生、极细粒闪锌矿含量较高,这也是影响闪锌矿选矿的主要因素之一。表8闪锌矿工艺粒度统计表粒级(mm)分布率/%累计分布率/%-0.026.466.460.02~0.038511.7718.230.0385~0.07416.1134.340.074~0.121.8256.160.1~0.1518.4974.650.15~0.217.2491.890.2~0.58.11100.00合计100.005.3磁铁矿磁铁矿是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的含量为21.9%。粒度都比较粗大,大多在0.1mm以上,多以自形、半自形晶紧密镶嵌出现,常与黄铜矿、黄铁矿等连生。部分磁铁矿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紧密共生,甚至相互包裹,部分磁铁矿与其他矿物呈港湾状接触,对磁铁矿选矿有一定的影响。矿石中磁铁矿自然粒度较粗,但由于磁铁矿和其他矿物呈港湾状接触,因此只能统计磁铁矿的工艺粒度。统计结果见表9,图4。表9磁铁矿工艺粒度统计表粒级(mm)分布率/%累计分布率/%-0.026.316.310.02~0.03855.2911.600.0385~0.0749.8721.470.074~0.126.1647.630.1~0.1531.5479.170.15~0.214.3193.480.2~0.56.52100.00合计100.00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磁铁矿工艺粒度主要分布在0.074mm以上,0.02mm以下含量为6.31%,相对来说对磁铁矿选矿有利。5.4磁黄铁矿磁黄铁矿部分在矿石中集中分布,粒度大多数在0.1mm以上。部分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状与黄铜矿和闪锌矿紧密共生。部分还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对黄铜矿、闪锌矿和磁铁矿选矿有一定的影响。5.5黄铁矿该矿石中的黄铁矿是主要的硫化物,且粒度较粗,一般与黄铜矿、闪锌矿及磁铁矿等主要金属矿物紧密伴生,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状、条带状及集合体状赋存于脉石矿物及脉石矿物间隙中,常与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等相互交代、连生。粒度大多数在0.1mm以上。矿石中除了以上金属矿物之外,还有赤铁矿和少量的方铅矿等矿物。赤铁矿在少量矿石中集中分布。其主要呈不规则状与磁铁矿共生,由于矿石中存在一定量的赤铁矿,对铁的选矿会有一定的影响。方铅矿含量很低,在矿石中零星分布。5.6脉石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和碳酸盐等矿物。透辉石是矿石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主要呈短柱状,未见定向性。透闪石是矿石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主要呈长柱状,具有弱定向性。石英是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主要呈他形粒状,分布在透闪石和透辉石之间,或呈脉状分布。碳酸盐是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其在矿石中主要呈脉状分布。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石中可利用成份为铁、铜、锌、硫。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和碳酸盐等矿物。矿石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海绵陨铁结构、包含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它形粒状结构。矿石中铜主要赋存在黄铜矿中,硫化铜占总铜的90%以上。团块状黄铜矿适宜回收,10%左右的稠密浸染、稀疏浸染状、乳滴状黄铜矿粒度微细,会影响铜的回收率。矿石中锌主要赋存在铁闪锌矿中,铁的含量较高,对选矿影响较大。矿石中铁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少量以赤铁矿的形式存在。磁铁矿与其他矿物关系密切,对于铁精矿分选造成一定困难。在此基础上进行选矿试验,以下试验流程中所用的药剂,用量均对原矿而言,单位为g/t。1、原矿粒度筛析将破碎好的试验样进行分级筛析,以初步查明矿物在各个粒级中的分布情况。原矿粒度筛析结果见表10所示。表10原矿(-1.5mm)粒度筛析结果从原矿粒度筛析结果来看,铁主要分布在-0.60—0.038mm粒级范围,品位相对原矿较高,而铜、锌、硫则随着粒级细度的提高,品位逐渐提高。对该矿来说,原矿中铜铁含量相对较高,锌硫含量相对较低。在混合浮选流程中采用先浮铜,后锌硫混浮再分离的工艺流程较为适宜。对优先浮选流程而言采用铜锌硫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即可。二者的尾矿均采用弱磁选选别磁铁矿。从前者弱磁选尾矿浮选探索试验可以看出,该矿选别的难点是各矿物单体粒度相对较粗,但各矿物之间赋存的关系比较密切,尤其的港湾状的赋存状态,在粗磨情况下单体解离度不高,有连生体存在,影响到各精矿的质量。此外磁黄铁矿比较容易氧化,在浮选过程中停留时间长,经过抑制、活化等各种作业段后浮选效果不是很好,影响铁精矿的质量。为了选择适宜的先浮后磁流程,分别进行铜优先—锌硫混浮—锌硫分离流程和铜锌硫依次浮选流程探索试验。2、浮选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1、表12。表11原矿铜优先—锌硫混浮分离—尾矿弱磁选铁探索试验结果从表11试验结果来看:原矿铜优先浮选,磨矿细度-0.074mm75%,经过一段粗选两段精选一段扫选的铜选别流程,铜精矿品位22.90%,铜作业段回收率92.61%(铜精矿+中矿1+中矿2+中矿3),指标理想。锌硫混浮分离作业段锌精矿品位38.04%,锌精矿含铁21.92%,硫精矿中锌含量为13.95%,一是说明铁闪锌矿的存在影响锌精矿质量,二是说明闪锌矿与硫铁矿的关系比较密切,锌硫混合精矿需要再磨后分离。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两段弱磁选选别,铁精矿全铁品位66.76%,铁精矿中硫含量0.85%,说明浮选过程中少部分磁黄铁矿、黄铁矿与磁铁矿关系密切,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硫化矿物的浮选,以便降低铁精矿中硫含量。表12原矿铜锌硫依次优先浮选—尾矿弱磁选探索试验结果从表12试验结果分析:原矿铜锌硫依次浮选,铜选别段磨矿细度-0.074mm75%,经过一段粗选两段精选一段扫选的流程,铜精矿品位22.51%,铜作业段回收率91.46%(铜精矿+中矿1+中矿2+中矿3),指标理想。锌选别段经过一段粗选两段精选一段扫选的流程锌精矿锌品位只有23.29%,锌精矿中铁含量24.64%,选别效果不理想。硫选别段经过一段粗选两段精选一段扫选的流程硫精矿硫品位31.09%,硫精矿中锌含量8.42%,说明硫铁矿与闪锌矿关系密切,抑制硫铁矿,部分闪锌矿也一同被抑制。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两段弱磁选选别,铁精矿全铁品位66.12%,铁精矿中硫含量0.55%,硫含量进一步得到降低。说明硫酸的活化效果优于硫酸铜的活化效果。可见,铜选别段原矿选择铜优先浮选指标理想,药剂制度简单,可操作性强。锌硫的选别由于两者关系密切,加之锌以铁闪锌矿形式存在,与黄铁矿、磁黄铁矿性质相近,原矿锌含量又较低,采用锌硫依次浮选流程,分选过程中抑制剂的控制尤为关键。锌硫混合浮选,一是能够有效回收锌硫连生体,二是由于混合浮选没有抑制硫,后续为了降低铁精矿中的硫含量而强化硫浮选过程中活化剂的添加量将会减少很多。因此,适宜该矿选别的原则工艺流程是:原矿铜优先浮选——锌硫混合浮选再磨分离——尾矿弱磁选铁下面按此选别流程进行各种条件试验后选择最优条件进行闭路验证试验。15、原矿铜优先—锌硫混浮分离—铁弱磁选闭路试验经过上述各种条件试验,最终选定了适合该矿的选矿工艺和药剂制度,结合所选择的条件综合起来进行选矿的闭路试验,目的是考察中矿返回作业段对选别指标的影响。从开路试验得知硫强化浮选活化剂采用硫酸铜,铁精矿中硫含量为0.50%,按照开路条件硫含量有些偏高,因为中矿返回势必引起硫的聚集,因此在闭路试验中将硫酸铜换成硫酸,矿浆PH调至6-7,进行硫的强化捕收。具体试验流程见图5,试验结果见表13。表13铜优先—锌硫混浮分离—铁弱磁选闭路试验结果闭路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选别,最终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1.47%,铜回收率91.18%;锌精矿:锌品位42.80%,锌回收率48.90%;硫精矿(1+2):硫品位为28.68%,硫回收率为35.24%;铁精矿:全铁含量67.49%,全铁回收率63.38%,铁精矿含硫0.50%,按照多金属矿选矿指标考量,选别指标较好。最后对所得产品进行检查,结果分别如表14、15、16、17所示。表14铜精矿产品质量检查结果成份CuPbZnSAsSbBi含量/%21.470.0423.3226.170.0280.0150.036成份Al2O3CaOMgOK2ONa2OAg/g/t/含量/%1.091.531.060.0970.075188/按照YS/T318-2007铜精矿质量标准,该产品符合三级品质量要求。铜精矿显微镜下检查结果:主要组成矿物: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和脉石矿物。黄铜矿:含量80%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85%左右,未解离黄铜矿多与其他金属矿物连体。闪锌矿:含量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50%左右,未解离闪锌矿多与黄铜矿连体。闪锌矿中多可见黄铜矿出溶体。磁黄铁矿:含量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30%左右,未解离磁黄铁矿多与黄铜矿连体。黄铁矿:含量2%左右,粒度0.01~0.15mm,单体解离度50%左右,未解离黄铁矿多与黄铜矿连体。脉石矿物:含量8%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50%左右,未解离脉石矿物多与金属矿物连体。表15锌精矿产品质量检查结果成份ZnCuSTFePbAsAg/g/t含量/%42.801.1128.6915.970.0700.07539.1成份SiO2Al2O3CaOMgOK2ONa2O/含量/%2.320.751.050.710.0340.022/按照YS/T321-2007锌精矿质量标准,该产品符合四级品质量要求。锌精矿显微镜下检查结果:主要组成矿物: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脉石矿物。闪锌矿:含量8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80%左右,未解离闪锌矿多与脉石矿物连体。闪锌矿中多可见黄铜矿出溶体。磁黄铁矿:含量6%左右,粒度0.01~0.05mm,单体解离度70%左右,未解离磁黄铁矿多与闪锌矿、脉石矿物连体。黄铜矿:含量1%左右,粒度0.01~0.05mm,单体解离度50%左右,未解离黄铜矿多与闪锌矿连体。脉石矿物:含量8%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50%左右,未解离脉石矿物多与闪锌矿连体。表16铁精矿产品质量检查结果成份TFeCuPbZnSAsPAg/g/t含量/%67.490.050.0320.050.500.00250.00822.64成份SiO2Al2O3CaOMgOK2ONa2OTiO2/含量/%2.250.731.010.880.0350.0400.049/铁精矿除硫含量超标外,其他指标符合铁精粉C67品级。(S<0.40%)铁精矿显微镜下检查结果:主要组成矿物:磁铁矿和脉石矿物,可见少量的黄铜矿等矿物、磁黄铁矿等矿物。磁铁矿:含量8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90%左右,未解离磁铁矿多与脉石矿物连体。磁黄铁矿:含量少量,粒度0.01~0.05mm,单体解离度30%左右,未解离磁黄铁矿多与脉石矿物、磁铁矿连体。黄铜矿:含量少量,粒度0.01~0.05mm,多未单体解离,未解离黄铜矿多与脉石矿物、磁铁矿连体。脉石矿物:含量1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20%左右,未解离脉石矿物多与磁铁矿连体。表17硫精矿产品质量检查结果成份TFeCuPbZnSAsP含量/%45.330.890.0802.4228.660.160.015成份Al2O3CaOMgOK2ONa2OAg/g/t/含量/%1.401.971.700.160.1238/按照YB/T733-2007供制酸、烧硫磺硫用硫精矿质量标准,该产品达到LJK-28牌号。硫精矿显微镜下检查结果:主要组成矿物: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和脉石矿物。磁黄铁矿:含量75%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70%左右,未解离磁黄铁矿多与脉石矿物连体。黄铜矿:含量1%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30%左右,未解离黄铜矿多与磁黄铁矿连体。黄铁矿:含量1%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70%左右,未解离黄铁矿多与脉石矿物连体。脉石矿物:含量23%左右,粒度0.01~0.1mm,单体解离度30%左右,未解离脉石矿物多与磁黄铁矿连体。本发明的伴生元素回收及三废处理从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可知,原矿中达到综合利用的元素有硫、银,经过浮选后硫、银分别在铜精矿、硫精矿中得到了富集,从表4-21分析结果来看,通过铜优先浮选流程所得铜精矿中含硫26.17%,硫回收率41.33%;含银188g/t,银回收率76.24%。所得硫精矿中含硫28.66%,硫回收率35.24%;含银38g/t,银回收率11.99%。硫总回收率69.66%,银总回收率88.23%。该矿经过先浮后磁流程选别后,尾矿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8。表18弱磁选尾矿多项分析结果成份TFeAl2O3CaOMgOK2ONa2OTiO2含量/%10.554.7620.575.140.630.160.16成份CuPbZnSSrCoNi含量/%0.0650.0320.0450.600.00950.00180.0016成份AsMnPCrVBaRb含量/%0.00970.270.0440.00860.00330.0210.005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尾矿中主要矿物成分为SiO2、CaO、TFe等,重金属铜铅锌铬钴镍砷等含量低,达到尾矿堆存要求。推荐流程中排放的水是经过弱磁选后的水,其PH值为7左右,由于磁选用水量较大,浮选药剂经水稀释浓度降低,可返回磨矿作业段、浮选作业段、磁选作业段循环使用,不存在外排问题,因此没有废水产生。该选矿工艺没有废气产生。综上,本发明中铁多金属矿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和碳酸盐等矿物。矿石中可回收元素为铁、铜、锌、硫。综合回收元素为银。本发明原矿先浮后磁—铜优先—锌硫混浮分离—弱磁选选铁流程。原矿磨矿至-0.074mm75%,经过一粗一扫三精的铜选别,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1.47%,铜回收率91.18%;选铜尾矿经过一粗二精一扫的锌硫选别得锌硫混合精矿,混合精矿二段磨矿磨至-0.044mm%占80.82%时进行锌硫分离,可获得锌精矿锌品位42.80%,锌回收率48.90%;可获得硫精矿硫品位28.66%,硫回收率35.24%;浮选尾矿经过一粗一精的弱磁选选别,可获得铁精矿全铁品位67.49%,全铁回收率63.38%。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