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7474发布日期:2018-12-05 16:44阅读:2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煤炭浮选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煤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浮选阶段,0-0.4mm细煤泥与捕收剂和起泡剂接触吸附,经矿化器节流吸气形成气泡,疏水性煤炭颗粒在气泡上附着,随气泡上升到泡沫槽中成为精矿,亲水性矸石颗粒随尾矿从下部排出,达到分选效果。捕收剂是改变矿物表面疏水性,使浮游的矿粒黏附于气泡上的浮选药剂。捕收剂对精煤浮选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捕收剂大多为石油产品,主要有煤油、柴油和一些人工合成的非极性油类捕收剂。然而,煤油、柴油由于在水中的分散性差,在煤泥颗粒上形成的吸附膜不完整,疏水性不理想,分选效果较差;同时煤油和柴油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危险性比较高、使用不方便;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在选煤工艺过程中的活性不高,并且药剂用量较大,捕收效果差,生产成本高,精煤回收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的捕收剂存在的在水中分散性差、捕收效果差、精煤回收率不高、有危险性、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选煤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5-15%、甾烯酸甘油酯10-25%、异长叶醇乙基醚10-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30-65%。

一种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5-15%、甾烯酸甘油酯10-25%、异长叶醇乙基醚10-30%和c7-c16的烃油30-65%;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10-40℃,搅拌时的转速为20-6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进一步地,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为加热植物油至220℃~270℃提取的密度为0.95~0.98g/cm3的馏分;所述甾烯酸甘油酯为加热植物油至160℃~190℃提取的密度为0.92~0.95g/cm3的馏分;所述异长叶醇乙基醚为加热植物油至120℃~150℃提取的密度为0.89~0.93g/cm3的馏分;所述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为从石油中提取的密度为0.85~0.87g/cm3、馏程为100℃~300℃的产物。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为米糠油、花生油或蓖麻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采用非易燃性原料,因而安全系数比较高,使用方便。另外,本发明中的原料价格便宜,使得该选煤捕收剂成本比较低。经工业试验表明,本发明的选煤捕收效果良好,精煤回收率高且可以提高尾煤灰分。另外,本发明采用环保原料,对环境无污染。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系数比较高、使用方便、捕收效果良好、精煤回收率高、可以提高尾煤灰分、环保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5-15%、甾烯酸甘油酯10-25%、异长叶醇乙基醚10-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30-65%。

其中,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为加热植物油至220℃~270℃提取的密度为0.95~0.98g/cm3的馏分;所述甾烯酸甘油酯为加热植物油至160℃~190℃提取的密度为0.92~0.95g/cm3的馏分;所述异长叶醇乙基醚为加热植物油至120℃~150℃提取的密度为0.89~0.93g/cm3的馏分;所述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为从石油中提取的密度为0.85~0.87g/cm3、馏程为100℃~300℃的产物。可选地,所述植物油为米糠油、花生油或蓖麻油。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5-15%、甾烯酸甘油酯10-25%、异长叶醇乙基醚10-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30-65%;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10-40℃,搅拌时的转速为20-6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上述制备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控系统,可自行控制反应温度、时间、转速等参数,便于自动化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5%、甾烯酸甘油酯10%、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65%。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5%、甾烯酸甘油酯10%、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65%;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10℃,搅拌时的转速为2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为加热蓖麻油至220℃~270℃提取的密度为0.95~0.98g/cm3的馏分;所述甾烯酸甘油酯为加热蓖麻油至160℃~190℃提取的密度为0.92~0.95g/cm3的馏分;所述异长叶醇乙基醚为加热蓖麻油至120℃~150℃提取的密度为0.89~0.93g/cm3的馏分;所述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为从石油中提取的密度为0.85~0.87g/cm3、馏程为100℃~300℃的产物。可选地,所述植物油为米糠油、花生油或蓖麻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15%、甾烯酸甘油酯25%、异长叶醇乙基醚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30%。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15%、甾烯酸甘油酯25%、异长叶醇乙基醚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30%;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40℃,搅拌时的转速为6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甾烯酸甘油酯、异长叶醇乙基醚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10%、甾烯酸甘油酯20%、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50%。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10%、甾烯酸甘油酯20%、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50%;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30℃,搅拌时的转速为5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甾烯酸甘油酯、异长叶醇乙基醚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15%、甾烯酸甘油酯10%、异长叶醇乙基醚1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65%。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15%、甾烯酸甘油酯10%、异长叶醇乙基醚1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65%;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25℃,搅拌时的转速为3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甾烯酸甘油酯、异长叶醇乙基醚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10%、甾烯酸甘油酯25%、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45%。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10%、甾烯酸甘油酯25%、异长叶醇乙基醚2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45%;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20℃,搅拌时的转速为4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甾烯酸甘油酯、异长叶醇乙基醚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角鲨烯酸甘油酯12%、甾烯酸甘油酯18%、异长叶醇乙基醚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40%。

该实施例中的选煤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角鲨烯酸甘油酯12%、甾烯酸甘油酯18%、异长叶醇乙基醚30%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40%;

步骤2,将步骤1称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釜中的温度为35℃,搅拌时的转速为50r/min;

步骤3,将搅拌后的产品存放至成品罐。

所述角鲨烯酸甘油酯、甾烯酸甘油酯、异长叶醇乙基醚和c7-c16的烃油的混合物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为验证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选煤捕收剂进行浮选的浮选效果,申请人针对某选煤厂场煤泥进行多次实验室浮选探索,发现上述捕收剂效果理想,可实现在50-150g/l浓度矿浆条件下提高精煤回收率和提高尾煤灰分的目的。其中,表1是将煤油和本发明提供的选煤捕收剂用于同一浓度的矿浆时的试验结果。表1试验时入选灰分为15.2%(浮选槽1.5l)。

表一

从表1可得,本发明的选煤捕收剂表现为精煤回收率增大,尾煤灰分明显提高。

本发明当矿浆浓度比较高,如当矿浆浓度增大到120g/l时,也能表现出更好的精煤回收率和更高的尾矿灰分,见表2。表2入选煤泥灰分为15.2%(浮选槽1.5l)。

表二

另外,经过实验表明,利用本发明的选煤捕收剂对东曲选煤厂14-17%灰分的特难选煤进行浮选,得到精煤灰分为11%左右,在矿浆浓度每升60-140克的情况下试验,精煤回收率可以达到85-90%。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