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78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炼焦技术领域的焦炉喷补技术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



背景技术:

焦炉在烘炉结束后,炉肩缝处于敞开状态,必须进行密封,否则会导致荒煤气窜漏。另外,焦炉在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生产中需要摘炉门进行操作,炉外冷空气进入炉内,对炉头处影响很大,炉头处易出现裂纹及剥蚀,密封的炉肩缝会脱落,如不进行处理也会导致荒煤气窜漏,炉墙剥蚀严重甚至穿孔。因此,焦炉修补是焦炉设备正常运行的必备工序之一。焦炉的修补普遍采用陶瓷焊补或湿法喷补。目前,湿法喷补时一般直接用直筒的喷管(普通钢管)喷送喷涂料,因喷管的管径较大、压力(冲击力)较小,喷出的喷涂料过于松散,导致喷补料无法进入炉头裂缝或炉肩缝中,只是在表面涂上了一层,喷补效果不好,质量不高,且喷补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喷出的喷涂料致密,冲击力大,可直接喷到焦炉的炉头裂缝或炉肩的缝隙之中,提高喷补效果和质量,缩短喷补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其特征在于,外形为由圆柱和圆锥构成的一体结构,内腔为由螺纹段、锥管段和直管段构成的空心结构。

所述螺纹段设有与喷补机喷补管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锥管段的大端直径φd为18-22mm,小端直径φd为5-6mm,锥管段的锥度为1-1.2°。

所述直管段的直径与锥管段的小端直径φd相同,长度t为3-5mm。

工作原理:

通过螺纹段的内螺纹与喷补机喷补管连接,喷补料自螺纹段进入,在锥管段内压缩,再通过直管段加速喷出至待修焦炉的砌体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螺纹段内螺纹可方便地与喷补机喷补管连接;

2)外部的圆锥形,使其小端更易接近待修焦炉的砌体处,尤其是方便拐角或连接处的喷涂修补;

3)喷补料在锥管段内得到压缩,提高了喷涂料的致密性,再通过直管段加速喷出,加大了喷涂料的冲击力,使喷涂料可直接喷到焦炉的炉头裂缝或炉肩的缝隙之中,提高了砌体的使用寿命;

4)喷补质量高,喷补效果显著,喷补时间短,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中:1-直管段2-锥管段3-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3,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外形为由圆柱和圆锥构成的一体结构,内腔为由螺纹段3、锥管段2和直管段1构成的空心结构。

所述螺纹段3设有与喷补机喷补管匹配的内螺纹,可方便与喷补机喷补管连接。

所述锥管段2的大端直径φd为18-22mm,小端直径φd为5-6mm,锥管段2的锥度为1-1.2°,为喷涂料的压缩腔体。

所述直管段1的直径与锥管段2的小端直径φd相同,长度t为3-5mm。

工作原理:

将该发明喷嘴通过其螺纹段3的内螺纹与喷补机喷补管连接,喷补料自螺纹段3进入,在锥管段2内压缩,以提高喷涂料的致密性,再通过直管段1加速喷出,加大了喷涂料的冲击力,使喷涂料可直接喷到焦炉的炉头裂缝或炉肩的缝隙之中,提高了砌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炉湿法喷补用喷嘴,外形为由圆柱和圆锥构成的一体结构,内腔为由螺纹段、锥管段和直管段构成的空心结构。喷嘴通过螺纹段的内螺纹与喷补机喷补管连接,喷补料自螺纹段进入,在锥管段内压缩,再通过直管段加速喷出至待修焦炉的砌体处。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喷出的喷涂料致密,冲击力大,可直接喷到焦炉的炉头裂缝或炉肩的缝隙之中,提高喷补效果和质量,缩短喷补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吴添;张熠;姚腾豪;杨冠楠;张雷;邢高建;马兴翼;王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2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