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337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造气半水煤气生产工艺中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水煤气的生产工艺中,造气炉是核心设备,其中炉底水封桶主要用于排除炉底积水、积渣,保护炉底灰盘、大齿圈等运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每1-2小时进行排渣,将水封桶内积渣排除,防止堵塞引起炉底积水,但是在排渣操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煤气泄漏,威胁正常生产,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而且由于磨损严重,中心管弯头处容易出现漏气现象,不能连续稳定运行。原有水封装置见


图1。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不漏气,磨损腐蚀小,可以持续运行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包括第一水封桶,第一水封桶的下端设有第一排渣管,第一水封桶的上端设有进料管,第一排渣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水封桶的顶部通过连接管连接到第二水封桶的顶部,第二水封桶的上端设有溢流管,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及其上的第二阀门。所述进料管倾斜向下插入第一水封桶中。造气炉炉底积渣通过炉底走水,将渣从炉底通过进料管带入第一水封桶内,进料时从从第一水封桶侧面进入;在第一水封桶内渣质沉淀,同时设置与第一水封桶连接的第二水封桶,使得第一水封桶的水可以流入第二水封桶,再通过第二水封桶上端的溢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改变炉底渣料进入位置,减少带有积渣的水对进料管和第一水封桶的磨损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增加一个水封桶,两个水封桶轮流排污,确保煤气始终封住,不出现漏气,使生产能连续稳定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封水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水封桶I,第一水封桶I的下端设有第一排洛管2,第一水封桶I的上端设有进料管3,第一排渣管2上设有第一阀门4,第一水封桶I的顶部通过连接管5连接到第二水封桶6的顶部,第二水封桶6的上端设有溢流管7,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8及其上的第二阀门9。所述进料管3倾斜向下插入第一水封桶I中。使用时,通过加水将造气炉炉底积渣引入进料管3,进而进入第一水封桶1,渣质在第一水封桶I内沉淀,当第一水封桶I内的水达到一定量时,可以通过连接管5进入第二水封桶6中,通过溢流管7排水,在操作过程中,每两个小时开水封桶I的排污阀,将其中沉渣排除,防止堵塞,水封桶2每六个小时排污一次。两个水封桶不同时排污,从而始终有一个水封桶能够起到水封作用,确保不漏气,保证造气炉安全稳定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包括第一水封桶(I),第一水封桶(I)的下端设有第一排渣管(2),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封桶(I)的上端设有进料管(3),第一排渣管(2)上设有第一阀门(4),第一水封桶(I)的顶部通过连接管(5)连接到第二水封桶(6)的顶部,第二水封桶(6)的上端设有溢流管(7),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8)及其上的第二阀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3 )倾斜向下插入第一水封桶(I)中。
专利摘要一种防漏气的造气炉炉底水封装置,包括第一水封桶,第一水封桶的下端设有第一排渣管,第一水封桶的上端设有进料管,第一排渣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水封桶的顶部通过连接管连接到第二水封桶的顶部,第二水封桶的上端设有溢流管,下端设有第二排渣管及其上的第二阀门;所述进料管倾斜向下插入第一水封桶中。本实用新型改变炉底渣料进入位置,减少带有积渣的水对进料管和第一水封桶的磨损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增加一个水封桶,两个水封桶轮流排污,确保煤气始终封住,不出现漏气,使生产能连续稳定运行。
文档编号C10J3/72GK203065421SQ2012206491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王东升, 王宏元, 付永清, 方波 申请人: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