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537发布日期:2019-07-17 06:2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窗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近几来汽车已经普遍成为每个家庭的代步工具,汽车走进家庭。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车窗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的零部件,甚至关系到汽车的质量,而车窗密封条粘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驾驶者和乘用者的舒适性,最直接的表现为若密封条粘贴的不好会导致车内噪声大,高速行驶时还会形成风噪。汽车生产量的增加也导致了车窗需求量的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和满足使用者对品质的追求,需要在提高生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所以自动化生产线投入到车窗的生产中。但是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中,运送车窗的送料装置及车窗检测装置分布不合理且结构复杂不易操作,需要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包括自动送料装置、自动定位装置和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定位装置位于自动送料装置与自动检测装置之间,车窗由自动送料装置输送到自动定位装置上,再由在自动定位装置与自动检测装置之间设置的机械手Ⅰ转运到自动检测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废品回收机构、机架Ⅰ、用于支撑废品回收机构的框架,框架固定连接在机架Ⅰ上,废品回收机构连接在框架上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送带和驱动传送带运动的传动机构,传送带与传动机构连接,传送带包括链条和若干个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机架Ⅰ两侧的链条上,支撑板跟随链条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档杆,档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档杆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块。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支撑板之间设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与支撑板连接,橡胶垫片位于相邻两档杆之间;车窗竖立放置在传送带上,车窗的底部与橡胶垫片接触,车窗倾斜与橡胶块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防偏机构,防偏机构设置在传送带的的两侧,防偏机构包括支架和多个滑轮,支架固定连接在机架Ⅰ上,滑轮通过销轴连接在支架上,滑轮绕销轴自由转动,滑轮与链条接触,链条运动带动滑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废品回收机构包括传送轨道和动力机构,传送轨道通过脚座固定连接在框架上,传送轨道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方,传送轨道上设有履带,动力机构与履带连接,传送轨道与传送带布置方位一致,履带的运动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机架Ⅱ、橡胶传送带和定位机构,橡胶传送带设置在机架Ⅱ的两侧边上,机架Ⅱ靠近自动送料装置的一端,橡胶传送带到传送带的距离小于档杆的长度,机架Ⅱ两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置在同一支撑板上的两档杆之间的距离,定位机构设置在机架Ⅱ上远离自动送料装置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机架Ⅱ两侧边之间的用于支撑车窗的支撑器、用于调整车窗左右位置的限位块Ⅰ和防止车窗继续后移的限位块Ⅱ,所述限位块Ⅰ设置在机架Ⅱ的两侧,限位块Ⅰ滑动连接在无杆气缸上,无杆气缸固定连接在机架Ⅱ上,限位块Ⅱ设置在支撑器远离自动送料装置的一侧,限位块Ⅱ通过丝杠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Ⅱ上,车窗的中间位置与支撑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机构、对车窗侧边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检测平台,限位机构包括对车窗限位的限位柱、为限位柱提供运行轨道的导轨和安装板,导轨固定连接在滑动连接在检测平台上,安装板滑动连接在导轨,限位柱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限位柱随安装板在导轨上移动,限位柱与车窗的侧边接触;检测器通过支架连接在安装板上并设置限位柱的两侧,检测器的探头与车窗侧边接触。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自动送料装置与自动定位装置之间输送车窗通过传送带传输,为传输方便自动送料装置与自动定位装置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自动定位装置与自动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机械手转运车窗,这样转运比较灵活,为合理利用空间,自动检测装置与自动定位装置垂直布置,即自动送料装置、自动定位装置与自动检测装置呈L型布置。

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料装置集上料和废品回收于一体,废品回收机构连接在框架上且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方实现上下双层布置,节省占地空间;经检测后不合格的废品直接由机械手Ⅱ放置到废品回收机构上进行传输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搬运,节省人力财力;也避免了另外布置一套废品输送线进行输送时,导致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废品回收机构中履带的运动方向设计为与上料用的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上料机构运送过来的工件经检测不合格,便于机械手直接放置在履带的被运走,这样的设计缩短机械手运送的行程和时间,而且使工件上料位置与废品取下位置为同一位置,即两个工位合成一个工位,安排一位操作人员即可同时完成,节省了人员成本。

3.本实用新型防偏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的两侧,可对上料机构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位置进行限定,防止传送带偏移,避免出现掉链的现象。为避免链条运行时波动较大、传送带左右摆动容易出现掉链的现象,在链条的两侧设置防偏机构,防偏机构与链条接触,限制链条的向外侧窜动,即限制传送带整体左右摆动,防止传送带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窗输送检测设备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送料装置与自动定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送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偏机构与传送带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自动送料装置;11、上料机构;111、传送带; 112、链条;113、支撑板;114、档杆;115、橡胶块;116、橡胶垫片;12、废品回收机构;121、传送轨道;122、驱动电机Ⅱ;123、主动轮;124、从动轮; 125、履带;13、机架Ⅰ;14、框架;2、自动定位装置;21、机架Ⅱ;22、橡胶传送带;23、定位机构;24、支撑器;25、限位块Ⅰ;26、限位块Ⅱ;27、无杆气缸;3、自动检测装置;31、限位机构;32、检测器;33、检测平台;34、限位柱;35、导轨;36、安装板;5、防偏机构;51、支架;52、滑轮;6、车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粘贴汽车车窗密封条的车窗输送检测设备,包括自动送料装置1、自动定位装置2和自动检测装置3,自动定位装置2位于自动送料装置1与自动检测装置3之间,车窗由自动送料装置1输送到自动定位装置2上,再由在自动定位装置2与自动检测装置3之间设置的机械手Ⅰ转运到自动检测装置3上。自动送料装置1与自动定位装置2之间输送车窗通过传送带传输,为传输方便自动送料装置1与自动定位装置2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自动定位装置2与自动检测装置3之间通过机械手转运车窗,这样转运比较灵活,为合理利用空间,自动检测装置3与自动定位装置2垂直布置,即自动送料装置1、自动定位装置2与自动检测装置3呈L型布置。

自动送料装置1包括上料机构11、废品回收机构12、机架Ⅰ13、用于支撑废品回收机构12的框架14,框架14固定连接在机架Ⅰ13上,废品回收机构12 连接在框架14上位于上料机构11的上方。该自动送料装置1集上料和废品回收于一体,废品回收机构12连接在框架14上且位于上料机构11的上方实现上下双层布置,节省占地空间;经检测后不合格的废品直接由机械手Ⅱ放置到废品回收机构12上进行传输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搬运,节省人力财力;也避免了另外布置一套废品输送线进行输送时,导致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上料机构11包括传送带111和驱动传送带111运动的传动机构,传送带111 与传动机构连接,传送带111包括链条112和若干个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板113,支撑板1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设置于机架Ⅰ13两侧的链条112上,支撑板 113跟随链条112运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驱动电机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连接在机架Ⅰ13上,驱动电机Ⅰ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连接,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均与链条112啮合。驱动电机Ⅰ驱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112和从动链轮转动,从而实现物料的输送。支撑板1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链条112相当于固定了两侧链条12之间的距离。

为增加上料机构11的承载车窗的数量,同时为了方便取送、方便后续操作,所以选择将车窗竖立放置在传送带111上。为此在支撑板113的两端均设有档杆 114,档杆114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113上,档杆114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块115。相邻支撑板113之间设有橡胶垫片116,橡胶垫片116与支撑板113连接,橡胶垫片116位于相邻两档杆114之间。车窗竖立放置在传送带111上,车窗的底部与橡胶垫片116接触,车窗倾斜与橡胶块115接触。当将车窗竖立放置在传送带111上时,相邻支撑板113上的档杆114将车窗独立隔开,车窗放置在相邻两档杆之间,车窗的底边由橡胶垫片116支撑,车窗的平面依靠在档杆114上,橡胶块115为档杆114与车窗之间的支撑点,车窗的重力由橡胶垫片116和橡胶块115支撑,橡胶垫片116和橡胶块115为橡胶柔性材料,当车窗压在上面时会产生变形,从而加大车窗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车窗放置在上面时不易滑动和窜动,稳定性好,而且橡胶柔性材料不会对车窗造成损伤。橡胶垫片116和橡胶块115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车窗直接与刚性材料接触,对车窗造成磨损的现象。

上料机构11还包括防偏机构5,防偏机构5设置在传送带111的两侧且与传送带111接触,防止传送带111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生产。防偏机构5包括支架51和多个滑轮52,支架51固定连接在机架Ⅰ13上,滑轮52通过销轴连接在支架51上,滑轮52绕销轴自由转动,滑轮52与链条112接触,链条112运动带动滑轮52绕销轴转动。上料机构11中设有两条链条112,两条链条112之间设有支撑板113,链条112内侧与支撑板113连接,为避免链条112 运行时波动较大、传送带左右摆动容易出现掉链的现象,在两条链条112的外侧设置防偏机构5,防偏机构5与链条112接触,限制链条12的向外侧窜动,即限制传送带整体左右摆动。

上述废品回收机构12包括传送轨道121和动力机构,传送轨道121通过脚座固定连接在框架14上,传送轨道121位于上料机构11的上方,传送轨道121 上设有履带125,动力机构与履带125连接。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Ⅱ122、主动轮123和从动轮124,驱动电机Ⅱ122输出轴与主动轮123连接,主动轮123 和从动轮124与履带连接,废品放置在履带上跟随主动轮123转动而运动。传送轨道121与传送带111布置方位一致,履带的运动方向与传送带111的运动方向相反,废品被输送到传送带111最开始的上料位置,由同一个操作人员取下进行二次处理,然后再放到传送带111上。废品回收与上料相比,同一批次中废品的个数是比较少的,所以经检测不合格的废品通过机械手直接水平放置在废品回收机构的履带上即可,跟随履带的运行输送到合适的位置;履带采用耐磨的柔性材料制成。将履带的运动方向设计为与上料用的传送带111的运动方向相反,上料机构运送过来的工件经检测不合格,便于机械手直接放置在履带的被运走,这样的设计缩短机械手运送的行程和时间,而且使工件上料位置与废品取下位置为同一位置,即两个工位合成一个工位,安排一位操作人员即可同时完成,节省了人员成本。

上述自动定位装置2包括机架Ⅱ21、橡胶传送带22和定位机构23,橡胶传送带22设置在机架Ⅱ21的两侧边上,机架Ⅱ21靠近自动送料装置1的一端,橡胶传送带22到传送带111的距离小于档杆114的长度,机架Ⅱ21两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置在同一支撑板113上的两档杆114之间的距离,定位机构23设置在机架Ⅱ21上远离自动送料装置1的一端。当车窗随着传送带111的转动到达橡胶传送带22,档杆114转到水平位置恰好将档杆114上的车窗水平放置在橡胶传送带22,并跟随橡胶传送带22的转动运输到定位机构23的支撑器24处。

定位机构23包括位于机架Ⅱ21两侧边之间的用于支撑车窗的支撑器24、用于调整车窗左右位置的限位块Ⅰ25和防止车窗继续后移的限位块Ⅱ26,限位块Ⅰ25设置在机架Ⅱ21的两侧,限位块Ⅰ25滑动连接在无杆气缸27上,无杆气缸27固定连接在机架Ⅱ21上,限位块Ⅱ26设置在支撑器24远离自动送料装置1的一侧,限位块Ⅱ26通过丝杠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Ⅱ21上。首先调节丝杠机构使限位块Ⅱ26运行到合适的位置,保证车窗的中间位置与支撑器24接触,当车窗运行到支撑器24上时,无杆气缸27工作,使调整车窗左右位置的限位块Ⅰ25同时向靠近车窗的方向运动,限位块Ⅰ25和限位块Ⅱ26与车窗侧边接触,使车窗的中间位置与支撑器24接触。

自动检测装置3包括限位机构31、对车窗侧边进行检测的检测器32、和检测平台33,限位机构31包括对车窗限位的限位柱34、为限位柱34提供运行轨道的导轨35和安装板36,导轨35固定连接在滑动连接在检测平台33上,安装板36滑动连接在导轨35,限位柱34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6上,限位柱34随安装板36在导轨35上移动,限位柱34与车窗的侧边接触;检测器32通过支架连接在安装板36上并设置限位柱34的两侧,检测器32的探头与车窗侧边接触,对车窗粘贴密封条的位置进行质量检测。在本发明中安装板36在导轨35上滑动的动力源为气缸,安装板36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气缸的固定连接在检测平台33上。

经自动检测装置3检测后,合格的车窗进入后续工序,完成密封条的粘贴。不合格的车窗由机械手Ⅱ转送到废品回收机构12上,不合格的车窗随履带125 输送到传送带111最开始的上料位置,由人工取下不合格的车窗进行二次处理,然后再放到传送带111上进行再次检测,直至合格后才可进行密封条的粘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