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3475发布日期:2020-11-10 12:0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炉是指用于制造煤气、水煤气及半水煤气的反应炉。

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在使用时需要为其提供燃煤时,现有的大多采用人工上料或半自动上料形式,这些上料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大和人工劳动强度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包括底座和煤气发生炉主体,所述煤气发生炉主体设置在底座顶部左侧,所述底座顶部竖向固定设置有壳体一,所述壳体一位于煤气发生炉主体右方,所述壳体一左侧外壁顶部倾斜设置有相连通的导向传料管,且导向传料管另一端与煤气发生炉主体进料口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槽底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贯穿壳体一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竖向螺旋提料杆,所述竖向螺旋提料杆顶端通过轴承与壳体一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一右侧底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壳体二,所述壳体二底部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位于壳体二右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驱动电机二,且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保护壳左侧和壳体二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横向螺旋提料杆,所述横向螺旋提料杆另一端延伸至壳体二内腔左侧,所述壳体二上方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支脚,且支脚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所述储存箱顶部固定设置有相连通的储存斗,所述储存斗底部中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料管,且出料管底端与壳体二顶部连通,所述储存斗顶部设置有相匹配的密封斗盖,所述密封斗盖顶部中央固定插接有粉尘净化件。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净化件包括固定插接在密封斗盖顶部的净化壳,所述净化壳底部贯穿密封斗盖底部,所述净化壳左右侧内壁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凸块,且凸块顶部贴合设置有与净化壳相匹配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壁设置有滤芯,两组凸块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螺杆,且两组定位螺杆顶端均贯穿安装框并螺纹套设有限位盘,且限位盘底部贴合安装框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设置有三层,且每一层的厚度相同,所述安装框顶部前后侧中部均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箱内壁底部横向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储存箱内腔沿线性等距设置有三组粉碎辊,三组所述粉碎辊均套设在转轴外壁,且三组转轴后端均贯穿储存箱后侧并与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且驱动机构固定在储存箱后侧,所述粉碎辊位于过滤网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斗盖左端通过合页与储存斗顶部左端连接,所述密封斗盖右端与储存斗顶部右端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内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物料放置至储存斗内,设置有粉碎辊和过滤网可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提高物料的使用质量,同时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方便使用人员控制物料供给量,减少浪费,物料通过出料管进入壳体二,通过驱动电机二和横向螺旋提料杆传动至壳体一内,通过驱动电机一和竖向螺旋提料杆传动至顶部,使物料通过导向传料管进入煤气发生炉主体内实现上煤作业,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力和人工成本,上料效率高,稳定性高,同时还设置有粉尘净化件,在进行物料粉碎时,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很好的吸收净化,降低粉尘对工作环境和使用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使用环保性更高,同时粉尘净化件内部的滤芯安装至安装框内,通过将安装框从净化壳顶部拆卸出,即可对滤芯进行清理、维护或更换,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粉尘净化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煤气发生炉主体;3、壳体一;4、导向传料管;5、竖向螺旋提料杆;6、驱动电机一;7、壳体二;8、保护壳;9、横向螺旋提料杆;10、储存箱;11、出料管;12、过滤网;13、粉碎辊;14、储存斗;15、密封斗盖;16、粉尘净化件;161、净化壳;162、安装框;163、定位螺杆;164、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案:一种煤气发生炉自动上煤装置,请参阅图1,包括底座1和煤气发生炉主体2,煤气发生炉主体2设置在底座1顶部左侧,煤气发生炉主体2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外部电源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请参阅图1,底座1顶部竖向固定设置有壳体一3,壳体一3可采用支架固定在底座1顶部,壳体一3位于煤气发生炉主体2右方,壳体一3左侧外壁顶部倾斜设置有相连通的导向传料管4,且导向传料管4另一端与煤气发生炉主体2进料口连接,通过竖向螺旋提料杆5向上传动的物料逐渐通过导向传料管4进入煤气发生炉主体2进料口内,实现对煤气发生炉主体2的上料,在实际情况中,为了保证物料通过导向传料管4落料更加顺畅,导向传料管4底部可设置振动器,使用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

请参阅图1,底座1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槽底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一6,驱动电机一6采用螺钉或螺栓的方式固定在凹槽槽底,驱动电机一6的输出端贯穿壳体一3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竖向螺旋提料杆5,竖向螺旋提料杆5顶端通过轴承与壳体一3顶部内壁活动连接,驱动电机一6带动竖向螺旋提料杆5使物料向上提升,为了方便维护内部的驱动电机一6,底座1前侧开设有与凹槽相连通的通口,通口处设置有相匹配的盖体(图中未示出);

请参阅图1,壳体一3右侧底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壳体二7,壳体二7底部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1顶部,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保护壳8,保护壳8用于保护内部驱动电机二,为了方便维护驱动电机二,保护壳8上的一侧带有盖体(图中未示出),保护壳8位于壳体二7右侧,保护壳8内设置有驱动电机二(图中未示出),且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保护壳8左侧和壳体二7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横向螺旋提料杆9,横向螺旋提料杆9另一端延伸至壳体二7内腔左侧,驱动电机二带动横向螺旋提料杆9传动,使物料从右侧向左侧传动进入壳体一3内;

请参阅图1,壳体二7上方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储存箱10,储存箱10用于储存粉碎后待使用的物料,为了方便储存箱10内的物料更好的从出料管11排出,储存箱10左右侧内壁均设置有与出料管11配合的导向坡,储存箱10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支脚,且支脚底部与底座1顶部固定,支脚位于壳体二7外侧,储存箱10顶部固定设置有相连通的储存斗14,储存斗14用于储存待使用的物料,储存斗14底部中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料管11,且出料管11底端与壳体二7顶部连通;

请参阅图1,储存斗14顶部设置有相匹配的密封斗盖15,密封斗盖15顶部中央固定插接有粉尘净化件16,密封斗盖15避免粉碎时产生的粉尘渗出,粉尘净化件16对粉碎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和使用人员的影响。

如图2所示:粉尘净化件16包括固定插接在密封斗盖15顶部的净化壳161,净化壳161顶部和底部均为中空,净化壳161底部贯穿密封斗盖15底部,净化壳161为矩形壳,使密封斗盖15关闭后,粉碎时的粉尘气体只能从净化壳161向外排出,净化壳161左右侧内壁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凸块,凸块与净化壳161一体成型,起到支撑和安装结构的作用,且凸块顶部贴合设置有与净化壳161相匹配的安装框162,安装框162内壁设置有滤芯164,滤芯164可以在进行粉碎工作时将其内部的粉尘吸收起来,两组凸块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定位螺杆163,且两组定位螺杆163顶端均贯穿安装框162并螺纹套设有限位盘,安装框162上开设有与定位螺杆163匹配的活动孔,通过向下转动限位盘即可将安装框162固定在凸块顶部,向上转动限位盘使限位盘脱离定位螺杆163即可进行拆卸安装框162,且限位盘底部贴合安装框162顶部;

如图2所示:滤芯164设置有三层,且每一层的厚度相同,安装框162顶部前后侧中部均设置有把手,滤芯164可以在进行粉碎工作时将其内部的粉尘吸收起来,并且滤芯164设置有三层,使其吸附效果更好,把手方便使用人员拉动安装框162向上进行拆卸,进而进行清理和维护;

如图1所示:储存箱10内壁底部横向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使物料粉碎到合适尺寸,储存箱10内腔沿线性等距设置有三组粉碎辊13,三组粉碎辊13相互配合对物料进行粉碎,三组粉碎辊13均套设在转轴外壁,且三组转轴后端均贯穿储存箱10后侧并与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且驱动机构固定在储存箱10后侧,粉碎辊13位于过滤网12上方,驱动机构为本领域应用广泛的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进而带动粉碎辊13转动对物料进行粉碎;

如图1所示:密封斗盖15左端通过合页与储存斗14顶部左端连接,方便打开密封斗盖15,将补充储存斗14内的物料,密封斗盖15右端与储存斗14顶部右端卡接,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广泛的卡扣方式进行连接,保证密封斗盖15关闭后的固定性;

如图1所示:出料管11内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方便根据需要灵活调节物料供给量,减少浪费,流量调节阀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