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922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上炉体、下炉体、进气箱、回气管、布风管、引风管、鼓风机、第一引风机、第二引风机、水泵、尾气净化装置和冷凝装置;上炉体位于下炉体的上方,且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内腔相互导通;上炉体具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下炉体具有第四腔和第五腔,且第五腔分别与下炉体和第一腔连通;进气箱安装在上炉体内并与第二腔连通;回气管位于第二腔内,且回气管的一端延伸至下炉体的内部;冷凝装置通过管道和第一引风机分别与第二腔和回气管连通;水泵通过管道与第四腔连接;布风管布置在下炉体的内并经引风管与第三腔连通;鼓风机用于向第三腔内送风;尾气净化装置通过管道经第二引风机与第一腔连通。
【专利说明】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不断地增加,生活垃圾的成分亦日趋复杂,对环境的污染和人民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也推动了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中,垃圾处理设备投入成本高,且在后期运行中,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这就造成了垃圾处理的总成本高,推广使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上炉体、下炉体、进气箱、回气管、布风管、引风管、鼓风机、第一引风机、第二引风机、水栗、尾气净化装置、冷凝装置和固气分离装置,其中:
[0005]上炉体位于下炉体的上方,且上炉体的内腔和下炉体的内腔相互导通;上炉体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一外壳体,第一外壳体位于第一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腔;
[0006]第一内壳体远离第一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内壳体的内周面环形布置的第一导烟板,该第一导烟板与第一内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二腔;
[0007]第一外壳体远离第一内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外壳体环形布置的外护板,该外护板与第一外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三腔;
[0008]下炉体包括第二内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第二外壳体位于第二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四腔;
[0009]第二内壳体远离第二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二内壳体环形布置的第二导烟板,该第二导烟板与第二内壳体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五腔,且该第五腔的下端敞开与下炉体的内腔导通,该第五腔的上端与第一腔的下端连通;
[0010]进气箱安装在上炉体内并与第二腔连通,进气箱靠近下炉体的一侧设有进气口;
[0011]回气管位于第二腔内,且回气管的一端穿过第二腔延伸至下炉体的内部;
[0012]冷凝装置具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固气分离装置连接,其进水口接冷却水,其出水口接水栗;
[0013]固气分离装置用于滤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固气分离装置的出气端经第一引风机与回气管连接;
[0014]第一引风机用于将经固气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气体引送至回气管并由回气管排入下炉体的内部;
[0015]水栗通过管道与第四腔连接,水栗用于将冷凝装置内的输出的冷却水输送至第四腔;
[0016]布风管布置在下炉体的内部且位于靠近其底部位置,布风管靠近上炉体一侧的环面上布置有若干布风孔;
[0017]引风管的一端与布风管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腔连通;
[0018]鼓风机通过管道与第三腔连接用于向第三腔内送风;
[0019]尾气净化装置通过管道经第二引风机与第一腔连通用于对由第五腔内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
[0020]优选地,下炉体内铺设有若干根保温管,保温管位于下炉体内部靠近其底部的一侧,保温管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布置,且各保温管的两端均分别与第四腔连通。
[0021]优选地,下炉体内且位于保温管的下方设有多个集料腔,集料腔沿保温管的排列方并列布置,且集料腔沿保温管的延伸方向延伸。
[0022]优选地,集料腔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腔。
[0023]优选地,各集料腔中,任意一个集料腔内均安装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出料螺杆。
[0024]优选地,出料螺杆包括杆部和位于绕杆部螺旋布置的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端在杆部的中部连接,且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螺旋方向相反。
[0025]优选地,下炉体且位于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侧均设有排渣口。
[0026]优选地,布风管的数量与保温管的数量一致,且各布风管依次安装在各保温管上。
[0027]优选地,回气管靠近下炉体内部的一端位于第五腔敞开端的上方。
[0028]优选地,第一腔内设有绕第二腔环形布置的冷却管,冷却管的下端通过第一导水管与第四腔连通,且其上端通过第二导水管彼此连通。
[0029]优选地,第二腔的下端与上炉体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距。
[0030]优选地,第二腔的下端与进气箱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0031]优选地,第三腔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第三腔分隔成绕第一腔环形螺旋向上布置的螺旋通道,且该螺旋通道的下端经管道与鼓风机连接,其上端与引风管连通。
[0032]本实用新型中,上炉体和下炉体相互配合用于使垃圾处于高温环境中,垃圾在高温环境中气化分解;鼓风机、引风管和布风管相互配合用于向炉内送风;水栗用于向第五腔内输送冷却水;尾气净化装置用于对由第一腔内排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进气箱用于对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出的可燃气体进行收集;第一引风机用于将进气箱内的可燃气体引出并使其依次穿过、第一腔、冷凝装置、固气分离装置和回气管;当可燃气体进入冷凝装置时,冷凝装置对引出的可燃气体进行冷凝,去除混合在气体中的水汽;当可燃气体进行固气分离装置时,固气分离装置对气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去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当可燃气体进入回气管时,回气管将可燃气体重新输送至下炉体的内部进行助燃;且由于回气管由第一腔穿过,使排出的高温可燃气体对回气管内的气体进行预热,避免炉内温度的损耗。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通过上炉体、下炉体、进气箱、回气管、布风管、引风管、鼓风机、第一引风机、第二引发机、水栗、尾气净化装置、冷凝装置和固气分离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得垃圾在处理中所产生的可燃气体被除水干燥后又作为能源重新输送至炉内帮助炉内温度保持平稳的有利自循环,使得整个设备无需外接辅助能源,大大降低了设备总成本和运行成本,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8]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侧视图。
[0039]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上炉体1、下炉体
2、进气箱3、回气管4、布风管5、引风管6、鼓风机7、第一引风机8、第二引风机、水栗9、尾气净化装置10、冷凝装置11和固气分离装置12,其中:
[0040]上炉体I位于下炉体2的上方,且上炉体I的内腔和下炉体2的内腔相互导通;上炉体I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一外壳体,第一外壳体位于第一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腔13;第一内壳体远离第一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内壳体的内周面环形布置的第一导烟板14,该第一导烟板14与第一内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二腔15,且第二腔15的下端与上炉体I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距,第二腔15的下端与进气箱3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外壳体远离第一内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外壳体环形布置的外护板16,该外护板16与第一外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三腔17。
[0041]下炉体2包括第二内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第二外壳体位于第二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四腔18;下炉体2内铺设有若干根保温管21,保温管21位于下炉体2内部靠近其底部的一侧,保温管21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布置,且各保温管2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四腔18连通;第二内壳体远离第二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二内壳体环形布置的第二导烟板19,该第二导烟板19与第二内壳体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五腔20,且该第五腔20的下端敞开与下炉体2的内腔导通,该第五腔20的上端与第一腔13的下端连通。
[0042]进气箱3安装在上炉体I内并与第二腔15连通,进气箱3靠近下炉体2的一侧设有进气口;回气管4位于第二腔15内,且回气管4的一端穿过第二腔15延伸至下炉体2的内部,且回气管4靠近下炉体2内部的一端位于第五腔20敞开端的上方;冷凝装置11具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装置11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15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固气分离装置12连接,其进水口接冷却水,其出水口接水栗9;固气分离装置12用于滤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固气分离装置12的出气端经第一引风机8与回气管4连接;第一引风机8用于将经固气分离装置12处理后的气体引送至回气管4并由回气管4排入下炉体2的内部;水栗9通过管道与第四腔18连接,水栗9用于将冷凝装置11内的输出的冷却水输送至第四腔18;布风管5的数量与保温管21的数量一致,且各布风管5依次安装在各保温管21上,且布风管5靠近上炉体I一侧的环面上布置有若干布风孔;引风管6的一端与布风管5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腔17连通;鼓风机7通过管道与第三腔17连接用于向第三腔17内送风;尾气净化装置10通过管道经第二引风机与第一腔13连通用于对由第五腔20内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
[0043]本实用新型中,上炉体I和下炉体2相互配合用于对垃圾进行燃烧,使垃圾在高温环境中气化分解;鼓风机7、引风管6和布风管5相互配合用于向炉内送风;水栗9用于向第五腔20内输送冷却水;尾气净化装置10用于对由第一腔13内排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进气箱3用于对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出的可燃气体进行收集;第一引风机8用于将进气箱3内的可燃气体引出并使其依次穿过、第一腔13、冷凝装置11、固气分离装置12和回气管4;当可燃气体进入冷凝装置11时,冷凝装置11对引出的可燃气体进行冷凝,去除混合在气体中的水汽;当可燃气体进行固气分离装置12时,固气分离装置12对气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去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当可燃气体进入回气管4时,回气管4将可燃气体重新输送至下炉体2的内部进行助燃;且由于回气管4由第一腔13穿过,使排出的高温可燃气体对回气管4内的气体进行预热,避免炉内温度的损耗。
[0044]具体工作过程是:先在下炉体2的底部铺设一层燃料并点燃,再将垃圾堆放在该燃料层上,并使垃圾堆与进气箱3之间预留间隙,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对垃圾进行加热、干燥,而垃圾在干燥过程,垃圾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环境中热解气化产生气体向上运动并由进气箱3收集,而干燥后的垃圾又作为燃料进行补充燃烧以确保炉内的温度;而进气箱3所收集的气体在第一引风机8的作用下,经第一腔13、冷凝装置11、固气分离装置12和回气管4处理后重新导入炉内助燃,从而实现可燃气体的循环利用。而垃圾在燃烧时的废气则有尾气净化装置10处理合格后进行排放。
[0045]此外,本实施例中,下炉体2内且位于保温管21的下方设有多个集料腔22,集料腔22沿保温管21的排列方并列布置,且集料腔22沿保温管21的延伸方向延伸;集料腔22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腔;各集料腔22中,任意一个集料腔22内均安装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出料螺杆23;出料螺杆23包括杆部和位于绕杆部螺旋布置的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端在杆部的中部连接,且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螺旋方向相反;下炉体2且位于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侧均设有排渣口;工作中,炉内燃烧后的废渣落入集料腔22,并通过出料螺杆23推出,且由于出料螺杆23包括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从而实现了双向出料,避免废渣单向出料造成一侧废渣堆积的问题,且双向出料,也提高了排渣速度。
[0046]本实施例中,第一腔13内设有绕第二腔15环形布置的冷却管25,冷却管25的下端通过第一导水管与第四腔18连通,且其上端通过第二导水管彼此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四腔18内的冷却水可以流入冷却管25,从而实现对上炉体I炉壁的降温。
[0047]本实施例中,第三腔17内设有隔板24,隔板24将第三腔17分隔成绕第一腔13环形螺旋向上布置的螺旋通道,且该螺旋通道的下端经管道与鼓风机7连接,其上端与引风管6连通,从而使进风在第三腔17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利用第一腔13内的尾气的温度对第三腔17内的进风进行预热,从而避免炉内热量的损耗。
[0048]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通过上炉体1、下炉体2、进气箱3、回气管4、布风管5、引风管6、鼓风机7、第一引风机8、水栗9、尾气净化装置10、冷凝装置11和固气分离装置12的相互配合使得垃圾在处理中所产生的可燃气体被除水干燥后又作为能源重新输送至炉内帮助炉内温度保持平稳的有利自循环,使得整个设备无需外接辅助能源,大大降低了设备总成本和运行成本,经济环保。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炉体(I)、下炉体(2)、进气箱(3)、回气管(4)、布风管(5)、引风管(6)、鼓风机(7)、第一引风机(8)、第二引风机、水栗(9)、尾气净化装置(10)和冷凝装置(11),其中: 上炉体(I)位于下炉体(2)的上方,且上炉体(I)的内腔和下炉体(2)的内腔相互导通;上炉体(I)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一外壳体,第一外壳体位于第一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腔(13); 第一内壳体远离第一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内壳体的内周面环形布置的第一导烟板(14),该第一导烟板(14)与第一内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二腔(15); 第一外壳体远离第一内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一外壳体环形布置的外护板(16),该外护板(16)与第一外壳体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三腔(17); 下炉体(2)包括第二内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第二外壳体位于第二内壳体的外周,且二者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四腔(18); 第二内壳体远离第二外壳体的一侧设有绕第二内壳体环形布置的第二导烟板(19),该第二导烟板(19)与第二内壳体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五腔(20),且该第五腔(20)的下端敞开与下炉体(2)的内腔导通,该第五腔(20)的上端与第一腔(13)的下端连通; 进气箱(3)安装在上炉体(I)内并与第二腔(15)连通,进气箱(3)靠近下炉体(2)的一侧设有进气口; 回气管(4)位于第二腔(15)内,且回气管(4)的一端穿过第二腔(15)延伸至下炉体(2)的内部; 冷凝装置(11)具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装置(11)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15)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回气管(4)连通,其进水口接冷却水,其出水口接水栗(9); 第一引风机(8)用于将经冷凝装置(11)冷凝去水后的气体引送至回气管(4)并由回气管(4)排入下炉体(2)的内部; 水栗(9)通过管道与第四腔(18)连接,水栗(9)用于将冷凝装置(11)内的输出的冷却水输送至第四腔(18); 布风管(5)布置在下炉体(2)的内部且位于靠近其底部位置,布风管(5)靠近上炉体(I)一侧的环面上布置有若干布风孔; 引风管(6)的一端与布风管(5)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腔(17)连通; 鼓风机(7)通过管道与第三腔(17)连接用于向第三腔(17)内送风; 尾气净化装置(10)通过管道经第二引风机与第一腔(13)连通用于对由第五腔(20)内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滤除气体中固定颗粒的固气分离装置(12),固气分离装置(12)位于冷凝装置(11)和回气管(4)之间,且固气分离装置(12)的进气口与冷凝装置(11)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与回气管(4)的进气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炉体(2)内铺设有若干根保温管(21),保温管(21)位于下炉体(2)内部靠近其底部的一侧,保温管(21)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布置,且各保温管(2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四腔(1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炉体(2)内且位于保温管(21)的下方设有多个集料腔(22),集料腔(22)沿保温管(21)的排列方并列布置,且集料腔(22)沿保温管(21)的延伸方向延伸;优选地,集料腔(22)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腔;优选地,各集料腔(22)中,任意一个集料腔(22)内均安装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出料螺杆(23);优选地,出料螺杆(23)包括杆部和位于绕杆部螺旋布置的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端在杆部的中部连接,且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下炉体(2)且位于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一侧均设有排渣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布风管(5)的数量与保温管(21)的数量一致,且各布风管(5)依次安装在各保温管(2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气管(4)靠近下炉体(2)内部的一端位于第五腔(20)敞开端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腔(13)内设有绕第二腔(15)环形布置的冷却管(25),冷却管(25)的下端通过第一导水管与第四腔(18)连通,且其上端通过第二导水管彼此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腔(15)的下端与上炉体(I)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距。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腔(15)的下端与进气箱(3)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腔(17)内设有隔板(24),隔板(24)将第三腔(17)分隔成绕第一腔(13)环形螺旋向上布置的螺旋通道,且该螺旋通道的下端经管道与鼓风机(7)连接,其上端与引风管(6)连通。
【文档编号】C10J3/20GK205616852SQ201620221125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李启仁, 曹文波, 明永刚, 舒志强
【申请人】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