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2296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原料预处理系统、蒸馏塔、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和真空系统,真空系统由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组成,真空系统与蒸馏塔部分和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相连。在减压状态下,本装置有较大的真空度,能够较为准确地拔出实验要求馏分,而且本装置实现了塔顶塔底同时连续出料,方便收集以及分析。
【专利说明】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的连续常减压蒸馏装置,具体适用于重油切割蒸馏的常减压蒸馏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目前市场上的重质油占比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重油轻质化的研究与开发。针对不同的技术,它所需要的渣油的馏分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实验前对渣油进行再次切割。实验技术的开发要经过小型实验,中型实验,工业示范的这样的过程,最后才能决定能否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型和中型实验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所以实验室级别的常减压蒸馏还是很需要的。
[0003]CN 2614781 Y发表了一种实验室用的减压蒸馏塔,介绍了该塔的结构,包括塔顶气相出口,塔底液相出口,填料以及支撑板,原料油的入口以及各个温度控制点的位置等结构。
[0004]CN201710986U发表了一种减压深拔蒸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减压炉、减压塔、塔顶冷凝抽真空系统、侧线出料系统、塔底出料系统和容器抽真空系统,所述容器抽真空系统分别与侧线出料系统和塔底出料系统相连,该装置的减压切割点可以达到580度以上,用于实验条件下对原油减压深拔的研究和原油分析表征。但是该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出料为多线,因此操作也就比较复杂,不太适合小型实验室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提供了一种供实验室用的进行渣油切割的常减压蒸馏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设置原料预处理系统、蒸馏塔、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和真空系统,所述的真空系统由并联的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组成,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分别与蒸馏塔部分和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相连。
[0007]所述蒸馏塔的塔高1-10米,内径50-500mm,所述的蒸馏塔分为三个部分:塔顶,塔身,塔釜,以蒸馏塔的整体高度计,塔顶占10% -20%,塔釜占10% -20%,其余为塔身。所述塔身部分装有填料,填料是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混合装填。以蒸馏塔的整体高度计,填料装填高度占40% -80%。
[0008]所述蒸馏塔的进料口设置在塔身中间部位,塔顶出料口设置在塔顶的顶部,塔底出料口与塔底底部的距离为蒸馏塔高度的1/10 —1/5。所述蒸馏塔的塔底出料部分设置直管加倒置U型弯管的结构,所述U型弯管的高度为200— 600_。现有的实验室级别的常减压装置都靠塔底泵来实现连续的出料,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取消了塔底泵。所述的连续蒸馏装置通过在蒸馏塔的塔底出料部分的特殊结构设计,不但既能保证塔釜有一定的液位,还能实现无机械辅助连续出料的目的。
[0009]所述的真空系统由并联的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组成。主抽真空系统用于保持整个装置的真空度,预抽真空系统用于液收罐放料后再次接入系统前抽真空使用。所述的主抽真空系统设置两个串联的缓冲罐和一个主抽真空泵,所述主抽真空泵是爪型干式真空泵,所述爪型干式真空泵可以大大降低蒸馏塔的真空度。进真空泵前有两个缓冲罐串联,这两个缓冲罐不仅可以防治有液体进入主抽真空泵,也可以收集原料油中的最轻的组分:轻油和水分。预抽真空系统设置一个缓冲罐和一个预抽真空泵,所述预抽真空泵是爪型干式真空泵。
[0010]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由塔顶出料系统和塔底出料系统组成,其中塔顶出料系统具有塔顶冷凝器,两个并联的塔顶液收罐,塔底出料收集系统具有两个并联的塔底液收罐。
[0011]所述的每一个塔顶液收罐的顶部设置两个抽真空线,分别与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相连。
[0012]所述的每一个塔底液收罐的顶部设置两个抽真空线,分别与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相连。
[0013]所述原料预处理系统包括原料泵、过滤器、进料罐、进料泵和预热炉。所述的装置在使用时,将油桶中的油预热后由原料泵打入进料罐,在进料罐之前先进行一次过滤,该进料罐还可以进行水分的脱除。然后再由进料泵经过两个预热炉预热后进入蒸馏塔内,在较低的真空度、合适温度下进行蒸馏,塔顶轻组分经冷却收集到塔顶储罐中,塔底重组分进入塔底储罐。该装置的真空度由真空系统提供。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在减压状态下,本装置有较大的真空度,能够较为准确地拔出实验要求馏分,而且本装置实现了塔顶塔底同时连续出料,方便收集以及分析。省去了塔底泵,节省了装置费用和操作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为实用新型实验室级小型常减压蒸馏装置流程图
[0016]其中,I为油桶;2为原料泵;3是原料储罐;4是进料泵;5是石英砂预热炉;6是二级预热炉;7是常减压塔;8是塔顶冷凝器;9是塔顶液收罐A ;10是塔顶液收罐B ; 11是塔底液收罐A ; 12是塔底液收罐B ; 13是主抽缓冲罐A ; 14是主抽缓冲罐B ; 15是主抽真空泵;16是预抽缓冲罐;17是预抽真空泵;18是直管加倒置U型弯管结构。另外,19是主抽真空系统与塔顶冷凝器连接管线;20是主抽真空系统与塔顶液收罐连接管线;21是预抽真空系统与塔顶液收罐连接管线;22是主抽真空系统与塔底液收罐连接管线;23是预抽真空系统与塔底液收罐连接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所示,油桶I中的油预热后由原料泵2打入原料储罐3中,在原料储罐3之前先进行一次过滤,该原料储罐3还可以进行水分的脱除;然后再由进料泵4经过两个预热炉,即石英砂预热炉5和二级预热炉6,充分预热,进入蒸馏塔7内,在较低的真空度、合适温度下进行蒸馏,塔顶轻组分经塔顶冷凝器8冷却后收集到塔顶液收罐A9/塔顶液收罐BlO中,不凝物经由管线19、主抽缓冲罐A13和主抽缓冲罐B14由主抽真空泵15抽出,这样便使塔内形成负压,塔顶液收罐A9/塔顶液收罐BlO经管线20与主抽真空系统连接。塔顶液收罐A9/塔顶液收罐BlO经管线21、预抽缓冲罐16与预抽真空泵17连接。蒸馏塔塔底重组分经由直管加倒置U型管结构18后进入塔底液收罐All/塔底液收罐B12中。塔底液收罐All/塔底液收罐B12经管线22与主抽真空系统连接,塔底液收罐All/塔底液收罐B12经管线23与预抽真空系统连接。
[0019]塔顶与塔底液收部分分别设置两个并联液收罐用于切料。塔顶/塔底切放料是经过以下的方法实现的:A、B两罐子交替使用,步骤是,预抽真空——接主抽系统——进料——隔绝并放料——预抽真空。以塔底切放料为例,假设目前收集产物的是塔底液收罐All,而塔底液收罐B12已经经过预抽真空后,接入主抽真空系统。切料的时候,先将塔底到塔底液收罐All的管线阀门关闭,打开塔底到塔底液收罐B12的管线阀门,这样便由罐All切换到B12进行产物收集,然后将塔底液收罐All与系统隔绝,即关闭主抽真空系统与塔底液收罐Al I连接管线22阀门,向塔底液收罐All冲氮气至一定压力,打开塔底液收罐All底部阀门将产物放出。产物放出后,再接通预抽真空系统与塔底液收罐All连接管线23抽至一定负压,关闭管线23,连通管线22,这样塔底液收罐All便预备好进行下次切换料。
【权利要求】
1.一种实验室常、减压连续蒸馏装置,设置原料预处理系统、蒸馏塔、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和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真空系统由并联的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组成,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分别与蒸馏塔部分和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塔的塔底出料部分设置直管加倒置U型弯管的结构,所述U型弯管的高度为200— 600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抽真空系统设置两个串联的缓冲罐和一个主抽真空泵,所述主抽真空泵是爪型干式真空泵。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抽真空系统设置一个缓冲罐和一个预抽真空泵,所述预抽真空泵是爪型干式真空泵。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塔的塔高1-10米,内径50-500mm,所述的蒸馏塔分为三个部分:塔顶,塔身,塔釜,以蒸馏塔的整体高度计,塔顶占10% -20%,塔釜占10% -20%,其余为塔身。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部分装有填料,填料是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混合装填,以蒸馏塔的整体高度计,填料装填高度占40% -80%。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口设置在塔身中间部位,塔顶出料口设置在塔顶的顶部,塔底出料口与塔底底部的距离为蒸馏塔高度的1/10 —1/5。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塔顶\塔底出料收集系统由塔顶出料系统和塔底出料系统组成,其中塔顶出料系统具有塔顶冷凝器,两个并联的塔顶液收罐,塔底出料收集系统具有两个并联的塔底液收罐。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液收罐的顶部设置两个抽真空线,分别与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相连。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底液收罐的顶部设置两个抽真空线,分别与主抽真空系统和预抽真空系统相连。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预处理系统包括原料泵、过滤器、进料罐、进料泵和预热炉。
【文档编号】C10G7/06GK203976725SQ20142036329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任磊, 李集亮, 陈煜 , 肖荣军, 张书红, 侯焕娣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