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降噪节能工程技术。
国内目前湖北柴油机厂、福州动力机厂等厂家生产的295T柴油机消声系统,从发动机排气口排出的气流和声波均经过排气歧管、排气弯管输送到管式消声部分进行消声。排气歧管和排气弯管仅起输送气流作用,基本没有考虑消声问题;管式消声部分气流通道设计为内管端部完全不通,使得阻力增加,导致油耗增加,并产生紊流等,使消声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可克服上述已有结构之不足,使在与原系统大体相当的结构体积情况下,具有卓越的消声性能和低油耗。具体结构见附图图1结构示意图;图2结构立体图。
该系统去掉原排气歧管和弯管,换之以箱式消声部分,并在其后加管式消声部分,使废气排出气缸就开始消声,排气系统的部件在排气的同时都具有消声作用并互相匹配,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排气噪声并有助燃烧,减少油耗,达到降噪节能目的。
本系统由箱式部分和管式部分组成。气流和声波从发动机排气口〔10〕经过直角三角形的带孔共振腔室〔1〕,进入第一级扩张室〔2〕,通过开有方形孔的隔板〔3〕进入第二级扩张室〔4〕,再进入由开孔内管〔7〕、〔8〕和隔板〔9〕及扩张共振室〔5〕、〔6〕组成的管式消声部分,经多次消声后废气经内管〔8〕排入大气。
直角三角形带孔共振腔〔1〕有左右两个,每个的一边穿有孔,紧挨排气口〔10〕安装。它除了起共振、消声外,还起导流作用,防止两缸排气流互串形成涡流。两扩张室〔2〕、〔4〕之间用带有两方孔的隔板〔3〕隔开,当气流进入第一级扩张室〔2〕时,由于压力大、流速高,气流来不及扩张,将主要以气流柱的形式通过隔板〔3〕,因此隔板〔3〕对气流的直接阻力很小。气流进入第二级扩张室〔4〕后,即充份扩张混合,消除脉动,会降低流经管式消声器的速度,从而可提高消声效果和减少阻力。隔板〔3〕上的两方孔分别对准发动机两排气口,可以使气流以柱的形式通过隔板〔3〕进入第二级扩张室〔4〕,在第二级扩张室〔4〕混合扩张的好处是避免了在排气口〔10〕附近形成涡流。而且当有限压力波从隔板〔3〕的方孔刚进入第二级扩张室〔4〕时,向敞开着的排气口〔10〕反射回一个稀疏波,在排气口〔10〕建立一个低压区,可帮助排气和新鲜空气进入气缸当压力波遇到第二级扩张室〔4〕后壁时,反射回一个压缩波,此压缩波穿过隔板〔3〕后,只有一部分达到排气口〔10〕处,此时由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气门重迭开启,已有一部分新鲜空气被掺入排气管道,压缩波正好可以将这部分新鲜空气压回气缸,从而可以改善燃烧,减少油耗。
开孔内管〔7〕、〔8〕与内外均开圆孔的隔板〔9〕连接,并构成两共振室〔5〕、〔6〕。气流进入管式部分后,分为两路,一路经内管〔7〕的开孔进入第三级扩张室〔5〕,再经隔板〔9〕上的外圈孔进入第四级扩张室〔6〕,经内管〔8〕排出。另一路经内管〔7〕、隔板〔9〕上的内孔进入内管〔8〕,使〔5〕、〔6〕两室起共振消声室作用。此结构工艺简单,声波多次经孔又达到磨擦消声。使长度较小的简单两室结构,达到多次消声。使用中也可只装管式部分。只装管式部分时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额定工况油耗为190.67克/马力小时,与湖北柴油机厂原消声器基本相同,而插入损失达16dB(A),为原消声器的三倍多。装有295T柴油机的神牛-25拖拉机整机动态环境噪声比原装消声器降5.2dB(A),为78.8dB(A)。而安装整个系统比只装管式部分降噪更多且可节能。发明人作过大量发动机和神牛-25拖拉机整机动态环境噪声试验,于额定工况下在排气管口45°,0.5米处排气噪声比湖北295T原系统低11.5dB(A),油耗比国内几种消声器低1~5克/马力小时,整机动态环境噪声比只装管式部分又下降1~1.5dB(A)。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直角三角形带孔共振腔[1]、扩张室[2]、[4],隔板[3]构成的箱式消声部分和由开孔内管[7]、[8]和隔板[9]及扩张共振室[5]、[6]构成的管式消声部分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其特征在于直角三角形带孔共振腔〔1〕有左右两个,每个的一边穿有孔,紧挨排气口〔10〕安装。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其特征在于箱式消声部分中的两扩张室〔2〕、〔4〕之间用带有两方孔的隔板〔3〕隔开。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孔内管〔7〕、〔8〕与内外均开圆孔的隔板〔9〕连接并构成两扩张共振室〔5〕、〔6〕。
专利摘要
一种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去掉排气歧管和弯管,换成箱式消声部件,并在其后加管式消声部件。箱式部分的共振腔和两极扩张室避免了在排气口附近形成涡流,消声效果好并能帮助燃烧,减少油耗。管式部分两扩张共振室之间有特殊隔板,使之分别消声,从而使长度较小的简单两室结构达到多次消声。本系统也可只装管式部分即能在低油耗情况下大幅度降噪。装全系统能更进一步大幅度降噪并节能。
文档编号F01N1/08GK87200072SQ87200072
公开日1987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5日
发明者乔秀娟, 金先龙, 余新木 申请人:武汉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