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CD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075发布日期:2018-11-02 22:08阅读:15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CCD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催生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对于一些零件较为零散的产品在流水线组装时往往还是通过人工先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分类组装,这样在检测和组装过程存在较大工时的浪费,且产品尺寸测量存在人为偏差,造成效率低下。比如,传统采用人工分水口以及挑选产品的不良品,以完成分拣传统方式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疲劳程度高,不良品分拣的误差率高。为此,人们发明各种CCD检测设备,通过预先将标准产品的参数存储在视觉检测系统中,CCD检测设备的摄像头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拍摄,通过对比来判别良品与次品,从而实现自动检测的目的。然而,现有的CCD检测设备在采用振动盘上料时,经常会出现物料摆放凌乱、姿态不统一等现象,给检测过程造成麻烦;另外,下料机构的设计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给下料过程造成混乱,甚至需要人工辅助下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将物料统一摆放、下料过程有序进行、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的CCD自动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CD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有机体、控制系统、振动盘上料机构、电控机构、检测台、CCD检测机构、光源机构和下料机构,振动盘上料机构与检测台对接,CCD检测机构和光源机构安装于检测台边上的检测工位处,CCD检测机构包括有CCD正面检测机构和CCD反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包括一转盘,转盘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形成可旋转的被检测产品放置结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机体内部,振动盘上料机构通过直线导槽将产品导至转盘上;在直线导槽的出口位置设有用于调整产品姿态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安装于机体的机台上,并悬于转盘的产品摆放位的上方;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有良品下料工位,其设置在转盘的工位末端,包括有良品吹气机构和良品下料槽,良品吹气机构的吹气嘴对准良品下料槽及旋转至良品下料槽正前方的良品。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有产品定位件和可调支架,可调支架安装在机台上,产品定位件安装在可调支架上形成位置可调结构;在产品定位件的底面具有与转盘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导槽,产品通过弧形导槽形成一致的摆放姿态。产品定位件根据转盘圆弧形设计,斜口式引导进入,弧形导槽也为圆弧形结构,使所通过的产品保持一致状态,通过可调支架可方便配合旋转转盘调整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有次品下料工位,其设置在良品下料工位的前面,包括有次品吹气机构和次品下料槽,次品吹气机构的吹气嘴对准次品下料槽及旋转至次品下料槽正前方的次品。通过吹气方式将良品和次品分别吹进良品下料槽和次品下料槽进行产品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良品下料工位具有两处良品下料槽,而良品吹气机构包括有两个吹气嘴,每个吹气嘴对准一处良品下料槽。

当定位完成后,转盘旋转带动产品到达正面检测工位,CCD正面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流入良品工位,不符合要求的会被系统记住,到达次品下料工位时被高速吹掉;正面检测符合要求的产品继续进入到反面检测工位,由CCD反面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过程与正面检测相同。当正反面检测完成后,不良品到达回收工位时,被高速吹进次品下料槽,良品不吹,自动流入良品工位,由良品吹气机构吹进良品下料槽,从而落入良品箱。

进一步地,所述CCD检测机构通过一支撑调节机构安装在转盘的边上,支撑调节机构为螺杆式支撑调节机构,其安装在机台上,通过支撑调节机构可以对CCD检测机构的高度、位置及角度等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优的检测状态。

进一步地,在转盘上设置有一圈摆放成圆周的放料台,放料台均匀摆放在转盘上,且相互之间具有相同的间隔;所述产品定位件悬于放料台的上方,且直线导槽的出口与放料台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导槽的上部开口处设有一用于挡住产品的盖板,这样使产品只能以一种姿态行进,不会以躺、立,甚至横七竖八的姿态进行传送。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有机罩将转盘、CCD检测机构及定位机构挡遮在内部,对内部机构起到保护效果,同时也防止造成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在机体及振动盘上料机构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及可调节高度的调整脚,以方便设备进行移动和调整设备的高度及水平。

本实用新型采用振动盘设备自动供料,通过包含旋转、定位、CCD正反面检测、吹气下料分类等机构相互配合完成产品检测及分类功能,组合各机构运动实现自动上料、自动旋转、自动定位、自动CCD检测、自动回收等工序,并采用特殊结构的定位机构统一摆放产品的姿态,使整个检测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化程度高、检测过程高效有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机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除机罩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机体,11为机台,12为机罩,13为万向轮,14为调整脚,2为振动盘上料机构,21为直线导槽,3为电控机构,41为转盘,42为放料台,51为CCD检测机构,52为光源机构,53为支撑调节机构,61为良品吹气机构,62为良品下料槽,71为次品吹气机构,72为次品下料槽,81为产品定位件,82为可调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CCD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有机体1、控制系统、振动盘上料机构2、电控机构3、检测台、CCD检测机构51、光源机构52和下料机构,振动盘上料机构2与检测台对接,CCD检测机构51和光源机构52安装于检测台边上的检测工位处,CCD检测机构51包括有CCD正面检测机构和CCD反面检测机构,反面检测位于正面检测之后;所述检测台包括一转盘41,转盘41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形成可旋转的被检测产品放置结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机体1内部,振动盘上料机构2通过直线导槽21将产品导至转盘41上;在直线导槽21的出口位置设有用于调整产品姿态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安装于机体1的机台11上,并悬于转盘41的产品摆放位的上方;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有良品下料工位,其设置在转盘41的工位末端,包括有良品吹气机构61和良品下料槽62,良品吹气机构61的吹气嘴对准良品下料槽62及旋转至良品下料槽62正前方的良品。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产品定位件81和可调支架82,可调支架82安装在机台11上,产品定位件81安装在可调支架82上形成位置可调结构;在产品定位件81的底面具有与转盘41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导槽,产品通过弧形导槽形成一致的摆放姿态。产品定位件81根据转盘41圆弧形设计,斜口式引导进入,弧形导槽也为圆弧形结构,使所通过的产品保持一致状态,且通过可调支架82,可方便配合旋转转盘41调整角度。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有次品下料工位,其设置在良品下料工位的前面,包括有次品吹气机构71和次品下料槽72,次品吹气机构71的吹气嘴对准次品下料槽72及旋转至次品下料槽72正前方的次品。通过吹气方式将良品和次品分别吹进良品下料槽62和次品下料槽72进行产品回收。

所述良品下料工位具有两处良品下料槽62,而良品吹气机构61包括有两个吹气嘴,每个吹气嘴对准一处良品下料槽62。

当定位完成后,转盘41旋转带动产品到达正面检测工位,CCD正面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流入良品工位,不符合要求的会被系统记住,到达次品下料工位时被高速吹掉;正面检测符合要求的产品继续进入到反面检测工位,由CCD反面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过程与正面检测相同。当正反面检测完成后,不良品到达回收工位时,被高速吹进次品下料槽72,良品不吹,自动流入良品工位,由良品吹气机构吹进良品下料槽62,从而落入良品箱。

所述CCD检测机构51通过一支撑调节机构53安装在转盘41的边上,支撑调节机构53为螺杆式支撑调节机构,其安装在机台11上,通过支撑调节机构52可以对CCD检测机构51的高度、位置及角度等进行调节。

在转盘41上设置有一圈摆放成圆周的放料台42,放料台42均匀摆放在转盘41上,且相互之间具有相同的间隔;所述产品定位件81悬于放料台42的上方,且直线导槽21的出口与放料台42对接。直线导槽21的出料速度与转盘41的旋转速度比为1:2,转盘速度比出料快,从而使产品一个个带有间隙地在转盘41上的放料台42分布,有利于检测。

所述直线导槽21的上部开口处设有一用于挡住产品的盖板,这样使产品只能以一种姿态行进,不会以躺、立,甚至横七竖八的姿态进行传送。

所述机体1上设有机罩12将转盘41、CCD检测机构51及定位机构挡遮在内部,对内部机构起到保护效果,同时也防止造成安全事故。

在机体1及振动盘上料机构2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3及可调节高度的调整脚14,以方便设备进行移动和调整设备的高度及水平。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