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248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的技术称为超声检测。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伸入,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截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缺陷零件的一种方法。

在超声波探伤检测过程中,铸棒上料的时候都是在上料架排成一排,由于铸棒的直径有200mm以内的细棒,也有直径500mm以上的粗棒,所以要一根一根分开放到检测水箱里就很有难度,棒径的跨度太大,重量太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分选装置,通过V型拖料车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铸棒实现自动分选,既能实现不同直径大小铸棒的稳定传送,也不会划伤铸棒,减小了铸棒的磕碰和撞击程度,适用于各种大小铸棒的超声波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分选装置,包括:上料架,还包括一拖料车,拖料车可对上料架上的铸棒进行分选,拖料车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V型托架,V型托架下方安装有一升降油缸,V型托架上安装有V型辊,通过升降油缸驱动V型托架上升和下降实现对上料架上铸棒的自动分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料架上有传送链条,上料架通过传送链条实现铸棒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机架上有对称设置的两个V型托架,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V型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V型托架的V型开口大小与铸棒直径大小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水箱以及连接检测水箱的上料辊道,拖料车将上料架上的铸棒实现分选并通过上料辊道输送至检测水箱。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拖料车可在上料架和上料辊道之间进行平移实现铸棒分选和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分选装置通过V型拖料车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铸棒实现自动分选,既能实现不同直径大小铸棒的稳定传送,也不会划伤铸棒,减小了铸棒的磕碰和撞击程度,适用于各种大小铸棒的超声波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选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机架,2、升降油缸,3、V型托架,4、V型辊,5、上料架,6、传送链条,7、拖料车,8、V型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自动分选装置,包括:上料架5,上料架5上有传送链条6,上料架5通过传送链条6实现铸棒输送。

还包括一可对上料架5上的铸棒进行分选的拖料车7,拖料车7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两个V型托架3,两个V型托架3沿着拖料车1的机架1中心对称设置。

V型托架3上安装有V型辊4实现铸棒的对中设置,在V型托架3下方安装有一升降油缸2,通过升降油缸2驱动V型托架3上升和下降实现对上料架5上铸棒的自动分选。

两个V型托架3的V型开口8大小与铸棒直径大小相配合,实现对铸棒的稳定传送,也避免了铸棒的磕碰划伤。

在拖料车7后还连接有检测水箱以及与检测水箱的上料辊道,拖料车7将上料架5上的铸棒实现分选并通过上料辊道输送至检测水箱,拖料车7可在上料架5和上料辊道之间进行平移实现铸棒分选和输送。

本实用新型自动分选装置的工作过程是:

在靠近上料架5一侧,V型托架3通过升降油缸2的驱动进行上升,托起铸棒,然后整个拖料车7平移输送至上料辊道;

在上料辊道一侧,V型托架3通过升降油缸驱动2进行下降,把铸棒放到辊道上,然后传送至检测水箱。

上述V型托架3的V型开口8大小很关键:V型开口8小了,铸棒在行走时会不稳定,容易发生掉落;V型开口8大了,托起小径铸棒时会划伤临近的一根铸棒。

本实用新型自动分选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V型拖料车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铸棒实现自动分选,既能实现不同直径大小铸棒的稳定传送,也不会划伤铸棒,减小了铸棒的磕碰和撞击程度,适用于各种大小铸棒的超声波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