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装置以及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78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装置以及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装置以及采用该润滑装置的滑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捣固焦炉装煤车的润滑装置以及采用该润滑装置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
背景技术
捣固焦炉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普遍选用的焦炉炉型,其与顶装焦炉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装煤车结构不一样。捣固装煤车主要是将捣固机在煤箱内捣固好的煤饼送入碳化室内。其送入过程中,托煤底板在其支撑滑道上滑动,滑动时如果不采用任何润滑措施,在装煤过程中,托煤底板振动大大增加,从而大大增加装煤跨饼率。从投产的捣固焦炉炉型来看,全国普遍采用的都是在托煤底板滑道上增设润滑油孔,通过润滑油泵将甘油注入,从而达到装煤过程中托煤底板与其滑道间的润滑。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托煤底板支撑架10以及设置在托煤底板支撑架10的上部托面上的托煤板滑道20。为了支撑稳定,支撑架10的截面可具有“工”字形,包括上部托板和下部托板。托煤底板滑道20分别设置在上部托板上,形成两排平行的滑道。托煤底板30的下侧支撑在托煤底板滑道20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托煤底板30与托煤底板滑道20产生相对运动。目前普遍采用的润滑方式是在托煤底板滑道20上设置油孔,通过油泵将润滑油脂注入托煤底板30与托煤底板滑道20之间,从而起到润滑作用。此种润滑方式虽然可靠,但成本较高,I座炉子I年往往需花掉上百万的润滑油月旨。为此,为节约捣固焦炉的维护成本,需要对这种滑道装置进行优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捣固焦炉装煤车托煤底板高成本的润滑方式,提供一种采用石墨棒的润滑方式,减少捣固焦炉的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套筒、设置于套筒内的润滑棒、支撑在润滑棒下端的弹簧以及支撑在弹簧下部的调节顶杆。其中,所述套筒下部设置有套筒盖板,套筒盖板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顶杆设置有外螺纹,调节顶杆从所述螺纹孔旋入后支撑在弹簧的下端。其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标识杆,调节顶杆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标识杆从所述通孔中插入并与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润滑棒为石墨棒。所述套筒为钢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所述滑道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滑道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面上设置有孔,所述孔内安装有润滑棒,所述润滑棒的上端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接触。所述托煤底板滑道装置还包括位于润滑棒下端的推送装置,用于推动润滑棒以使润滑棒的上端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保持接触。[0012]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位于润滑棒下端的弹簧以及支撑在弹簧下端的调节顶杆。所述推送装置还包括弹簧压板和垫板,弹簧压板设置在弹簧下端和调节顶杆之间,调节顶杆的上端顶住弹簧压板,垫板设置在弹簧上端和润滑棒的下端之间。所述推送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套筒,所述润滑棒、弹簧、弹簧压板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调节顶杆从套筒下端穿入套筒。所述托煤底板滑道装置还包括套筒盖板,用于封住套筒的下端,所述套筒盖板具有螺纹孔,所述调节顶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顶杆从所述螺纹孔中穿过。所述套筒分为上部套筒和下部套筒,下部套筒固定于支撑架上,上部套筒活动地插入于所述滑道面的孔中并与下部套筒相接。所述托煤底板滑道装置还包括标识杆,所述标识杆从套筒的下端插入,与弹簧的上端连接。其中,所述上部套筒的上端不高于上滑道面。其中,所述润滑棒可为石墨棒。其中,所述套筒可为钢套。本实用新型从现有的液体润滑改为固态石墨棒进行润滑,并通过压缩弹簧保证石墨棒长期与托煤底板接触,通过托煤底板与石墨棒间的相对滑动,对托煤底板进行磨损后达到较好润滑效果。改用固态润滑剂后相比现有的液体润滑油,可大大节约成本。

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装煤车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煤车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捣固焦炉装煤车托煤底板润滑方式改变为润滑棒(例如,石墨棒)进行润滑,润滑棒安装于托煤底板支撑架上,并通过压缩弹簧来满足润滑棒的不断磨损量从而保证润滑棒长期与托煤底板接触,通过托煤底板与润滑棒间的相对滑动,对石墨棒进行磨损后达到较好润滑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装置以及采用该润滑装置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2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装置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包括支撑架100、托煤底板滑道105、套筒、润滑棒120、垫板125、弹簧130、弹簧压板135、调节顶杆140、钢套盖板145、标识杆150。其中,套筒、润滑棒、垫板、弹簧、弹簧压板、调节顶杆、套筒盖板和标识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装置。套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套筒110为活动部分,下部套筒115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托煤底板滑道中心处对应位置,在托煤底板滑道105、支撑架100的上部托板和下部托板上开设与套筒110和115的外径大小差不多的圆孔。下部套筒115插入所述圆孔中,并与托板支撑架100焊接固定,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托煤底板支撑架100的有效强度。下部套筒115的上端面低于支撑架的上部托板的下表面(例如,相差10cm)。上部套筒110插入支撑架100的上部托板的圆孔内,安装后其高度应保证与上滑道面相当或持平。所述套筒可以为钢套。此外,套筒不是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在支撑架100中形成通孔来容纳润滑棒和弹簧等构件。将上部套筒设置为活动套筒的目的在于托煤底板上部滑道105磨损后,在更换托煤底板上部滑道105时,上部套筒可随之一起更换。但是,将套筒的上部设置为活动套筒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来说不是必须的。润滑棒120插入在套筒的内部空间的上部,上端接触托煤底板200。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棒120的上端会不断磨损,为了使润滑棒120的上端与托煤底板200保持接触,需要将润滑棒120不断往上推送。因此,在支撑架100中还设置有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能够不断向外推送润滑棒120,使之与托煤底板保持接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弹簧120和调节顶杆140等部件。如图2所示,弹簧130支撑在润滑棒120的下端。在弹簧130和润滑棒120之间可设置一个垫板(弹簧上压圈)125,用于支撑弹簧130的上端。弹簧130的下端设置有弹簧压板(弹簧下压圈)135,调节顶杆6从套筒下端插入顶住弹簧压板135。下部套筒115的下端头内孔设有螺纹,套筒盖板145设置有外螺纹,用于将润滑棒、弹簧上压圈125、弹簧130、弹簧下压圈135封在套筒内。套筒盖板145中心设置有螺纹孔,调节顶杆140上设置有外螺纹,调节顶杆140选入套筒盖板145的螺纹孔中。工作时,采用调节顶杆140,通过设置在套筒盖板145上的螺纹连接方式来调节弹簧130的压力,从而有效保证润滑棒120充分与托煤底板200接触。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的安装过程。通过对托煤底板200需要润滑处的支撑架上切割套筒外圆大小的孔,将下部套筒115放入所切割的孔内后焊接固定,固定后可在周围加强,从而有效保证托煤底板支撑架100的强度可靠。焊接下部套筒115时,下部套筒115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上部托板的上板面的距离可大于托煤底板上滑道105的厚度(例如,40mm)。上部套筒110安装在托煤底板滑道孔中,位于下部套筒115的上端,安装后其高度应保持与上滑道面相当。固定滑道105时,滑道105上的圆孔中心与套筒中心重合。上部套筒110和下部套筒115安装完毕后,将润滑棒120、垫板125、弹簧130、弹簧压板135依次放入套筒中后,将套筒盖板145插入下部套筒115的下端并拧紧。然后,再将调节顶杆140旋入套筒盖板145的螺纹孔中。调节顶杆145用于调节润滑棒磨损后润滑棒与托煤底板的接触力或摩擦力。由于支撑架100、套筒以及滑道105 —般均由不透明材料制作的,因此从外面无法观察润滑棒120的消耗程度,这样难以把握控制调节顶杆140的时机和调整程度,对润滑棒120的推送力太大或太小、以及不能及时擦觉润滑棒120消耗完毕均不利于托煤底板200在滑道105上的滑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本实施例的推送装置中还设置一标识杆150,用于标识润滑棒120在支撑架100的相对位置及消耗程度。具体地,调节顶杆140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标识杆150。标识杆150的上端与垫板125固定连接。当润滑棒120磨损后,标识杆150也跟随上移,从而可随时观看润滑棒120的磨损情况,以便于及时更换润滑棒。所述润滑棒可以设置在托煤底板的运行过程中始终与托煤底板滑道接触的部位,例如,滑道的起始端、中部。例如,在托煤底板的两个对称滑道同截面上对称设置,在托煤底板滑道纵向放上也可以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以保证充分的润滑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套筒、润滑棒、弹簧、垫板、弹簧压板、调节顶杆、套筒盖板和标识杆构成的润滑装置被应用于捣固焦炉,但是,所述润滑装置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运输轨道。虽然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套筒110为活动部分,但是,所述套筒也可以为一体结构。虽然在图2的实施例中,下部套筒115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架的下部托板上,但是,下部套筒115也可以通过侧壁固定于支撑架上,而下端不一定达到支撑架的下部托板。本实施例采用固态材料石墨制作润滑棒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能起到润滑作用的固态材料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将捣固焦炉装煤车托煤底板200的润滑,从现有的液体润滑改为固态石墨棒进行润滑,并通过压缩弹簧130来满足石墨棒的不断磨损仍能保证石墨棒长期与托煤底板200接触,通过托煤底板200与石墨棒间120的相对滑动,对托煤底板200进行磨损后达到较好润滑效果。改用固态润滑剂后相比现有的液体润滑油,可大大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对托煤底板装置的润滑方式进行优化改造,解决了托煤底板润滑需要消耗大量油脂的成本问题,同时能达到较好的润效果。润滑棒成本较低且消耗周期长,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虽然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滑道装置不仅限于应用于捣固焦炉,还可用作其他类似的运输滑道,这些变型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套筒、设置于套筒内的润滑棒、支撑在润滑棒下端的弹簧以及支撑在弹簧下部的调节顶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下部设置有套筒盖板,套筒盖板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顶杆设置有外螺纹,调节顶杆从所述螺纹孔旋入后支撑在弹簧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标识杆,调节顶杆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标识杆从所述通孔中插入并与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棒为石墨棒。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钢套。
6.一种用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所述滑道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滑道面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中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套筒、设置于套筒内的润滑棒、支撑在润滑棒下端的弹簧以及支撑在弹簧下部的调节顶杆,所述滑道面上设置有孔,所述润滑棒的上端从滑道面上的孔中露出,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弹簧压板和垫板,弹簧压板设置在弹簧下端和调节顶杆之间,调节顶杆的上端顶住弹簧压板,垫板设置在弹簧上端和润滑棒的下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棒、垫板、弹簧、弹簧压板依次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调节顶杆从套筒下端穿入套筒。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套筒盖板,用于封住套筒的下端,所述套筒盖板具有螺纹孔,所述调节顶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顶杆从所述螺纹孔中穿过。
10.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分为上部套筒和下部套筒,下部套筒固定于支撑架上,上部套筒活动地插入于所述滑道面的孔中并与下部套筒相接。
11.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杆,所述标识杆从套筒的下端插入,与弹簧的上端连接。
12.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套筒的上端不高于上滑道面。
13.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棒为石墨棒。
14.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钢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装置以及一种托煤底板滑道装置。所述托煤底板滑道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滑道面,所述滑道面上设置有孔,所述孔内安装有润滑棒,所述润滑棒的上端与装煤车的托煤底板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润滑棒提供润滑作用,解决了托煤底板需要消耗大量油脂的高成本问题。
文档编号C10B31/06GK202992595SQ2012204340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张廷刚, 赵显良, 裴陆军 申请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