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浸油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83992发布日期:2018-06-27 21:4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浸油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浸油回收利用方法,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铁芯(磁芯)以及外壳。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

变压器浸油简称变压器油,是石油的一种分馏产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族饱和烃、芳香族不饱和烃等化合物,俗称方棚油,浅黄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895。变压器油是天然石油中经过蒸馏、精炼而获得的一种矿物油,是石油中的润滑油馏份经酸碱精制处理得到纯净稳定、粘度小、绝缘性好、冷却性好的液体天然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变压器油的主要具有1)、绝缘作用:变压器油具有比空气高得多的绝缘强度。绝缘材料浸在油中,不仅可提高绝缘强度,而且还可免受潮气的侵蚀。2)、散热作用:变压器油的比热大,常用作冷却剂。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使靠近铁芯和绕组的油受热膨胀上升,通过油的上下对流,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出,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3)、消弧作用:在油断路器和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开关上,触头切换时会产生电弧。由于变压器油导热性能好,且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能分触了大量气体,产生较大压力,从而提高了介质的灭弧性能,使电弧很快熄灭。

目前变压器浸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由于易含有大量杂质,需要更换。但目前更换下来的变压器油通常作废油直接处理,这又造成了变压器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浸油回收利用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压器浸油回收利用方法,将废旧变压器浸油和乙醇混合均匀制成粗油,将粗油使用脱色砂进行脱色处理后得到初级油,将初级油使用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后得到半成品油,半成品油送入真空罐中,然后利用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气并加热除去半成品油中的水分和乙醇即得到成品变压器浸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废旧变压器浸油和乙醇按照1:(0.3~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粗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粗油先加热到50~60℃再使用脱色砂进行脱色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利用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气使得真空罐内部的气压低于0.002Mpa后再将真空罐内部的液体加热到70~80℃,所述真空罐在其内部的气压低于0.003Mpa且内部的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保持10~15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竖筒、增压泵、电机、转轴,所述竖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电机固设在竖筒的底部,所述转轴设置在竖筒的内部,所述转轴由电机驱动;所述竖筒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倒锥形第一过滤器、倒锥形第二过滤器、倒锥形第三过滤器、倒锥形第四过滤器、锥形第五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圆环、设置在第一圆环下方的倒锥形第一滤网,所述第一圆环与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的上端与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承下方的倒锥形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下端固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一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包括第二圆环、设置在第二圆环下方的倒锥形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圆环与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网的上端与第二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网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滤网的下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转轴的外侧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第二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器包括第三轴承、设置在第三轴承下方的倒锥形第四滤网,所述第四滤网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三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与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滤网的下端固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轴套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器包括第三圆环、设置在第三圆环上方的锥形第五滤网,所述第五滤网网孔的孔径小于第四滤网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三圆环与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滤网的下端与第三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滤网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轴承,所述第五滤网的上端与第四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转轴的外侧且第四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环与第四轴承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与第三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竖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四过滤器和第五过滤器之间,所述竖筒的外侧设置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压缩空气进气管;所述竖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料口,所述第五过滤器设置在排料口的上方,所述竖筒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相连通的排料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滤网的锥角等于第三滤网的锥角,所述第三滤网的锥角等于第五滤网的锥角,所述第二滤网的锥角等于第四滤网的锥角,所述第二滤网的锥角大于第一滤网的锥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筒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所述竖筒的上方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排污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回收、净化变压器更换下来的废旧变压器油,使得变压器油能够循环利用,避免变压器油的浪费;该回收利用方法操作简单,尤其是利用过滤机构除去废旧变压器油中含有的固体杂质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过滤时间短、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清洗清洁操作方便,无需频繁更换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和第五过滤器,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第二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第三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第四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第五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过滤机构倒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废旧变压器浸油和乙醇按照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成粗油,将粗油加热到60℃后使用脱色砂进行脱色处理后得到初级油,将初级油使用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后得到半成品油,半成品油送入真空罐中,然后利用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气使得真空罐内部的气压低于0.002Mpa后再将真空罐内部的液体加热到70℃,所述真空罐在其内部的气压低于0.003Mpa且内部的温度为70℃的条件下保持15min后取出真空罐内剩余的液体即得到成品变压器浸油。

实施例2

将废旧变压器浸油和乙醇按照1:0.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成粗油,将粗油加热到56℃后使用脱色砂进行脱色处理后得到初级油,将初级油使用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后得到半成品油,半成品油送入真空罐中,然后利用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气使得真空罐内部的气压低于0.002Mpa后再将真空罐内部的液体加热到78℃,所述真空罐在其内部的气压低于0.003Mpa且内部的温度为78℃的条件下保持11min后取出真空罐内剩余的液体即得到成品变压器浸油。

实施例3

将废旧变压器浸油和乙醇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成粗油,将粗油加热到50℃后使用脱色砂进行脱色处理后得到初级油,将初级油使用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后得到半成品油,半成品油送入真空罐中,然后利用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气使得真空罐内部的气压低于0.002Mpa后再将真空罐内部的液体加热到80℃,所述真空罐在其内部的气压低于0.003Mpa且内部的温度为80℃的条件下保持10min后取出真空罐内剩余的液体即得到成品变压器浸油。

在上述实施例中,废旧变压器浸油经过乙醇稀释后易被脱色砂脱色除味,脱色砂的粒径要比废旧变压器浸油中原本含有的固体杂质的粒径要大得多,因此脱色砂很容易使用纱布即可过滤掉,而使用纱布很难将废旧变压器浸油中含有的细小固体杂质除去。因此初级油中含有大量细小固体杂质,经过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后,初级油中的固体杂质全部被除去得到半成品油;然后利用水和乙醇在超低气压下由于沸点降低而沸腾蒸发成气体的特性,对半成品油进行抽真空处理,水分和乙醇迅速蒸发,然后被真空泵抽出,半成品油中的水份以及乙醇被除去,自此完成全部净化过程。

如图1~6所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竖筒1、增压泵2、电机3、转轴4,所述竖筒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增压泵2的输出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电机3固设在竖筒1的底部,所述转轴4设置在竖筒1的内部,所述转轴4由电机3驱动;所述竖筒1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倒锥形第一过滤器5、倒锥形第二过滤器6、倒锥形第三过滤器7、倒锥形第四过滤器8、锥形第五过滤器9,所述第一过滤器5包括第一圆环51、设置在第一圆环51下方的倒锥形第一滤网52,所述第一圆环51与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52的上端与第一圆环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6包括第一轴承61、设置在第一轴承61下方的倒锥形第二滤网64,所述第二滤网64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52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轴承61的外圈与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64的下端固设有与转轴4相适配的第一轴套62,所述第一轴套62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61的内圈与第一轴套62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一连杆63,所述第一连杆63的上端与第一轴承6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3的下端与第一轴套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7包括第二圆环71、设置在第二圆环71下方的倒锥形第三滤网74,所述第三滤网74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滤网64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圆环71与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网74的上端与第二圆环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网7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72,所述第三滤网74的下端与第二轴承7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72的内圈套设在转轴4的外侧且第二轴承72的内圈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71与第二轴承72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二连杆73,所述第二连杆73的上端与第二圆环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3的下端与第二轴承7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器8包括第三轴承81、设置在第三轴承81下方的倒锥形第四滤网84,所述第四滤网84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三滤网74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三轴承81的外圈与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滤网84的下端固设有与转轴4相适配的第二轴套82,所述第二轴套82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81的内圈与第二轴套82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三连杆83,所述第三连杆83的上端与第三轴承8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83的下端与第二轴套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器9包括第三圆环91、设置在第三圆环91上方的锥形第五滤网94,所述第五滤网94网孔的孔径小于第四滤网84网孔的孔径,所述第三圆环91与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滤网94的下端与第三圆环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滤网94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轴承92,所述第五滤网94的上端与第四轴承9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承92的内圈套设在转轴4的外侧且第四轴承92的内圈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环91与第四轴承92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第四连杆93,所述第四连杆93的下端与第三圆环9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93的上端与第四轴承9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竖筒1的侧壁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四过滤器8和第五过滤器9之间,所述竖筒1的外侧设置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压缩空气进气管11;所述竖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料口,所述第五过滤器9设置在排料口的上方,所述竖筒1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相连通的排料管12。并且,所述第一滤网52的锥角等于第三滤网74的锥角,所述第三滤网74的锥角等于第五滤网94的锥角,所述第二滤网64的锥角等于第四滤网84的锥角,所述第二滤网64的锥角大于第一滤网52的锥角。

所述过滤机构在使用时,将初级油通过增压泵2加压被输送进入竖筒1中,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器5、第二过滤器6、第三过滤器7、第四过滤器8和第五过滤器9的五次过滤后将固体杂质完全除去得到半成品油。其中,第一滤网52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滤网64的网孔孔径,第二滤网64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三滤网74的网孔孔径、第三滤网74的网孔孔径大于第四滤网84的网孔孔径,第四滤网84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五滤网94的网孔孔径,因此竖筒1中的流体在重力以及液压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流体中含有的固体杂质被依次过滤。增压泵2为废油提供液压,使得废油在竖筒1中形成流体,加速流体向下流动的速率,提供过滤效率。第一滤网52为倒锥形,不但使得流体与第一滤网5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但使得过滤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易使得过滤后的流体易汇聚在第一滤网52下端的外侧壁,缩短流体汇聚时间,有利于缩短过滤时间,使得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倒锥形的结构还有利于固体杂质易在第一滤网52下端的内侧壁汇聚,这不会造成第一滤网52被大面积堵住,保证第一滤网52能够持久的运行。

第二滤网64为倒锥形,不但使得流体与第二滤网6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但使得过滤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易使得过滤后的流体易汇聚在第二滤网64下端的外侧壁,缩短流体汇聚时间,有利于缩短过滤时间,使得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倒锥形的结构还有利于固体杂质易在第二滤网64下端的内侧壁汇聚,这不会造成第二滤网64被大面积堵住,保证第二滤网64能够持久的运行。同时,第二滤网64能够在转轴4的带动下发生旋转,这相当于给第一过滤器5和第三过滤器7之间的流体进行强制搅拌,这有利于流体加速通过第二滤网64,进一步缩短过滤时间;并且,所述第二滤网64的锥角大于第一滤网52的锥角,第三滤网74的锥角等于所述第一滤网52的锥角,这使得第一滤网52和第三滤网74之间的流层易被转动的第二过滤器6打乱,使得流层处于相互混掺状态,这使得还未被第二滤网64过滤的固体杂质能够更快的与第二滤网64接触并完成过滤,进一步缩短过滤时间,提高过滤效率。

第三滤网74为倒锥形,不但使得流体与第三滤网7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但使得过滤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易使得过滤后的流体易汇聚在第三滤网74下端的外侧壁,缩短流体汇聚时间,有利于缩短过滤时间,使得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倒锥形的结构还有利于固体杂质易在第三滤网74下端的内侧壁汇聚,这不会造成第三滤网74被大面积堵住,保证第三滤网74能够持久的运行。同时,第三滤网74上方的流体在第二过滤器6的搅拌下能够更快的通过第三滤网74,第三滤网74处的过滤效率显著提高。第二轴承72不但解决了第三滤网74与转轴4之间的转动连接,而且还保证了第三滤网74与转轴4之间的密封性。

第四滤网84为倒锥形,不但使得流体与第四滤网8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但使得过滤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易使得过滤后的流体易汇聚在第四滤网84下端的外侧壁,缩短流体汇聚时间,有利于缩短过滤时间,使得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倒锥形的结构还有利于固体杂质易在第四滤网84下端的内侧壁汇聚,这不会造成第四滤网84被大面积堵住,保证第四滤网84能够持久的运行。同时,第四滤网84能够在转轴4的带动下发生旋转,这相当于给第三过滤器7和第五过滤器9之间的流体进行强制搅拌,这有利于流体加速通过第四滤网84,进一步缩短过滤时间;并且,所述第四滤网84的锥角大于第三滤网74的锥角,第五滤网94的锥角等于所述第三滤网74的锥角,这使得第三滤网74和第五滤网94之间的流层易被转动的第四过滤器8打乱,使得流层处于相互混掺状态,这使得还未被第四滤网84过滤的固体杂质能够更快的与第四滤网84接触并完成过滤,进一步缩短过滤时间,提高过滤效率。由于第五滤网94为锥形,这使得流体易流到竖筒1的内壁,然后顺着竖筒1的内壁汇聚到竖筒1的底部,最后从排料管12处排出,这使得从第五滤网94处过滤的流体不易沿着转轴4向下流,降低流体对转轴4与竖筒1底部连接处的冲击,而转轴4与竖筒1底部连接处通过设置第五轴承使得转轴4与竖筒1底部完成转动连接,而流体对第五轴承的冲击降低,从而不易在第五轴承处发生渗漏;第五滤网94为锥形,而第四滤网84为倒锥形,这使得第四滤网84与第五滤网94存在较大空间;再加上,流体上的压力经过第一过滤器5、第二过滤器6、第三过滤器7和第四过滤器8的层层削弱后,流体本身的压力已经非常低,为提高第四滤网84与第五滤网94之间的流体能够更快速的通过第五滤网94,将压缩空气进气管11与气源接通,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进气管11进入到第四过滤器8和第五过滤器9之间,从而给第四过滤器8和第五过滤器9之间的流体加压,并且压缩空气还不断地冲击第四过滤器8和第五过滤器9之间的流体,起到类似“搅拌”的作用,这些均能够缩短过滤时间,提高过滤效率,使得过滤效果显著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竖筒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所述竖筒1的上方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排污阀13。当所述过滤机构需要清理过滤后的固体杂质时,将所述过滤机构倒置,此时排料管12朝上,排污阀13朝下,如图7所示;从排料管12处向竖筒1的内部鼓入大量的清洗液,并同时从压缩空气进气管11处向竖筒1内部鼓入大量的压缩空气;由于固体杂质大部分都黏附在第一滤网52的“尖端”处、第二滤网64的“尖端”处、第三滤网74的“尖端”处、第四滤网84的“尖端”处,而第二滤网64的“尖端”处以及第四滤网84的“尖端”处黏附的固体杂质在第二滤网64和第四滤网84转动时的离心力作用下能够轻易的被甩出,使得固体杂质易被清掉;第一滤网52的“尖端”处和第三滤网74的“尖端”处汇聚的固体杂质易在重力、流体的冲击力、压缩空气的冲击力的多重作用下,也能够很快的被清理;由于经过第一过滤器5、第二过滤器6、第三过滤器7和第四过滤器8的过滤后,剩余的杂质量非常少,因此第五滤网94与竖筒1内壁之间汇聚的杂质在流体的冲击力、压缩空气的冲击力的双重作用下也易被清理,最后打开排污阀13,污水从排污阀13处排出。上述清洗过程,无需拆卸第一过滤器5、第二过滤器6、第三过滤器7、第四过滤器8、第五过滤器9,清洗操作简单方便。

传统油过滤器的滤芯只是由多层滤网层叠制成,过滤效率低,需要频繁更换滤芯,使用不便。在同等过滤面积及同等的初始液压下,本发明所述过滤机构的过滤效率是传统油过滤器的8.6~17.2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