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烘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0789阅读:25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一种对于年修后重新开工的干熄焦装置使用红焦进行烘炉的方法,属于焦化干熄焦工艺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干熄焦烘炉是去除炉体中耐火砖及其余构件的水分,同时将炉体加热至与投入的红焦相适应的温度。筑炉后或停炉检修的干熄炉之前是采用煤气烘炉,但煤气烘炉有诸多不易操作的地方,一是煤气压力不稳定,二是操作难度大,需要频繁调节系统进风及煤气量,因此,一般不采用次方法。而红焦具有相当高的显热,可代替煤气作为热源加热炉体。另外,目前国内多数干熄炉温风干燥阶段,蒸汽温度达不到要求的220度,特别是使用年限久的干熄焦系统负压区泄漏点多,会吸入部分水汽,使温风干燥的实际效果大大较低,温风干燥周期较长,也影响开工时间,影响生产效益。

传统干熄炉在红焦装入前会将焦炭造成馒头造型,以防红焦接触冷却室墙和风帽,造成炉体及风帽受热过快导致损伤。但在实际运用中,红焦不可避免与干熄炉内耐材接触,对耐材造成损伤。在红焦装入加热炉体耐材的过程中,一般是利用增加红焦的料位来缓慢提高预存室温度,但此方法会使预存室温度升幅精度难以控制,对牛腿斜道区造成一定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缩短干熄焦开工烘炉周期并保护干熄炉体耐材减少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熄焦烘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温风干燥阶段:在干熄炉底部通入加热至140度的循环气体加热干熄炉,去除干熄炉内耐材的水分,此过程需要3-5天;b、红焦烘炉阶段:在干熄炉内装入红焦,利用装入红焦的数量和升高料的位置加热冷却室和预存室的耐材,此过程需要4-5天;c、装入红焦的量和排出红焦的量相同,使冷却室内焦炭料位保持不变。

优选的,所述干熄炉冷却室焦炭上方,沿冷却室壁一圈铺设一层喷涂过耐火胶泥的硅酸铝板。

优选的,所述硅酸铝板的厚度为3-5厘米,高度为80-100厘米。

优选的,所述红焦装入干熄炉内的量为每次三分之一罐。

优选的,所述装入红焦的位置始终控制在硅酸铝板的高度以下,使红焦不会直接接触炉体耐材。

优选的,所述加热预存室耐材至320度后开始升高焦炭料位,红焦可以接触耐材。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传统烘炉方法需要十天左右,本发明大大缩短了干熄焦开工烘炉时间,将温风干燥阶段缩短至1-2天,红焦烘炉阶段缩短至3-4天;在红焦投入后,由于铺设了耐火隔温层也很好的保护了炉体耐材不受损伤;在红焦烘炉初始阶段利用低料位焦炭加热斜道区的方法也保证了牛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干熄炉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干熄炉;2、预存室;3、冷却室;4、斜道牛腿;5、红焦;6、硅酸铝板;7、冷焦;8、供气装置上伞面;9、十字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以140t/h干熄焦为例:

(1)确认干熄炉1、余热锅炉、机械、电气等各系统均已检修完毕。

(2)烘炉前的准备工作:在干熄炉冷却室3焦炭上方,沿冷却室3一圈铺设一层喷涂过耐火胶泥的硅酸铝板6,其厚度3-5公分,高度80-100公分;砌筑干熄炉人孔门,安装堵板;关闭锅炉人孔门;循环气系统气密性试验合格;装冷焦7至风帽以上。锅炉上水,打压试验合格,并已校验水位计;各设备已试车,可正常运行。

(3)循环系统置换吹扫:调整锅炉水位,按程序启动循环风机,汽包通入低压蒸汽进行温风干燥,为期一天后开始氮气置换。当循环气体中氧气浓度小于8%时,准备装红焦5。循环风机鼓出的循环气体通过十字风道9和供气装置上伞面8进入干熄炉1内循环。

(4)红焦装入:第一炉红焦5接1/3罐,装入干熄炉1后,料位会上升0.4米左右,因之前铺设的硅酸铝板6可以很好的隔绝红焦5,所以不会对炉体造成太大损伤。此时风量控制在50000m³/h,待冷却室3温度下降至比未装入红焦5前高30度左右时,开始装下一罐(1/3),大约冷却时间2-3h左右。在准备装入第二罐之前,开始排焦,排焦量控制5-10吨,保证第二罐装入后红焦5料位仍控制在铺设的粘结物之下,保证红焦5不直接接触炉体。装入红焦5的量和排出红焦5的量相同,使冷却室3内焦炭料位保持不变。

按温度要求持续接1/3罐烘炉,炉内温度用调整循环风量和排焦量以及装焦间隔时间控制,保证温升不超过15度/h。在连续装入10-15次1/3罐,温度升到160度以上并保持一天后,开始升干熄炉料位,此时装焦装满罐,调整循环风量,控制温度升高不大于20℃。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装焦量和装焦速度,使温度均匀上升且符合锅炉升温升压要求。

(5)满罐红焦装入:满罐装入后,升料位至预存室2,待料位升至斜道牛腿4口下1-2米处,控制料位不动,装多少排多少,升高温度至450度保持8小时。然后连续装焦将料位升至斜道牛腿4口上2米处,装多少排多少,升高温度至650度保持4小时,通过调整循环风量和排焦速度确保温升不超过10℃/h,且符合锅炉升温升压速度要求。此过程中要控制装焦量和排焦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熄焦烘炉方法,它为干熄焦在长时间检修后的开炉阶段提供了一种快速红焦烘炉方法。本发明利用耐火材料把装入红焦接触炉体砖的部分做好保护,并控制红焦装入的高度始终处于被保护的炉体砖位置,利用红焦显热加热炉体砖升温。应用本发明可将开炉温风干燥时间缩短至1‑2天,红焦烘炉缩短至3‑4天,减少了运营成本,提高焦炉干熄率,保证了烘炉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年;车峰;卢书春;王小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临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7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