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5469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粘度指数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其能够直接反映润滑油的作用效果。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普遍存在粘度指数较低、成本高和稳定性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其具有粘度指数高、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190-25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1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0-15份、聚异丁烯5-10份,辛基酚10-13份、氟表面活性剂4-5份、硅烷偶联剂14-18份、二异氰酸酯7-10份。

特别地,所述润滑油基础油19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0份、聚异丁烯10份,辛基酚13份、氟表面活性剂4份、硅烷偶联剂18份、二异氰酸酯10份。

特别地,润滑油基础油25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5份、聚异丁烯5份,辛基酚10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4份、二异氰酸酯7份。

特别地,润滑油基础油20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4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2份、聚异丁烯7份,辛基酚11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5份、二异氰酸酯9份。

特别地,润滑油基础油22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3份、聚异丁烯8份,辛基酚12份、氟表面活性剂4份、硅烷偶联剂16份、二异氰酸酯8份。

特别地,润滑油基础油24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4份、聚异丁烯9份,辛基酚10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7份、二异氰酸酯9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润滑油的添加剂与基础油相容性较好,通过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异丁烯的联合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了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提高了润滑油的稳定性;生产成本较低,具有更好的防冻、防锈、耐磨润滑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所述润滑油基础油19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0份、聚异丁烯10份,辛基酚13份、氟表面活性剂4份、硅烷偶联剂18份、二异氰酸酯10份。

实施例二: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25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5份、聚异丁烯5份,辛基酚10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4份、二异氰酸酯7份。

实施例三: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20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4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2份、聚异丁烯7份,辛基酚11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5份、二异氰酸酯9份。

实施例四: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22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3份、聚异丁烯8份,辛基酚12份、氟表面活性剂4份、硅烷偶联剂16份、二异氰酸酯8份。

实施例五:

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24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4份、聚异丁烯9份,辛基酚10份、氟表面活性剂5份、硅烷偶联剂17份、二异氰酸酯9份。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其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润滑油基础油190‑250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3‑1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0‑15份、聚异丁烯5‑10份,辛基酚10‑13份、氟表面活性剂4‑5份、硅烷偶联剂14‑18份、二异氰酸酯7‑10份。上述润滑油的添加剂与基础油相容性较好,通过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异丁烯的联合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了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提高了润滑油的稳定性;生产成本较低,具有更好的防冻、防锈、耐磨润滑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丁芸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丁芸娉
技术研发日:2017.08.21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