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子及微旋风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6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旋风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子包括旋风子本体和螺旋型导流板,所述旋风子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旋风子本体的一端为进气端,所述旋风子本体的另一端为出灰端,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旋风子的内表面,且所述导流板从所述进气端向所述出灰端延伸,以垂直于所述旋风子本体轴线的横截面为参考平面,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旋风子的内表面相交的部位做切线,所述切线与所述参考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与所述参考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9.8°-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子采用耐磨铸铁制成,且所述旋风子本体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导流板的表面均涂覆有耐磨陶瓷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旋风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子包括固定段和渐变段,所述固定段的一端与所述渐变段连接,所述渐变段的与所述固定段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渐变段的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渐变段的截面面积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变小。

5.一种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除尘机构以及动力机构;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为密闭结构;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花板、排气管以及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旋风子,所述花板包括第一花板和第二花板,所述第一花板和所述第二花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进气室、排气室以及灰斗,所述进气室位于所述排气室和所述灰斗之间,所述灰斗的靠近所述进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进灰口,所述灰斗的远离所述进气室的一端设置有出灰口,所述进气室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排气室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花板、第二花板与壳体的两个侧壁围合成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花板开设有与所述排气管相匹配的排气孔,所述第二花板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端相匹配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所述出灰端伸入所述灰斗内,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旋风子内;

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旋风子、所述排气管、所述排气室和所述排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旋风子的数量与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一致,所述排气管的数量与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送灰机构,所述送灰机构连接于所述出灰口,且所述送灰机构用于将来自所述出灰口的粉尘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灰机构还包括送灰主体和卸料器,所述送灰主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送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出灰口连通,所述送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送灰主体内可活动的嵌设有送灰绞龙,所述送灰绞龙为螺旋转杆,所述卸料器为星型卸料器,所述送灰绞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送灰主体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卸料器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的截面面积从所述进灰口的一端向所述出灰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灰斗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检测粉尘量的第一料位计和第二料位计,所述第一料位计和所述第二料位计均为阻旋式料位计,所述第一料位计相对于所述第二料位计更靠近所述进灰口,所述第一料位计用于将达到所述第一料位计位置的粉尘量信号传递至所述送灰机构并触发所述送灰机构启动,所述第二料位计用于将低于所述第二料位计位置的粉尘量信号传递至所述送灰机构并触发所述送灰机构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除尘机构的下端且用于支撑所述微旋风除尘装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