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油混合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634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醇油混合燃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混合燃料,特别是包括汽油和低碳醇的混合物。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石油资源已经很难支持国家GDP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国家的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为此寻找替代能源是必然选择,故各国都很重视汽油替代的研制与开发利用,以甲醇部分代替汽油制成醇/油产品作液体燃料,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且很有前途的一项举措。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燃料,在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支撑下,利用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原料来源稳定可靠。但甲醇与汽油的相溶性很差,二者在常温下几乎不相溶。因此需加入添加剂才能改变其相溶性,同时需提高其作为车用燃料的各种理化性能。目前国内辽宁、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均在推广应用车用醇油混合燃料,但因其掺烧比小(一般在10~15%),理化时间长,冷起动困难,互溶性差,故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醇油混合燃料在车用时冷起动难,动力不足,尾气排放不达标以及互溶性差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发明的一种醇油混合燃料,该混合燃料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醇油混合燃料,其特殊之处是以该混合燃料重量为基准,含汽油20~85%、甲醇10~75%、异丁醇0.5~5%、甲基叔丁基醚0.1~1%、乙醚0.1~1%、固氧化锌0~1%、苯并三氮唑0~0.5%。本发明又可以含抗氧基"44PD"0.20.5%、丙酮0.21%。本发明还可以含石油磺酸钙0.1~0.5%、二甲氧基甲烷0~0.5%。本发明中的汽油为70号~93号汽油之一种。本发明中,除汽油、甲醇外的其他组分均属溶剂或助溶剂,并且还具有其特定功效,如醇类提供辛烷值,醚类及二甲氧基甲烷提供热值,二甲氧基甲烷还是助燃剂,石油磺酸钙为清洁分散剂,固氧化锌和"44PD"为抗氧剂。本发明的混合燃料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混配,无需理化。如取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在常温常压下混合均匀即成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燃料汽油72,甲醇18,异丁醇2,甲基叔丁基醚0.5,乙醚l,固氧化锌1.5,并三氮唑0.5,抗氧剂"44PD"0.5。本发明的混合燃料于2003年被列入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项目(《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项目确认书NO:0119》)及杭州市技术创新项目(杭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关于下达二00三年杭州市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的通知杭经技术[2003]318号"),并于2004年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浙经贸技鉴字[2004]151号)和杭州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验收。本发明的混合燃料于2005年3月被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授予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7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市2004-2005年度"金桥工程"优秀项目奖。本发明的混合燃料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本发明的醇油混合燃料作为车用燃料使用,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其尾气CO和HC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量,达"欧II标准"。本发明的混合燃料经浙江方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所有指标达到93号汽油标准。本发明的燃料经试用表明,在不改变现行车辆任何部件的情况下均可安全使用,且可与无铅汽油互换使用。本发明的混合燃料经山西省运城市推广使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不结碳、起动快、尾气排放量低、互溶性强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以下表所列组分和重量百分含量为实施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醇油混合燃料,其特征是以该混合燃料重量为基准,含汽油20~85%、甲醇10~75%、异丁醇0.5~5%、甲基叔丁基醚0.1~1%、乙醚0.1~1%、固氧化锌0~1%、苯并三氮唑0~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油混合燃料,其特征是含抗氧基"44PD"0.2~0.5%、丙酮0.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醇油混合燃料,其特征是含石油磺酸钙0.10.5%、二甲氧基甲烷0~0.5%。全文摘要各项指标达93号汽油标准的车用醇油混合燃料,以该混合燃料重量为基准,含汽油20~85%、甲醇10~75%、异丁醇0.5~5%、甲基叔丁基醚0.1~1%、乙醚0.1~1%、固氧化锌0~1%、苯并三氮唑0~0.5%。本发明可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文档编号C10L1/18GK101104823SQ20071006783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申请日期2007年4月5日优先权日2007年4月5日发明者金宝福申请人:浙江钱江醇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