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038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裂解器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具有较高裂解效率的新型生物质裂解室。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质裂解器的冷却风输送管设置在裂解器底端,这样在生物质颗粒裂解过程中,空气是从裂解室的底面炉排上的燃料的底部向上通气,燃料在点火器的作用下点燃实现高温裂解。上述裂解室内的进气管实现了燃料和空气的混合,但是随着裂解过程的进行,燃料裂解所产生的灰烬和未燃尽的物料在一定的程度上 会堵塞裂解室地面炉排上的通灰孔进而影响裂解效率,所以物料裂解所产生的灰烬在裂解的过程中需要被及时地排走,但是这种情况是在燃料裂解完毕后才能进行的,而在燃料开始裂解到灰烬排除的期间内,由于上述进气管只是分布在裂解室的底部,而在裂解器上部存在裂解不完全的情况,而且烟气较大,不能充分利用能源,烟气排出后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能够解决现有裂解室存在的裂解不完全、排出烟气大、不能充分利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包括炉体、套设在炉体内的炉膛、设置在炉体和炉膛上方的炉盖和炉膛、炉体之间形成的冷却腔,所述炉膛内壁上端设置有切向进料ロ,下端通有送风管,所述冷却腔内通有冷却风输送管,所述炉体和炉膛表面开有清灰炉门,在炉体上端外壁上通有两二次风进风管,所述两二次风进风管一端均与炉膛内壁相通,另一端均连接冷却层通风管。在本发明ー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两二次风进风管、冷却层通风管通过四通连接。
在本发明ー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炉盖的内径大于炉体和炉膛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冷却层中的风循环利用,通入炉膛进行二次利用,使得裂解室上部能够鼓入风,从而加快燃料裂解速率,减少烟气的排放。


图I是本发明ー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I、炉体,2、炉膛,3、炉盖,4、冷却腔,5、进料ロ,6、送风管,7、冷却风输送管,8、清灰炉门,9、四通,10、二次风进风管,11、冷却层通风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參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炉体I、套设在炉体I内的炉膛2、设置在炉体I和炉膛2上方的炉盖3、炉膛2和炉体I之间形成的冷却腔4,炉膛2内壁上端设置有切向进料ロ 5,下端通有送风管6,冷却腔4内通有冷却风输送管7,炉体I和炉膛2表面开有清灰炉门8,在炉体I上端外壁上通有两二次风进风管10,两二次风进风管10 —端均与炉膛2内壁相通,另一端均连接冷却层通风管11,将冷却腔4中的冷却风进行二次利用,提供裂解室上方燃料裂解所需的空气,提高设备裂解效率。进ー步,两二次风进风管10、冷却层通风管11通过四通9连接。进ー步,炉盖3的内径大于炉体I和炉膛2的内径,当裂解室内的压カ增加时,炉盖3和炉体I、炉膛2的密封性増加,不会出现裂解气泄漏现象。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冷却腔4中的冷却风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冷却风的利用效率,并且提高燃料裂解的效率,减少烟气的排放,解决 烟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包括炉体、套设在炉体内的炉膛、设置在炉体和炉膛上方的炉盖、炉膛和炉体之间形成的冷却腔,所述炉膛内壁上端设置有切向进料口,下端通有送风管,所述冷却腔内通有冷却风输送管,所述炉体和炉膛表面开有清灰炉门,其特征在于,在炉体上端外壁上通有两二次风进风管,所述两二次风进风管一端均与炉膛内壁相通,另一端均连接冷却层通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二次风进风管、冷却层通风管通过四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的内径大于炉体和炉膛的内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质裂解室,包括炉体、套设在炉体内的炉膛、设置在炉体和炉膛上方的炉盖、炉膛和炉体之间形成的冷却腔,炉膛内壁上端设置有切向进料口,下端通有送风管,冷却腔内通有冷却风输送管,炉体和炉膛表面开有清灰炉门,在炉体上端外壁上通有两二次风进风管,两二次风进风管一端均与炉膛内壁相通,另一端均连接冷却层通风管。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裂解室存在的裂解不完全、排出烟气大、不能充分利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快燃料裂解速率,减少烟气的排放。
文档编号C10J3/20GK102816601SQ2012102678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郭丰亮 申请人:郭丰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