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402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冷却从燃烧室内排出的高温烟尘的
卧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体化消烟除尘车以及湿法地面除尘站所使用的冷却器一般为横向结构, 高温烟尘等向进出,在引风机产生负压的作用下,高温烟尘经活动导套,被吸入燃烧室,在 燃烧室燃烧后经连接管进入横向冷却器,在横向冷却器里降温后排入除尘器中,然后进入 高效净化除尘器以进一步降除微细颗粒烟尘,最后经离水器脱水,进入排空管达标排放。但 是,由于高温烟尘的自身物理化学特性,目前所使用的冷却器有如下的缺点其一,由于冷 却器容积小,冷却效果比较差,而且一旦出现水管堵塞的情况,冷却器会由于高温而变型, 容易导致出现裂痕、漏水等情况,设备故障率高;其二,冷却器冷却水容量不够,等向进出的 高温烟尘得不到充分的降温,轻者影响后级的除尘效果,严重的甚至会烧毁后级的除尘系 统。而有些技术资料中提到的立式冷却器,却由于体积过于庞大,而造成使用成本高和操作 过程复杂,影响了立式冷却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推广。 公告号为CN1720315,公告日为2006年8月16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焦 炉煤气的冷却器",该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冷凝的组分的焦炉煤气的气体冷却器,其包括一 由焦炉煤气流过的气体通道、由一种冷却剂流过的在气体通道内的热交换器元件和一在热 交换器元件上方的喷淋装置,其中热交换器元件的气体侧的热交换器表面用液体湿润,液 体由喷淋装置供给。按照该发明,热交换器元件构造成冷却板,它们可由冷却剂流过并且与 形成通道的间隔件一起组合成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组件。各热交换器组件设置于气体通道中 并且其中各冷却板垂直地取向,其中,从上面从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施加于由间隔件形成 的气体通道并且焦炉煤气流过这些气体通道。但是,该发明使用成本高,对于高温的焦炉烟 尘降温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适用不好,推广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有效地降低初级燃烧后产 生烟尘的温度,消除因冷却效果不佳而造成的设备故障,同时还能起到一定降尘作用的卧 式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卧式冷却器,包括有外筒、内筒、
连接烟尘进口和烟尘出口的外筒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及盲板,外筒外壁的底端设置有进
水管座和排水口 ,外筒外壁的顶端中心还设置有卸爆阀,卸爆阀的水平中心线上靠近烟尘
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排空管座,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壁上,贯穿外筒和内筒的壁设置有喷水管
座;所述内筒的内部,靠近所述的烟尘出口处,设置有联通内筒的联通管。 所述的联通管设置有1-4根。 所述的喷水管座设置在卸爆阀的中垂线的两侧,沿外筒的圆周对称排布。[0008] 所述的喷水管座,每侧各设置1-3个。 所述的喷水管座设置在靠近烟尘出口的连接法兰7的一端,设置成一个平面,沿
外筒4的圆周等距离排布。 所述的喷水管座设置为2-6个。 所述的喷水管座设置在卸爆阀和排空管座之间,沿外筒的圆周对称排布。 所述的喷水管座,设置为2-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本卧式冷却器采用双层循环 水冷却结构,防止高温气流烧坏内壁管,并同时对流过的高温气流接触冷却,同时配有不锈 钢螺旋喷头,喷头耐高温耐腐蚀,雾化好。2、本卧式冷却器喷头布置多点交叉不留死角,使 流过冷却器的高温气流都能得到水的喷布。产生汽化吸收热量,高温气流被急剧降温,从而 达到冷却降温降尘的目的。3、本卧式冷却器体积小、制造和运转成本低、易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C-C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D-D剖面图。 图中,1-卸爆阀,2-排空管座,3-盲板,4-外筒,5-排水口 , 6-喷水管座,7_连接法 兰,8_联通管,9_内筒,IO-进水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冷却器用于焦炉炉顶移动式消烟除尘车,是机械化焦炉消烟除尘系统的一个组成
部分,安装于燃烧室的出口与除尘系统的前端。适用于一体化消烟除尘车以及湿法地面除
尘站,主要作用是对从燃烧室内排出的高温烟尘降温,保护除尘系统不被高温烧蚀损坏,并
保证除尘系统的正常进行,以便于对烟尘进行下一级的降尘、除尘和脱水步骤。 如图1所示的卧式冷却器,包括有外筒4、内筒9、连接烟尘进口和烟尘出口的外筒
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7及盲板3,外筒4外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座10和排水口 5,这
样,采用双层循环水冷却结构,防止高温气流烧坏内壁管,并同时对流过的高温气流接触冷
却,外筒4外壁的顶端中心还设置有卸爆阀l,卸爆阀1的水平中心线上靠近烟尘进口的一
侧设置有排空管座2,所述外筒4和内筒9的壁上,贯穿外筒4和内筒9的壁设置有喷水管
座6 ;所述内筒9的内部,靠近所述的烟尘出口处,设置有联通内筒9的联通管8。如图1、
图3所示,所述的联通管8设置有1-4根。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卸爆阀1的中垂线的两侧,沿外筒4的 圆周对称排布。所述的喷水管座6,每侧各设置1-3个。 如图1 、图2所示,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靠近烟尘出口的连接法兰7的一端,设
置成一个平面,沿外筒4的圆周等距离排布。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为2-6个。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卸爆阀l和排空管座2之间,沿外筒4的圆周对称排布。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为2-4个。 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为不锈钢螺旋喷头,喷头耐高温耐腐蚀,雾化好。 循环冷却和雾化淋采用分别供水,互不影响。所述的喷水管座6的喷头布置多点 交叉不留死角,使流过冷却器的高温气流都能得到水的喷布。产生汽化吸收热量,高温气流 被急剧降温,从而达到冷却降温降尘的目的。 本卧式冷却器采用耐热不锈钢板巻制,内外层间材质的不锈钢板,合理的结构与 直径长度,喷水管座6采用可方便拆装结构,为日常检修创造方便条件。冷却器两端采用连 接法兰7连接,配有卸爆与检修两用装置,S卩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又可以方便正常的维 护与检修。
权利要求卧式冷却器,包括有外筒(4)、内筒(9)、连接烟尘进口和烟尘出口的外筒(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7)及盲板(3),外筒(4)外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座(10)和排水口(5),外筒(4)外壁的顶端中心还设置有卸爆阀(1),卸爆阀(1)的水平中心线上靠近烟尘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排空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和内筒(9)的壁上,贯穿外筒(4)和内筒(9)的壁设置有喷水管座(6);所述内筒(9)的内部,靠近所述的烟尘出口处,设置有联通内筒(9)的联通管(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通管(8)设置有1-4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卸爆 阀(1)的中垂线的两侧,沿外筒(4)的圆周对称排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每侧各设置 1-3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靠近烟尘出口的连接法兰(7)的一端,设置成一个平面,沿外筒(4)的圆周等距离排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为2-6个。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在卸爆阀(1)和排空管座(2)之间,沿外筒(4)的圆周对称排布。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管座(6),设置为2-4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卧式冷却器,包括有外筒(4)、内筒(9)、连接烟尘进口和烟尘出口外筒(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7)及盲板(3),外筒(4)外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座(10)和排水口(5),所述外筒(4)和内筒(9)的壁上,贯穿外筒(4)和内筒(9)的壁设置有喷水管座(6)。本卧式冷却器采用双层循环水冷却结构,防止高温气流烧坏内壁管,并同时对流过的高温气流接触冷却,同时配有不锈钢螺旋喷头,喷头耐高温耐腐蚀,雾化好;喷头布置多点交叉不留死角,使流过冷却器的高温气流都能得到水的喷布。此外,本卧式冷却器体积小、制造和运转成本低、易推广。
文档编号C10K1/06GK201521982SQ2009202401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吴刚, 马玉文 申请人:山东兖煤凯达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