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606发布日期:2018-11-16 21: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滤袋是分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转鼓内侧,且上端通过转鼓法兰和拦液板配合固定在转鼓的端口处,其下端固定在升降罩上。然而由于现有滤袋安装后,其上端口的固定处位于转鼓法兰与转鼓内壁的夹角处,使得滤袋在拉动清洁过程中,很难将夹角处的物料带出,造成清洁不彻底,残余物料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鼓端口处的转鼓法兰、与转鼓法兰配合对滤袋的上袋口进行固定的拦液板,其中:

拦液板位于转鼓法兰的内侧并与转鼓法兰可拆卸连接,且当拦液板与转鼓法兰连接时,拦液板与转鼓法兰相互配合在二者之间之间形成供滤袋上袋口处的箍圈卡入的卡槽,且当转鼓法兰装配到转鼓上时,该卡槽位于该转鼓的内侧并与该转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距。

优选地,转鼓法兰包括外箍圈和位于外箍圈内侧并与外箍圈一体成型的内延伸体;内延伸体为沿外箍圈的内周面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内延伸体与外箍圈相接处设有供转鼓端口卡入的卡位,内延伸体的内环面上设有绕其轴心线环形布置的第一凹槽;拦液板具有中心孔,拦液板的一端设有绕其中心孔环形布置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拦液板相接处设有第二凹槽;当拦液板与转鼓法兰连接时,拦液板位于内延伸体远离卡位的一侧并与内延伸体抵靠,环形凸台位于内延伸体的内孔处,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以形成卡槽。

优选地,当拦液板与转鼓法兰连接时,环形凸台的外环面与内延伸体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距。

优选地,环形凸台的内周面与内孔的内壁位于同一环面内,且当拦液板与转鼓法兰连接时,环形凸台远离限位部一侧的端面与内延伸体靠近卡位6一侧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环形凸台的内部设有腹腔。

优选地,环形凸台包括凸起部和内衬板;凸起部为绕绕拦液板的中心孔环形布置并与拦液板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且凸起部的内环面与中心孔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距;内衬板位于凸起部靠近中心孔的一侧并与凸起部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腹腔,内衬板远离凸起部一侧的侧面与中心孔的内周面位于同一环面内,内衬板靠近凸起部的一端与凸起部焊接固定,其远离凸起部的一端与拦液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内衬板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平行于拦液板,且第一板面远离第二板面的一侧与凸起部抵靠并焊接固定,第一板面远离拦液板的一侧端面与凸起部远离拦液板的一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板面位于第一板面靠近拦液板的一侧并与拦液板焊接固定,第二板面远离第一板的一侧侧面与中心孔的内周面位于同一环面内。

优选地,第二凹槽由倒圆角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卡槽的位置进行设置,以使转鼓法兰装配到转鼓上时,该卡槽位于该转鼓的内侧并与该转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距,从而使得滤袋绷直后,滤袋拐角处物料一同被拉出,且由于滤袋的上端和其下端都处在转鼓壁的向心位置,因此在滤袋受力拉直时,能获得更大的抖动幅度,残余物料清除更干净,且可以将拐角处物料一同被拉出。因此,该结构的设置的增强了滤袋清洁时的抖动力度,使清洁更彻底,且无清洁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与转鼓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在刮料状态下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在清洁状态下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与转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在刮料状态下滤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在清洁状态下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物料残留的分离机滤袋上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鼓端口处的转鼓法兰1、与转鼓法兰1配合对滤袋的上袋口进行固定的拦液板2,其中:拦液板2位于转鼓法兰1的内侧并与转鼓法兰1可拆卸连接,且当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连接时,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相互配合在二者之间之间形成供滤袋上袋口处的箍圈卡入的卡槽3,且当转鼓法兰1装配到转鼓上时,该卡槽3位于该转鼓的内侧并与该转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距。

参照图2-4,本实用新型中是这样工作的:预先将转鼓法兰1安装在分离机内部的转鼓7上,然后将滤袋8布置在该转鼓7内部并使其上端口处的箍圈9卡在卡槽3内,以利用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配合使其在卡槽3内固定,将该滤袋8的下端口固定在分离机的升降罩上,以利用升降罩的上下移动带动该滤袋8上下移动,当滤袋8处于刮料状态时,该滤袋8的侧壁与转鼓7的内壁贴靠,当滤袋8处于清洁状态时,滤袋8在下拉力的作用下进入绷直状态,以使该滤袋8的内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从而将拐角处的物料带出。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卡槽3的位置进行设置,以使转鼓法兰1装配到转鼓上时,该卡槽3位于该转鼓的内侧并与该转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距,从而使得滤袋绷直后,滤袋拐角处物料一同被拉出,且由于滤袋的上端和其下端都处在转鼓壁的向心位置,因此在滤袋受力拉直时,能获得更大的抖动幅度,残余物料清除更干净,且可以将拐角处物料一同被拉出。因此,该结构的设置的增强了滤袋清洁时的抖动力度,使清洁更彻底,且无清洁死角。

此外,本实施例中,转鼓法兰1包括外箍圈11和位于外箍圈11内侧并与外箍圈11一体成型的内延伸体12;内延伸体12为沿外箍圈11的内周面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内延伸体12与外箍圈11相接处设有供转鼓端口卡入的卡位6,内延伸体12的内环面上设有绕其轴心线环形布置的第一凹槽,以使转鼓抵靠在卡位6处时,第一凹槽处于转鼓的内侧。拦液板2具有中心孔,拦液板2的一端设有绕其中心孔环形布置的环形凸台4,环形凸台4的外壁与拦液板2相接处设有第二凹槽;当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连接时,拦液板2位于内延伸体12远离卡位6的一侧并与内延伸体12抵靠,环形凸台4位于内延伸体12的内孔处,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以形成卡槽3。且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由倒圆角形成,以便于加工。

本实施例中,当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连接时,环形凸台4的外环面与内延伸体12的内周面之间预留有间距,既可以避免在卡槽3处产生积料,又能避免滤袋在绷直时,卡槽3的边口对滤袋造成磨损。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4的内周面与内孔的内壁位于同一环面内,且当拦液板2与转鼓法兰1连接时,环形凸台4远离限位部一侧的端面与内延伸体12靠近卡位6一侧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刮刀可以彻底清除拦板2上的粘黏物料。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4的内部设有腹腔5,以减小拦液板2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4包括凸起部41和内衬板42;凸起部41为绕绕拦液板2的中心孔环形布置并与拦液板2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且凸起部41的内环面与中心孔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距;内衬板42位于凸起部41靠近中心孔的一侧并与凸起部41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腹腔5,内衬板42远离凸起部41一侧的侧面与中心孔的内周面位于同一环面内,内衬板42靠近凸起部41的一端与凸起部41焊接固定,其远离凸起部41的一端与拦液板2焊接固定。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有些降低拦液板2的加工难度,从而减少该固定装置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内衬板42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板面421和第二板面422;第一板面421平行于拦液板2,且第一板面421远离第二板面422的一侧与凸起部41抵靠并焊接固定,第一板面421远离拦液板2的一侧端面与凸起部41远离拦液板2的一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板面422位于第一板面421靠近拦液板2的一侧并与拦液板2焊接固定,从而在内衬板42与凸起部41之间形成腹腔5。第二板面422远离第一板的一侧侧面与中心孔的内周面位于同一环面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