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78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导热油的使用日趋广泛,比如说,所有运转的设备都离不开润滑油的润滑;热煤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领域等。因此,油的品质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相当关键,特别是导热油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苛刻,如果含水量较大,当导热油进入热煤系统·时,水分会瞬间蒸发膨胀,形成汽水混合物,导致系统涨槽、溢油、撞击等现象,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会造成人身事故。目前,新热油炉启动时多采用逐步升温的办法,升温时间达到72小时以上。即便如此,对于使用中添加油含有水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大多数厂家会利用真空脱水机来进行脱水,如此一来,就会造成设备投资大、利用率低和能耗大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有效解决了导热油中含有水分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导热油脱水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隔板、第一底板、第二隔板、第二底板、注油管、溢流管、放油管、直读式温度计、玻璃管液位计、热煤油出口和热煤油进口 ;所述外壳为密封的圆柱状腔体,所述外壳腔体内设有圆筒状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和外壳构成保温层,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和外壳顶端构成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内设有圆筒状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二底板构成导热油储存空腔,所述导热油储存空腔设有注油管、溢流管、放油管、直读式温度计和玻璃管液位计,所述注油管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端,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注油管下方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所述放油管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下端,所述直读式温度计下端穿过外壳顶端伸入到导热油储存空腔内,所述玻璃管液位计通过法兰与导热油储存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第二隔板和第二底板构成热煤油循环腔体,所述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上设有热煤油进口和热煤油出口,所述热煤油进口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下端,所述热煤油出口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上端;所述的放油管、热煤油进口和热煤油出口均设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中心线与外壳中心线一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厚度不低于100_的硅酸铝纤维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热交换的原理,通过与其隔离的热煤油将含水的导热油升温,从而将水分蒸发掉,其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满足了生产工艺的需求,可以广泛应用于使用油品的企业,特别适用于采用导热油为热媒体的炭素生产企业。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第一隔板、3第一底板、4第二隔板、5第二底板、6注油管、7溢流管、8放油管、9直读式温度计、10玻璃管液位计、11热煤油进口、12热煤油出口、13保温层、14保温容器、15导热油储存空腔、16热煤油循环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该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它包括外壳I、第一隔板2、第一底板3、第二隔板4、第二底板5、注油管6、溢流管7、放油管8、直读式温度计9、玻璃管液位计10、热煤油出口 11和热煤油进口 12 ;所述外壳I为密封的圆柱状腔体,所述外壳I腔体内设有中心线与外壳中心线一致的圆筒状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的下端设有第一底板3,所述第一隔板2、第一底板3和外壳I构成保温层13,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厚度不低于100_的娃酸招纤维毪,所述第一隔板2、第一底板3和外壳I的顶端构成保温容器14 ;所述保温容器14内设有中心线与外壳中心线一致的圆筒状第二隔板4,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端设有第二底板5,所述第二隔板4和第二底板5构成导热油储存空腔15,所述导热油储存空腔15设有注油管6、溢流管7、放油管8、直读式温度计9和玻璃管液位计10,所述注油管6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端,所述溢流管7设置在注油管下方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所述放油管8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下端,所述直读式温度计9下端穿过外壳顶端伸入到导热油储存空腔内,所述玻璃管液位计20通过法兰与导热油储存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2、第一底板3、第二隔板4和第二底板5构成热煤油循环腔体16,所述热煤油循环腔体16侧壁上设有热煤油进口 11和热煤油出口 12,所述热煤油进口 11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下端,所述热煤油出口 12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上端;所述的放油管8、热煤油进口 11和热煤油出口 12均设有控制阀。所述的热煤油进口 11与热煤源连接,提供所需的热量,溢流管I与储油容器连接以备升温太快溢油。使用时,将含一定水分的导热油油品通过注油管6放入本实用新型所述容器内,液位达到溢流管7下200_处,打开热煤油进口 11和热煤油出口 12的控制阀,导热油缓慢升温,当温度升至70°C时减小升温速度,防止升温太快造成溢油,当温度升至105°C时保持温度30分钟,观察到没有蒸汽排出时,关闭热煤油进口 11和热煤油出口 12的控制阀,自然冷却至50°C左右,将油从放油管8排出,流入指定容器储存待用即可。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外,其余均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隔板、第一底板、第二隔板、第二底板、注油管、溢流管、放油管、直读式温度计、玻璃管液位计、热煤油出口和热煤油进口 ;所述外壳为密封的圆柱状腔体,所述外壳腔体内设有圆筒状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和外壳构成保温层,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和外壳顶端构成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内设有圆筒状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二底板构成导热油储存空腔,所述导热油储存空腔设有注油管、溢流管、放油管、直读式温度计和玻璃管液位计,所述注油管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端,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注油管下方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上,所述放油管设置在导热油储存空腔侧壁下端,所述直读式温度计下端穿过外壳顶端伸入到导热油储存空腔内,所述玻璃管液位计通过法兰与导热油储存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底板、第二隔板和第二底板构成热煤油循环腔体,所述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上设有热煤油进口和热煤油出口,所述热煤油进口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下端,所述热煤油出口设置在热煤油循环腔体侧壁上端;所述的放油管、热煤油进口和热煤油出口均设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中心线与外壳中心线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厚度不低于100_的硅酸铝纤维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炭阳极生坯生产的导热油脱水器,属于油质净化技术领域,解决了导热油中含有水分的问题。它包括外壳、第一隔板、第一底板、第二隔板、第二底板、注油管、溢流管、放油管、直读式温度计、玻璃管液位计、热煤油出口和热煤油进口,利用热交换的原理,通过与其隔离的热煤油将含水的导热油升温,从而将水分蒸发掉。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满足了生产工艺的需求,可以广泛应用于使用油品的企业,特别适用于采用导热油为热媒体的炭素生产企业。
文档编号C10G33/00GK202786136SQ20122043386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郭启新, 梁瑞华, 孙允刚, 侯振华, 朱波 申请人:济南万瑞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