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气体冲击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876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气体冲击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动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气体作为冲击动力的节能气体冲击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配重轮大多为实心圆盘,只能起到单一的配重作用,不能实现自驱动来辅助驱动装置做功。在公开号为“CN193228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液体冲击轮”,它是由空心轮盘和设在空心轮盘内的自驱动组件构成,这种液体冲击轮虽然采用空心轮盘,但由于在使用时要往轮盘内加注相当于轮盘内腔容积三分之二的液体,因此整体自重还是较大,启动费力;同时由于采用液体作为驱动介质,在轮盘高速旋转时一旦轮盘密封不严就会发生液体渗漏,从而使自驱动能力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并且液体的流速受温度、压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液体冲击轮的使用条件、做功大小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重轻、启动省力,驱动介质流速快,自驱动能力强,能够辅助驱动装置做功,节能效率高,使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应用范围广的节能气体冲击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空心轮盘,在轮盘的中心设有定位套,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空心轮盘内腔通过设在轮盘内的增压板和隔板形成三个室,依次为导气室、首次增压室和二次增压室,在位于导气室一侧的轮盘端板上均布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在该轮盘端板的内表面对应进气孔和排气孔处分别固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的增压板与定位套之间留有间隙,在导气室内的增压板上对应排气管分别设有导气管,在首次增压室内均布有增压盒和喷气管,在二次增压室内均布有二次增压盒和集气管,集气管与喷气管位置相对且相互联通,在增压盒和二次增压盒上均设有进气口和喷气孔,所述的增压盒上的喷气孔位于增压盒的底部并延伸通至二次增压室,该喷气孔位于二次增压室的出口与二次增压盒的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的二次增压盒上的喷气孔与集气管一一对应。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首次增压室的容积大于导气室和二次增压室的容积,以增大首次增压室的进气量,从而提高自驱动能力。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在位于导气室一侧的轮盘端板外表面对应进气孔处分别固定有进气盒,在进气盒上设有进气口和喷气孔,所述的喷气孔位于进气盒的底部且与进气孔相通,进气口与排气孔位置相对,以增大该节能气体冲击轮的进气量,从而提高自驱动能力。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集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豁口,以提高气体的循环流速。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喷气孔的截面积,以提高该节能气体冲击轮的自驱动能力。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导气管与喷气管上下位置相对,以提高该节能气体冲击轮的自驱动能力。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导气管与喷气管均为变径弯头状,以提高气体的冲击力。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集气管与喷气管为一体,以确保二者位置相对。
上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所述的排气孔为向进气盒上的进气口方向倾斜的斜孔,以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排气孔排出的气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空心轮盘采用流动的空气作为驱动介质,整体自重轻,启动省力;空心轮盘内腔与外界相通,因此驱动介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空气由进气孔进入轮盘内,通过进气管进入首次增压室内形成高压气体,再通过喷气孔进入二次增压室继续增压,增压后由喷气孔喷出冲击到集气管上,驱动整个轮盘自转,完成首次做功,做功后的高压气体通过集气管和喷气管又回到首次增压室,在首次增压室内实现二次做功,再次驱动轮盘自转,而上述过程由于气体流动速度快,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自驱动能力强,能够辅助驱动装置做功,节约驱动装置所需能源;由于气体驱动介质基本不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应用范围更广泛,可应用到各种农业机械、工业机械以及机动车的旋转的轮系中,节约各种能源。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端板的后视图;图4是图1中去掉外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去掉增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后视图(去掉后面端板)。
图中1-轮盘,101-外圈,102-端板,1021-进气孔,1022-排气孔,103-端板,2-定位套,3-进气盒,301-进气口,302-喷气孔,4-导气管,5-增压板,6-隔板,7-二次增压室,8-首次增压室,9-二次增压盒,901-进气口,902-喷气孔,10-集气管,11-喷气管,12-增压盒,1201-进气口,1202-喷气孔,13-导气室,14-进气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发明有一个空心轮盘1,所述的轮盘1是由外圈101以及分别焊接在外圈101两侧的端板102和103构成,在轮盘1的中心焊接有定位套2,在定位套2孔内设有键槽。所述的空心轮盘1内腔通过设在轮盘1·内的增压板5和隔板6形成三个室,依次为导气室13、首次增压室8和二次增压室7,所述的首次增压室8的容积大于导气室13和二次增压室7的容积,在端板102上均布有进气孔1021和排气孔1022,所述的进气孔1021和排气孔1022的数量至少各为三个,本实施例以三个为例,根据轮盘1的直径可适当增加。在端板102的内表面对应进气孔1021和排气孔1022处分别焊接有进气管14和排气管15,所述的增压板5内缘与定位套2外缘之间留有间隙,在导气室13内的增压板5上对应每个排气管15分别设有导气管4,导气管4插入到首次增压室8中。在增压板5和隔板6形成的首次增压室内8内均布焊接有增压盒12和喷气管11,所述的导气管4与喷气管11上下位置相对且导气管4与喷气管11均为变径弯头状,所述的增压盒12和喷气管11的数量与进气孔1021的数量相当且分别固定在隔板6上,在增压盒12上设有进气口1201和喷气孔1202。在二次增压室7内的隔板6上均布焊接有二次增压盒9和集气管10,所述的增压盒12的容积大于二次增压盒9的容积,集气管10与喷气管11位置相对且相互联通,所述的集气管10和排气管15上均设有豁口,集气管10与喷气管11也可为一体,以确保二者位置相对,在二次增压盒9上设有进气口901和喷气孔902。所述的喷气孔1202位于增压盒12的底部并延伸通至二次增压室7,喷气孔1202位于二次增压室7的出口与二次增压盒9的进气口901位置相对,所述的喷气孔902与集气管10一一对应且与集气管10上的豁口相对,所述的排气管15上的豁口与相邻的导气管4出口相对。在端板102外表面对应进气孔1021处分别焊接有进气盒3,在进气盒3设有进气口301和喷气孔302,所述的喷气孔302位于进气盒3的底部且与进气孔1021相通,进气口301与排气孔1022位置相对,以增大该节能气体冲击轮的进气量,从而提高自驱动能力。所述的进气口301、901和1201的截面积分别大于喷气孔302、902和1202的截面积,以提高该节能气体冲击轮的自驱动能力。所述的排气孔1022为向进气口301方向倾斜的斜孔,以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排气孔排出的气体。
使用时,可将该节能气体冲击轮安装到各种农业机械、工业机械以及各种机动车上的一级机械传动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外侧,也可作为主动轮或被动轮使用,例如装到汽车轮胎的外侧,可节省汽车运行所需能源,启动时依靠汽车发动机驱动车轮旋转,带动该节能气体冲击轮随之高速旋转,旋转时空气由进气口301进入进气盒3,通过喷气孔302、进气孔1021和进气管14进入到首次增压室8,在增压盒12内完成首次增压,在喷气孔1202出形成高压气体喷射到二次增压室7中,再经二次增压盒9进行二次增压,增压后由喷气孔902喷出冲击到集气管10上,驱动整个轮盘自转,完成首次做功,做功后的高压气体通过集气管10和喷气管11又回到首次增压室8,在首次增压室8内喷气管11喷出的高压气体冲击到相邻的下一个喷气管11,再次驱动轮盘自转实现二次做功,做功后又经导气管4返回到导气室13中,再经排气管15排出,排出的气体大部分又经进气口301进入轮盘1内,实现气体的往复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驱动整个轮盘旋转,实现自驱动,从而辅助驱动装置做功,节省驱动装置所需的能源。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气体冲击轮,包括空心轮盘,在轮盘的中心设有定位套,其特征是所述的空心轮盘内腔通过设在轮盘内的增压板和隔板形成三个室,依次为导气室、首次增压室和二次增压室,在位于导气室一侧的轮盘端板上均布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在该轮盘端板的内表面对应进气孔和排气孔处分别固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的增压板与定位套之间留有间隙,在导气室内的增压板上对应排气管分别设有导气管,在增压板和隔板形成的首次增压室内均布有增压盒和喷气管,在二次增压室内均布有二次增压盒和集气管,集气管与喷气管位置相对且相互联通,在增压盒和二次增压盒上均设有进气口和喷气孔,所述的增压盒上的喷气孔位于增压盒的底部并延伸通至二次增压室,该喷气孔位于二次增压室的出口与二次增压盒的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的二次增压盒上的喷气孔与集气管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首次增压室的容积大于导气室和二次增压室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在位于导气室一侧的轮盘端板外表面对应进气孔处分别固定有进气盒,在进气盒也设有进气口和喷气孔,所述的喷气孔位于进气盒的底部且与进气孔相通,进气口与排气孔位置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喷气孔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气管与喷气管上下位置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气管与喷气管均为变径弯头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气管与喷气管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气体冲击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气孔为向进气盒上的进气口方向倾斜的斜孔。
全文摘要
一种节能气体冲击轮,包括空心轮盘,在轮盘的中心设有定位套,其特殊之处是空心轮盘内腔通过增压板和隔板形成三个室,依次为导气室、首次增压室和二次增压室,在导气室一侧的轮盘端板上均布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在该端板的内表面分别固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的增压板与定位套之间留有间隙,在导气室内对应排气管分别设有导气管,在首次增压室内均布有增压盒和喷气管,在二次增压室内均布有二次增压盒和集气管,集气管与喷气管位置相对且相互联通。优点是自重轻、启动省力,驱动介质流速快,自驱动能力强,能够辅助驱动装置做功,节能效率高,使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F03G7/00GK101050757SQ20071001120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
发明者王俊全, 刘玉铭, 王兴, 王明志 申请人:王俊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